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更新:添加附注1;添加贸易中心国别配图。
·可供封建早期同人参考。
·仅标注贸易枢纽。
·贸易枢纽个别说明
1.多珍、函馆与鹿田园由华安建立。
2.1126年,多珍已属于女真长白山部和濊貊部共有,大致分工是长白山部负责运输,濊貊负责经营(他们有定居和种植的能力)。
3.1126年,函馆在藤原佑衡掌握中,他和掌握鹿田园的源义时达成同盟,针对他的堂哥奥州藤原氏家主藤原清衡。
4.敦贺港截止1126年仍由宋日共管。平贞义死前收回敦贺港全部主权。
5.京都枢纽包括淀川口的附属商港。1126年,它们都在平贞义的掌握中,京都地区和鹿田园代表的关东地区中断了贸易。只是因为敦贺港的特殊性,源义时的商队仍能进入北近畿地区。
6.博多在1125年超过了敦和与鹿田园,平贞义大舅子主持的山口家族与太宰府四名家掌握这个贸易枢纽,准确的说,他们控制着北九州所有商业行为。
7.1126年,麻港已经是高丽最大的贸易港,江华岛重要性下降,在赵俟担任高丽监国期间开发的小扬州(汉城)政治地位提升。将来会迁都到这里。但开京仍是北方矿产的汇聚地,与辽阳和多珍的陆上贸易足以维持其商业规模。
8.1126年,瑞宋岛的地位开始下降,只是出于习惯才没有立刻衰落。
9.1126年,辽国苏州恢复了奴隶贸易港的翘楚地位,此前在五牛河口(营口)建立的奴隶贸易港被放弃。这是为了维持一支能够保卫出海口的舰队。
10.1126年,明州已经占据了最多的对日贸易份额。
11.1126年,泉州是雍国商人最常进行贸易的港口,其次是鹿田园。
12.1126年,曹国最常去的贸易港口是杭州,其次是广州和博多。
13.1126年,越国的熙都是南海盐业中心,为整个麻逸联盟提供足够的盐,还能出口给吴国和陈国。他们使用晒盐法,成本比使用煮盐法的国家低得多。
14.1126年,归义城的贸易额下降了。大理开辟的前往河内和蒲甘的陆上商路分走了一部分交趾商品,但并不算多。
15.1126年,雍国两年前开始开拓卡加延谷地,对奴隶贸易的需求大幅增长,秀山岛再次繁荣起来,恢复了贸易枢纽地位。
16.1126年,吉打到吉兰丹的丛林商路仍是西方航线奴隶贸易的主要通道。凌州虎翼军增加了凌州——吴哥航线的巡航频率。
17.吴哥和京都类似,他们都有一个附属港口。
18.1126年,南邑到新邺修筑道路的提议被周庄公(1112-1136在位)拒绝了。
19.高山庙是中国商人拥有的自由港,没有商税,只收泊位费,它和僧伽罗人的首都菩提城(今阿努拉德普勒)有一条小路连接。
20.文吉是东遮娄其最大的贸易港,大量进口商品会从这里进入德干高原的城邦或者土邦。不过他最主要的内陆商道通往圣城瓦拉纳西。
21.1126年,处于上升期的卡兰查尔控制了两座印度教名城,圣城瓦拉纳西和神都曲女城。后者从一千年之前开始就是印度恒河流域霸主的象征。因此引起了强大邻居章德拉的觊觎。
22.奢拿只是代指,因为当时的达卡地区被SENA政权控制,以前译为胜军王朝,也可叫奢拿朝或者森那朝。此时的奢拿还没有独立,它的统治者仍向比哈尔南部的波罗王朝(护法朝)称臣。
23.勃固是自然发展起来的贸易枢纽。蒲甘王江喜陀为了扑灭孟人的反抗而和注辇结盟以借兵助剿,夺取该地后作为出海口和海军基地。不过注辇被绍圣帝击败后,蒲甘就将这里转为商业港口,并逐渐发展起来——这造成了丹流眉的衰落。江喜陀死后,蒲甘——注辇联盟宣告结束。
24.丹流眉的贸易枢纽地位岌岌可危。真腊分裂后陷入内战,它的商品来源减少了一半,很难维持贸易规模了。
25.凌州仍旧是南海驻泊军舰最多的港口,甚至超过广州。
26.怀州依靠于阗和喀喇汗国的商队维持着绿洲贸易枢纽的地位。但党项人一直在转移它的财富。他们希望将丝绸之路改往伊丽河畔,经临庆府——俱战提——撒马尔罕前往喀喇汗国首都布哈拉,这样他们的军事补给线可以与商路重合,而且可以支撑更多军队行军。
