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尘读书会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淡香幽兰。很高兴与大家分享《曾国藩传》第六章的内容,本章重点讲述了湘军与其他部队的不同,那么,湘军到底牛气在哪儿呢?
一、创建湘军的苦心与良心
自从长沙受辱后,咸丰三年(1853),曾国藩带着受伤的自尊心到达衡阳,开始赤手空拳创立湘军。湘军的出现不光改变了曾国藩的个人命运,也改变了整个国家的走向。关于创办湘军,皇帝批复的奏折里明确强调了湘军权限,只是用于地方自卫,保卫自己的村寨,并严格限制其活动范围,强调“不得远行征调”,以防对国家安全构成任何冲击。
因为碍于当时国家政策,曾国藩才用了“挂着羊头卖狗肉”的计策,以创办团练为名,开始筹备自己的队伍。先挽救朝廷再造国家,这可是当时所有人不敢想的事情。当时的国家政策是,我朝历代皇帝都不把大权特别是兵权交给汉人,这里面有着深远的考虑。这句话正是满族亲贵这种心态的典型代表。曾国藩要挑战的正是这样一条国家根本原则。
那么,曾国藩为什么要冒着毁家灭族的危险来干这样一件大事呢?这是因为大清王朝的正规军此时已经腐败到底,无法改造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反对的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宣称中国传统文化均为“妖”书“妖”术,要焚毁所有中国经典,扫灭所有中国传统信仰。所以太平军所到之处,必焚毁孔庙、毁掉神像、拆改庵院。
曾国藩是理学家,在他眼中,儒学是天地间唯一的真理。因此,在曾国藩看来,如果太平天国起义成功,中国将陷入巨大的蒙昧。这是他决定挺身抵抗的根本原因。
二、曾国藩的胆识与沟通技巧
从有创办自己军队这样的想法,到实施操作,历经千辛万苦以及多年筹备工作。曾国藩先是”骗”得了皇上的批复,又找了临时落脚点。对一个完全没有带兵经验的文人来说,曾国藩太多环节需要从头学起,他顶住了重重压力,全力投入造船、练勇、筹饷之中。历尽了千辛万苦,水陆两师的筹建终于初具规模。
在部队还不具备作战能力的时候,曾国藩还需要顶住来自皇帝的瞎指挥,他多次抗旨不肯出兵。在当时的情形下,曾国藩深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击则已一击则中”的重要性。贸然出兵,如败,军队断然无东山再起的可能,这对于国家而言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曾国藩上有皇权压力,中有痛死亲友悲怆,下有太平天国屡屡作乱,其内心可谓强大到了极致!
曾国藩是这样和皇上说的,我现在出兵必败,打了败仗回来也是死,倒不如让皇上现在以抗旨不尊赐死,还挽救了所有无辜士兵的性命。最终,皇帝被曾国藩说服,没有降罪于他。
在职场中,如果高层下达的命令是错误的,作为下属,我们如何与领导沟通也是需要技巧的。一个人坚定的相信自己是对的,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权威,这样的领导者才具备魅力值得下属追随。
三、曾国藩练兵原则
湘军之所以牛气,除了曾国藩的领导魄力外,重点是制度的完善。曾国藩的练兵原则是:
[if !supportLists]1. [endif]高薪募兵,高薪养廉。薪资是最基础的保障,没有后顾之忧的战士才能竭尽全力用心战斗;
[if !supportLists]2. [endif]将必亲选,兵必自募,老乡报团。同县之人易于合力,这样的政策提高了团队意识,;
3.组织原则,听从上将。上级出了问题,就会遣散部队,重新组织队伍,士兵需要保证上将的安全,摒弃了绿营兵里上将一死大家都逃难的结果;
4.选士人,领山农。阶梯式管理,一级管一级。选择有勇有谋的人做军官,招募农民工。有衙门气息的应聘者坚决不收。敦厚踏实的人,才方便管理。湘军的团队意识至今适用。
5.重视政治教育,白天练兵晚上上课。有文化基础的士兵都善于思考,也利于提高部队整体素养。
湘军特点是文与武和,水与陆和,兵与勇和,将于卒和,全军两万人,几乎如家人骨肉般联为一体。综上所述,反思曾国藩的做人以及练兵原则,就是放在当今社会也是适用的,可见曾国藩的远见与博识。
四、个人收获
曾国藩波澜壮阔的一生,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太多了,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了不起的重要人物。曾国藩是腐朽落寞的大清王朝中最后一个精神偶像。曾国藩善于反省总结,他的一生多次遭遇挫折,他总是都是越挫越勇,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平时非常自律自我要求严格。不胜利绝不放弃,这样的精神和认知影响了他的一生。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精华之作,不仅适用于家庭教育,也适用于身在职场的群体。对个人成长帮助很大,首先,我们有了认知上的觉悟。就像刚刚进京的曾国藩一样,他也曾是一个普通又粗鄙的人,经过多年的淬炼,成就了他非凡的一生。曾国藩的传奇故事给了我们普通人改变的动力和进步的精神源泉。
感谢大家的陪伴,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期待明天小伙伴们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