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训练营Day10:命题写长文:
《脑子清楚,一表达就语无伦次?我们需要的是“一言力”》
曾经看到过一个场景,一位下属在向领导汇报工作,说了半天领导不明就里,脸上露出不耐烦的表情,这时候另一位下属接过话题,只说了一句话,这件事情就交代清楚了。
我特别同情第一位下属,从他的表述中,我能同理到:一方面,他想给领导汇报更多的细节,求得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他想展现自己对领导的敬重,表达自己的谦虚,于是有了太多的弯弯绕绕,甚至是语无伦次。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工作中的行动力远比第二位要好,他头脑里掌握的情况也要全面的多。他所缺乏的就是“一言力”。
“一言力”的表述来自日本著名的广告人川上彻也的一本书,书名就是《一言力》。通过训练概括力、断言力、提问力、短答力、命名力、比喻力、口号力等七个方面,来让我们学会如何简单有效的表达。
1.概括力
概括力,就是概括大意,练习说一句话,15秒想出来,控制在13字以内。书面表达方面的概括训练,最好的参照物就是新闻头条;先进行整体概括,再添加3条针对内容的简单说明;养成在15秒内概括说话内容的习惯。“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来对别人说的话进行概括。
2.断言力
避免暧昧不清的语气。越是使用这种暧昧不清的表达方式,我们的语言就越没有力量。所谓断言,即明确表达说话人的意思。说话是一种勇气,丢掉“我觉得……”“应该……”等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
3.提问力
当双方意见对立,或是难以沟通的时候,如果能够提出一个效果显著的“问题”,就能用这短短的一句话改变他人的看法或当时的气氛;在策划书和发布会的开始设置一个问题,就能一下子抓住听众的心;“很多书的名字都是疑问句”,因为“人类在听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总会下意识地去寻找答案”;随着时代的发展,比起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会更加重要。
4.短答力
所谓短答力,就是在听到问题时,能简短地、准确恰当地回答的能力。虽然大多时候是无关紧要的即兴回答,但在谈判、采访等场合处于劣势时,我们可以依靠短答力来扭转局势。有三种方法:
a.移情法
在没有合适的回答时,我们可以将回答视角转移到评论物或其他人身上,寄托情感,从而产生不一样的观点。
b.任意比较法
任意比较,是在发言时找到一个参照物,与原有对象进行对比,以此体现差异。譬如女友与你逛街买裙子,问你看法。你可以将女友皮肤或者其他裙子作为参照物,回答:相比于黑色,这条淡蓝色碎花长裙更衬你皮肤,显得素雅干净。
c.消极变积极法
在获奖发言等场合,我们将情感由消极慢慢转变为积极,这不但是在传播正能量,让人百听不厌,还是在潜移默化地推销自己的观点。
5.命名力
命名力,即“起一个让人感兴趣的名字”的能力。比如文章的名字,公司的名字,项目的名字,产品的名字……名字起的新颖独特,就会立刻抓住人们的眼球。
命名要抓住“3S” :
a.简短(Short)名字要短。最好是7个字以内。
b.简单(Simple)名字要通俗易懂,好听好记。
c.直接(Straight)要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的。
6.比喻力
所谓“比喻力”,就是在说明某个东西的时候,把它比喻成别的事物进行解释的能力。不管是口头表达上还是书面表达上,能够熟练运用“比喻力”的人都会让别人刮目相看。比如别人说一些难听的话刺激我们的时候,来一句:你这是穿着钉鞋在践踏我的心啊。我这颗玻璃心啊,哗哗碎。
7.口号力
很多公司、组织都会有专属的口号,以此简短地概括自己的理念或主张。比如,联想的口号是“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李宁的口号是“一切皆有可能”。不论是对公司、项目,还是对自己的梦想,在一个阶段制定一个恰当的口号,就像一个仪式习惯,在茫然无措或灰心丧气时,念出来,激励自己,提醒自己。
打造一个深入人心的口号有三条原则:
a.语言简短,易记住。
b.有新理念或新发现,专属自己。
c.具备指南针作用,指引方向。
当然,每一项能力,都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刻意的练习,7种“一言力”覆盖于我们的生活,日积月累中,即便是开头提到的第一位下属,他也能摒弃那些繁琐的,语无伦次的表达,言简意赅犹如第二位下属。相信有一天,我们的表达会助力我们,而不是拖我们的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