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美,美在满目的风景。
这风景里,既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生机盎然,也有“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的清幽妍丽;
既有“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 的欣欣向荣,也有“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的成熟饱满;
既有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 的发荣滋长,也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的精彩绝艳。
既有“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的高远旷达,又有“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 荒凉凄清;
既有“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的明亮鲜美,又有“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的闲静萧寂。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告别春天迎来夏天。夏天那众人瞩目的可爱的容颜,层次分明而又丰富多彩,实在是缤纷。
雨熟黄梅,夏木成阴,映日荷花,万物并秀。10首古诗词带给你美丽繁荣的夏天景象视觉之美。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阴 一作:荫)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的亲密和谐,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
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大意是: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 ,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 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2.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这是一首画面优美、引人入胜的小诗。它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座幽静无人的园林,在蒙蒙丝雨的笼罩下,有露出水面的菱叶、铺满池中的浮萍,有穿叶弄花的鸣莺、花枝离披的蔷薇,还有双双相对的浴水鸳鸯。诗人把这些生机盎然、杂呈眼底的景物,加以剪裁,组合成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清幽而妍丽的画图。诗的首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和末句“鸳鸯相对浴红衣”,描画的都是池面景,点明题中的“后池”。次句“夏莺千啭弄蔷薇”,描画的是岸边景。这是池面景的陪衬,而从这幅池塘夏色图的布局来看,又是必不可少的。至于第三句“尽日无人看微雨”,虽然淡淡写来,却是极为关键的一句,它为整幅画染上一层幽寂、迷朦的色彩。句中的“看”字,则暗暗托出观景之人。四句诗安排得错落有致,而又融会为一个整体,具有悦目赏心的美感。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
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
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
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
景平元年(423)初夏,诗人由山入海,即景思昔,为表达自己全身保真的意愿,创作了这首诗。诗分三个层次,由起句到“况乃陵穷发”为第一层,写倦游赤石,进而起帆海之想。由“川后”句至“虚舟”句为第二层次,正写帆海情状与心态变化。“仲连”句以下,为第三层次,即游生想,结出顺天适己,安养天年之旨。心情的变化则是贯串全诗的主线。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是说初夏了,天气总算还清爽煦和,芳草也未尝因骄阳的淫威而枯萎。既点明此游节令,又显示了一种莫可如何而慰情聊胜无的复杂心情。
4.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惟 通:唯)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5.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出自宋代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这首词上片写江南初夏景色,将羁旅愁怀融入景中,极其细密。下片抒发飘流之哀,即景抒情,曲折回环。
此词较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个宦途并不得意的知识分子愁苦寂寞的心情。整体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情味。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入选小学课本,是写荷花的名作。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然后,诗人抓住盛夏特有的景物--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具体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概括而又贴切,令人回味。
在诗词中,莲叶荷花多是阴柔美丽的,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7.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隐居时所写13首组诗的第一首。
本诗抒发了一个自然崇尚者回归田园的绿色胸怀,诗人在物我交融的乡居体验中,以纯朴真诚的笔触,讴歌了宇宙间博大的人生乐趣,体现了诗人高远旷达的生命境界。
与诗人生命交融一体的不仅是草木飞鸟,还有共享良辰美景的朋友,诗人体验到不仅是融入自然的怡然兴致,还有书中带来的时间长河中积淀的风物赏识,这样的人生快乐,在昏昏然的官场上是无法得到的。诗人在与天地与古今与人与物的交融中,合奏出宇宙运行中至高至美的欢乐篇章。
此诗貌似信手拈来的生活实况,其实质寓意深远,诗人胸中流出的是一首囊括宇宙境界的生命赞歌。
8.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这首诗因颔联两句饮誉诗坛。“墙头雨细垂纤草”,“侯门”的围墙,经斜风细雨侵蚀,无人问津,年久失修,已是“纤草”丛生,斑剥陆离。状“纤草”着一“垂”字,见毫无生气的样子,荒凉冷落之意,自在言外。“水面风回聚落花”,写园内湖面上,阵阵轻微的旋风,打着圈儿,把那零零落落浮在水面上的花瓣,卷聚在一起。这里只用了七个字,却勾画出一幅风自吹拂、花自飘零、湖面凄清、寂寞萧条的景象。园林冷落如许,主人心境可知。这是诗人寓情于物之笔。
尾联“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是说:在凌烟阁画像留名的人,又有谁不曾在战场上立过功呢?功劳是不可抹煞的,感到寂寞与萧条是大可不必的。
此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前六句铺写老将寂寞闲适的“仙家”生活,后二句笔锋一转,点明旨意,文势波澜曲折。本来,以“百战”之功赢得封侯的老将,在诗人看来更应竭力报国。可“功成”反爱起“静”来,这是出人意外的;“静”且不说,还愈来愈欲“似仙家”,一点世事也不关心了;不唯如此,竟连自己居住的园林也懒得去经营修葺了。铺写老将的消沉,一层比一层深入,反过来证明规劝老将的理由越来越充分。如果说,前者是“画龙”,那么后者就是“点睛”;二者相辅相成,既对立又统一,使诗歌的“理”,在情景交融的画面中表现出来,规劝之旨,体现于诗情画意之中。
9.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夏天树木的枝条十分浓密绿意盎然,朱红的花朵点缀在上面显得明亮鲜美。正当中午,炎炎烈日当空,花朵灼灼,像火燃烧一样。一阵风吹来,花叶都翻卷凌乱,映照在水面上,十分鲜妍。我归来看见窗子上的字,(因为被花的艳光晃花了眼睛)眼前一片闪烁。
10.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此诗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