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有一本六百多页的书可以在一天之内看完,这看完是彻彻底底的看完,从前言到后记一字不落的彻底看完。这本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一直被我认为有着浓厚的时代特点,所以从来不被正视,这又是刻板印象所造成的极不必要的偏见。
之所以可以一气呵成的看完,无疑是因为故事情节很吸引人。而仅仅因为故事情节而一气呵成的看过,却也是对作者笔耕不辍的大不敬。事实上在读书的过程中的确有层出不穷的想法出现,却总是一闪而过,被因不停的阅读所产生的一个个攀缘想法所替代。读好书是就是这样,一方面急切盼望着能把所有故事能够一下子全部看完,一方面又想要把所有内涵都可以理解的清清楚楚。而在这种读书模式下,却很难有什么深刻的想法。
其实这也与我们的生活很像,每天每周每月不过是急匆匆的过日子,爱恨情仇全都是自然而然的急匆匆来去,时时刻刻不是与别人较劲,就是和自己较劲,似乎从来没有时间去认认真真的静下来反思一下,沉淀一下,看看自己的生活有哪些可以深刻一下地方。
大多数人的生活看起来都是无聊无趣的,无聊无趣或许并不怎么精彩,但未必不是幸福。而像《穆斯林的葬礼》中玉王一家的爱恨情仇,在旁人看来或许都是跌宕起伏的,看起来很是精彩,但在当事者看来,却无疑是许多人间悲剧的集合。精彩永远都是来自别人的,而自己的精彩也永远都是给别人看的。至于属于自己的,则只有光鲜背后的龌龊,以及精彩之余的辛劳。
《穆斯林的葬礼》既有着悲剧的开始,又有着悲剧的结尾,自然是一出悲剧。这部小说,或许少年时看过了会哭,青年时看过了会鄙夷,而到了一定年纪再看过后,会在一片悲歌中看出一些欣慰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每天所做的,都是些蝇营狗苟,重复到厌烦的事情,不知是为什么,也不知是为了谁,似乎所有的人都在与你做对,所有的事也都不会随心所欲,而这些人和事又只能不知所以的不能说也不可说。便只好像《穆斯林的葬礼》中的那些人物一样,把所感受到的一切,默默地一个人承受,即使不能承受也要承受。
而在通篇看过小说之后,才会意识到,所有悲剧的背后,并不完全是悲剧,每个悲剧人物的一生中总有些精彩与快乐,一些可以被终生铭记的精彩与快乐。而我们这些抱怨着蝇营狗苟生活的人,或许也是可以在不悲不喜,波澜不惊的日子里发现些不同寻常的,能够被标榜些时日的事情来吧。十分的生命里,总有那么一分半分是精彩的,而在近乎完全不如意的生活里,这一分半分便更是弥足珍贵,这点精彩,应该就是生命的深刻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