“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今人之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视教育化为对点点成绩的纠结,平日里的“天之骄子”因点点失误而被“由爱转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点点进步顿时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父母的态度因一点点变化而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不但是因为父母对待成绩过于主观、生硬的行为而造成的,更是被让人半喜半忧的中国式教育所影响的。
中国就业竞争压力大,“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父母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惜花费大笔金钱从小将孩子送进各种兴趣培训班、辅导班,每天固定的“三点一线”生活,让孩子开始变得沉默;繁多的作业,像一座大山压在孩子身上;致命的分数打击,接二连三的家长会,让孩子笼罩在黑暗下。由此观之,受中国式教育的孩子学习不开心。
在中国某某孩子经受不住压力跳楼自杀者有之;害怕开家长会找别人冒名顶替者有之;父母期望值过大,孩子抑郁者亦有之。孩子何错之有?努力学习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来博得父母一笑;埋身于题海只为求得一点进步;忍痛割爱,腾出休息时间去上课,只为不想让别人瞧不起。这些难道有错?每天蒙蒙亮就起床,月亮高高挂在半空才睡觉,坐在冰冷的板凳上长达十多个小时。几何中有我,夏商周中有我,唐诗宋词中有我。学校里有我,校外也有我,到处都是我忙碌的身影。是我,是我,都是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同学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在阅读。”清晨,一大波“国宝”出没在校园附近,准备接招了吗?
善哉,中国式教育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