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过一段时间的书摊,在一所大学的围墙外面。来买书的有一个女孩儿,挑了《边城》,因为有两个版本,她踌躇了一阵子,选了贵的,我给她找钱,问她,为什么要挑这本呢,只是进货的渠道不一样,那一本收录的文章其实更多。她又翻了翻,决定采纳我的建议。
第二天晚上来兴师问罪,说印刷,纸张都有毛病。我当时大概应对的很好:等她陈述完一大段话,面带笑容,说我退给你钱。她跟同伴又挑了几本书离开。
后来书摊不摆了,再读那本《边城》,突然翻出来一张小小的红色便签纸,铅笔字迹:我会记住自己今天的模样 2013,9,10
应该是她退书时忘了拿掉。现在回想,的确是一个清秀的女孩儿。不知道那个字条是在什么情形下写的。
一个人不谈恋爱,长久的脱离社交关系,缺乏刺激,会逐渐降低对容貌的关注。
2013年9月,也是我模样很好的时候。刚刚结束半年的修养,回到学校。半年里,每天睡足九个小时,跑步四个小时,努力吃饭,眼睛经过手术,视野清晰,在楼顶跑步时,抬头看到白鹭羽翼下向后收拢的腿。阳光明媚的午后,空气中仿佛有雾霭。
那半年的目标就是恢复自己的容貌。睡眠,饮食,运动,不思不想,在镜子里看自己的样子,逐渐呈现清澈的眼神和洁净的轮廓。
一些人愿意用别的光环来武装自己,像比,知识,财富,权利和谈吐。我经历过一些场合,这样的人在属于他的环境中的确让人着迷。但我喜欢怀有童心的人,一路荆棘和煎熬,仍保留几分素面朝天。这是至为艰难的选择。
《浮生六记》里的一句话,“头巾既揭,相视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