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他好乖,听话,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不听话,还顶嘴。"
你的孩子己经七岁,七岁的年龄段如果你的孩子还只是顺从接受你的指示,你希望吗?孩子从婴儿一无所知的真知,智慧(本性本能)到好奇探索外界,父母给予的认知(孩子是一张白纸,父母提供环境供他身心发展,其中关键一定要了解孩子各年龄发展特点,顺应他的需求满足他,不仅生存上的,体能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滋养。上小学了,慢慢认知多了,有了自己独立思维了,这时,第一小波说"不"的时侯多了。如果孩子在此时还是乖乖仔,乖乖女顺应型,该反思的是父母。
"上课不专心听讲,一下子喝水,一下子吃零食。"一直在儿童家庭教育版块深耕,更多的是去反思父母固有的强制教育而缺少对孩子的了解来批评责备我们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当你用心了解他了时,那种无限可能的激发引导不仅孩子乐意(外在发育与内在精神自由需求相吻合),父母也轻松。
买木碗木勺子给孩子,他摔不坏。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文明用餐的习惯对吧?而大人提供的恰恰相反,既没什么美观,也不精致,仅是实用,摔不坏。而我个人是给他提供精致的陶瓷碗勺,这才是培养他文明用餐,专注用餐。那不是要摔坏很多吗?一次两次又何妨,孩子是在实践中(试错中)找到他自己的答案,这些容易被打破的物品,恰恰在提醒,警告孩子粗鲁和漫不经心的行为,从而借机引导导孩子纠正自己的行为,训练他们行动时细心,准确,让自己行为文明和富有节奏。经过这些训练,他们活动更加灵活,自由,做各种动作时能保持统一和协调。同样,我们父母可以经常让孩子更恬静优雅的乐曲,在经受这些训练和陶冶之后,他们会约束自己不随意发出不和谐的声音并努力避免跟别人吵闹。这些适宜的环境是父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而提供的。
你看老师上课,父母教育孩子,首先是要把孩子的意识引向明确的目标上。当我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心理发展的环境中时,孩子会不停地重复他的动作而进行智力活动,而此过程孩子显得很愉快,这却正是他内在意识的发展。就象一个口渴的人,给他解渴,不能只让他微微抿一囗水,而必须让他喝个痛快是一样的道理。满足孩子内在需求是让他拥有这些物质并能充分使用它,听父母描述说教是解决不了他想探索尝试的心理饥渴,所以为什么强调让孩子"自己亲自动起来,不要包办,越动越聪明。"一个人仅靠天性行事,他永远也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只会仼凭自已的好奇心使注意力在不同的事物之间不停地转移。外界刺激是一种真正的精神乳汁(前题是了解孩子给他适宜的环境,这种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才是生命实现真正的自由。当外界的刺激与孩子内部的力量高度一致时,孩子的注意力才专注在他充满期待的事情上。所以当我们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是否审视你的教学活动是否让孩子充满期待。当孩子"敲门时,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开门"的内部力量。
吸引孩子(包括大人丿注意力的是我们感兴趣的东西。(而只有那些能激发我们内在活力的东西才能引起我们的兴趣)。所以教与学是相互相存,了解后再去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