贸易中心国别配图
附注1:由@诸葛孔博《【新宋南海系列】缅甸之龙·江喜陀》引起的崇宁帝增补设定。目前还未发觉与同世界观内同人设定或内容冲突。如果发现了请直接评论中回复,以便修改。多谢。
·1097绍圣西讨,1099时,高山庙草约已经签订,故临和细兰从注辇独立。细兰僧加罗首领受封西海郡王。宋朝在下诏岛设立安西都督府,首任都督是赵隆。
1104绍圣帝崩,1107崇宁帝限制安西都督府权利,拒绝继续支持泰西通商团,转而开始肃清细兰以东的所有海上敌人——压制注辇人和海盗海匪。建立从登州到凌州的绝对海上霸权,即由宋朝虎翼军全面接管海权。本来因通商团而与注辇逐渐缓和的关系转为恶化。泰西通商团因此生变,金忠应发动叛乱。崇宁帝遂下令关闭安西都督府。通商团的窦安图等人虽然平定了金忠应,但因为消息和补给断绝(注辇干涉以及安西都督府匆忙关闭),不得已转为泰西安抚使司,后来逐渐转化为芝州政权。
安西都督府关闭后,崇宁帝将下诏岛交由周邺岐三国共管(主权仍归宋,名义上属于凌州竹西县,西海堡),1104-1112是崇宁帝清剿海寇的主要时期,包括华安在内的一系列武装海商因为贩奴行为被定为海贼,先后覆灭。奴隶贸易的销售渠道受到重创,这也是高丽更多参与东南亚贸易,以及辽国依靠汉与渤海人开发东京道的主要原因。
诸葛孔博文章中的周联合缅甸与注辇争夺细兰的战争发生于1110年,暂时解释为崇宁帝建立海上霸权压制注辇的前哨战。如果有更好的解释我们再更换。
1113-1125年,崇宁帝建立了海上霸权,在印度洋也压制了注辇,注辇被迫同意宋朝商船在本国自由停泊,宋朝商旅在本国自由通行。宋朝(包括诸侯国)的商船再次大规模出现在印度洋,直接前往波斯湾贸易。红海贸易则与芝州共享,崇宁帝对红海贸易还是很警惕的,因此只有少数船只肯冒被检举的风险尝试红海航线,往往也不愿意深入,就在曼德海峡附近的亚丁等港口与芝州商船交易。后来这种贸易惯例被芝州人发展为垄断红海贸易的特权。
诸侯国商旅因为更多前往波斯湾,对大食和伽色尼有好感(毕竟赚人家钱)。这也是后来西夏侵攻波斯、两河,诸侯国着急相助的原因之一。
同时期内,华安等推进高利润贸易的武装海商不是旋起旋灭就是苟延残喘。虽然1126年华安最后一波人被雍国招安,献出了琉球三山港。但华安的名号从1110起就没人敢用了,1120以后更是过街老鼠,连同行也瞧不起。
随着宋朝海权的强大,在下诏岛办理的西海贡务逐渐变得利润丰厚。周国通过换地,助拳等政治和军事手段,取得了下诏岛西海贡务的专权:岐邺仍有官员驻扎,但已经不再有实际意义。
·交趾和韩国的优质棉花大量供应,加快了新纺织技术和机械的推广(稳定“高”效的水力织机崭露头角),更多的纺织品上市冲击了丝织品市场,丝织品等纺织品率先出现跌价。因为崇宁帝打击奴隶贸易产业链而溃散的资本,销售渠道和人力再次集结起来。投入到利差偶然扩大的纺织品出口行业。逐渐带动起其他商业行为加入其中。更多的商品,更多的商船,是对崇宁帝1113-1126时期的描述。
这种增长1124-1127年间有一个小的低谷。奴隶贸易在这三年回光返照。这是因为生产能力和销售能力出现了瓶颈。随着崇宁帝为宋朝商人取得了水陆自由贸易权,注辇也开始为宋朝提供棉花,矿石与植物染料,新型药材等原材料,波斯湾诸国也为诸侯国和宋朝提供了新兴市场——他们不用再经过代理人进行贸易。
生产和销售再一次进入繁荣。
当然,这种繁荣不属于纺织工人和弹棉花的,也不属于酿酒工人和榨糖的。这是只属于诸侯国君主们和注辇王公们的幸福时代——阿拉伯人贩黑奴都难以扭转逆差。
所以他们开始提高奴隶的附加值,比如培养一名有文学修养的宦官或者懂音乐会厨艺的修表女仆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