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讲了《对话的力量》里面,如何积极应对他人的批评。很多时候他人对我们批评完还会提出要求,那如果不想答应对方的要求怎么办呢?这涉及到了如何积极地避免被操控。
避免操控
当对方提出批评并顺带说了一下对方要求你做什么的时候,要警惕啦,这可能似乎TA有意用语言来操纵你的行为。应对操控的方法,其实就是把上述内容“询问具体事实——同意——自我透露”循环的做,就像个破唱片一样反复的唱着一句,因此叫做破唱片法。当然不要纠结这个奇怪的名字,看一个栗子。
举个栗子
小李和老楚是同事,小李想拉着老楚出去嗨,老楚不愿意去。
小李:老楚,一起喝酒去。
老楚:不去。
小李:你这么宅,不跟咱们打交道,干嘛啊这是?出去一起玩玩多热闹,能死啊?
老楚:我看起来很宅吗?
(此处是询问具体内容,千万不要说,对能死,这样对话就死了)
小李:每次叫你你都不出去,下班就回家对着电脑一蹲,这还不宅啊?走吧出去喝酒去。
老楚:你说的是,我确实不怎么爱出门。
(同意对方说的事实)
小李:那就跟我走吧!
老楚:可是我不太喜欢出去,我更喜欢在家玩电脑。你们去玩吧。
(自我暴露,表达自己的立场)
小李:别啊,在家呆这多没意思,人家都出去你不出去别这么不合群啊!
老楚:我性格上确实有些不太爱和人玩,不过我也挺喜欢这种状态的。我回家了,你们玩吧。(同意对方的事实+自我暴露)
小李:那行吧,我们去玩啦。
老楚:拜拜,玩的开心。
这里面老楚态度温和而坚决的拒绝了小李的提议,循环两次“询问具体事实——同意——自我透露“的过程。通常来说对方通过两轮下来,已经不会再坚持要求你了。破唱片法的好处是,不反驳对方,却可以坚定的表达自己不愿意为对方改变的态度。注意,态度一定要温和!
不过存在一种情况,对方的抱怨和批评可能是想和你吵架,所以别让他满意。
要温和的反问他,然后让他说出理由,他如果能说出所以然,有助于你了解他的想法以及改进自己,他什么也说不出来则说明他就是没事找事。
拒绝他人的要求避免被操控是一回事,然而有些时候我们也会想“操控”他让,那么该如何有效地对他人提出要求呢?
如何提要求
当对方做出什么事让你觉得不爽,你要提要求的时候,可以用如下三步:
确认你的真是要求,即你对TA不爽是不是真的由于TA这个行为,如果是的话,就进行下一步。
开口提要求的公式:引起对方注意的话+事实存在的问题+这件事产生的后果+我因此的感受/感觉+提出要求。
举个栗子
小李和老楚合租,小李比较邋遢,老楚受不了了。有一天小李把袜子扔在客厅地上,老楚很不爽,于是心里有了谱,准备这么说:
对话变成:
老楚:小李?
小李:老楚啥事儿?
老楚:我现在感觉有些不爽啊。
(让小李注意老楚的话)
小李:啥?怎么了?
老楚:你今天上午把袜子扔在客厅的地上了。
(陈述事实)
小李:呃……是啊……
老楚:我走路踩上面摔倒了。
(这件事导致的后果)
小李:不是吧……
老楚:摔到膝盖上,现在还感觉疼呢。
(因此产生的感觉)
小李:哎呀真不好意思。
老楚停顿了一下,开口:以后把袜子扔脏衣篮子里吧,别扔在外面了。
(提出要求)
小李:嗯,行,以后不乱扔了。
公式的注意事项
提出事实的注意事项:
1、事实必须要详细,比如说“你看你乱糟糟”,就不如说“你今天把袜子乱扔”。
2、不要加上表示频率的词,如总是、经常,更不要翻旧账,比如说“你总把袜子乱扔”。小心对方用昨天积极应对批评里面的方法把你噎住。
3、每次提要求只提一个,免得让人烦或不知所措。
4、不要揣测、推断对方的行为,如非要、竟然、故意这类词,如你非要把袜子乱扔是不是。因为加上个人意图对方不愿意承认,不能有助于改变对方的行为以达到你的目的。达到目的是最终目标,语言上要柔和,不要为了泄气而失去达到目标的机会。
5、注意非语言信息,如眼神直视对方、语气轻松而坚决、不要面带微笑免得人家以为这不算什么。
表达感受的注意事项
1、表达感受要简明扼要,不要提及对方的人品。
2、不要把推论当成感受:我觉得你不关心我。
提出要求的注意事项
1、提出要求之前,要暂停一下,给对方一个思考和回应的时间。千万不要没给对方思考时间就反复的说自己的委屈。
2、提出的要求要具体表示一个动作(放到篮子里),而不是对对方的人品态度提出要求(请你下次干净整洁些)。
3、不要用暗示性的语句,如:这个桌子是不是有点小,直接说我们换个大桌子。
4、顺序可以改变,根据现场情况看。
5、对方如果回避问题、转移话题、找借口,需要不断地重复自己的要求,即使用破唱片法。
我们对话的最终目标是,解决问题达到自己的要求。因此我们提要求的时候,一定要语气温和态度坚定,尽量的避免冲突。
于是矛和盾都摆在这了,该用哪个的时候用哪个!
→→→→→→→→→→→→END→→→→→→→→→→→→
昨天写完如何积极应对批评之后,有个盆友说,在中国,人家批评你根本不是为了批评你好么,只是想整你!
好吧他说得对……不过这不是普遍状况……
同样今天写的反操控与操控,也不适用于利益关系明显的两个人身上(比如老板和你)。
这不失为一种和同层级人交流的方式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