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录|不战屈人之兵,兵家之鼻祖:孙武
作者简介:原PLA Navy外交老兵,现中国500强社畜,见微知著、远音出尘。
公元前545年,春秋时代,孙武出生于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为后人尊称孙子、孙武子、兵圣,代表作《孙子兵法》。
孙武的祖先,原是公元前672年周惠王五年号,因为陈国内乱,逃亡到齐国的陈完,后来改姓田氏,齐桓公任命田完的职务“工正”,是管理手工业生产。
经过一百多年几代人的发展,田完的第五代子孙叫田书,是孙武的爷爷,身居大夫要职,已为齐国立下治国平乱的汗马功劳,齐景公把乐安赐封给田书,并赐姓孙氏,叫“孙田书”。
春秋时代的姓是全族的称号,氏只是某一个支派的称号,田书属于以“田”为姓,以“孙”为氏的一个支派,后人姓氏不分了,一般简化认作孙姓家族。
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号,夏天,齐国新旧势力发生了一次激烈的武装斗争,田氏联合鲍氏,打败了栾氏、高氏的旧贵族,史称齐国“四姓之乱”。
这个过程中,使得孙武有机会受到了,来自他父亲孙书的军事素养教育,积累了广泛的军事理论知识。
之后,孙武离开了齐国,在吴国都城姑苏(今苏州)附近“僻隐深居”,一方面潜心研究兵法,观察吴国的政局变化,另一方面,结交被楚王迫害逃来的伍子胥,结成知心朋友。
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号,通过政变上台的吴王阖闾,非常俭朴,立志图强经济,“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一心要振兴吴国。
[if !vml]
[endif]
伍子胥画像
伍子胥向吴王阖闾推荐了才华横溢的孙武,正好吴王苦于没有一位精通文韬武略、能够领军反击出国良将,吴王立即亲自面试,孙武操演斩嫔妃的故事就是面试时发生的,通过斩了2名吴王爱妃,操演队伍立马令行禁止,痛失爱妃的吴王,已深知孙武善于用兵,任命他为将军。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号,吴楚柏举之战,是春秋末期吴楚两国的一次大战。吴王接受了孙武的休整养兵主张,和伍子胥的战略方针,用吴军轮番袭扰楚国边境,六年下来,楚军疲惫不堪,士气低落,戒备懈怠。当楚国进攻蔡、唐两个小邻国时,吴国得到求援信号后,吴王亲自领军三万多人,任命孙武为主将,伍子胥为副将,沿着淮河逆流而上,从河南潢川西北登陆,迅速通过大别山、桐柏山之间的三个隘口(武阳关、九里关、平靖关),从淮西平原西进,迂回攻入楚国防御最薄弱的东北部,楚军大败于柏举(湖北汉川北),吴军乘胜追击,五战五捷,灭了楚国。
公元前484年周敬王三十六年号,北威齐晋,吴军在齐国的艾陵(莱芜东北处)一次作战中,重创齐国军队。
公元前482年,吴王阖闾约定晋定公等诸侯国,在黄池(河南封丘南)会盟,通过谈判,取代晋国的霸主地位。
孙武在吴国总共活动了30年,战功显赫,威名远扬,为吴国的强盛,和称霸中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但是,北威齐晋的时候,阖闾之子吴王夫差当政后,倒行逆施,骄奢淫逸,国事紊乱,百业废止,伍子胥遭到夫差杀害,孙武已经无法继续同夫差这样的国君相容、共谋国事,他选择了隐退山林,终老其身,《越绝书》记载,江苏吴县东门外,那里是孙武的墓葬所在地。
孙武之所以自古享有盛名,不仅仅因为他西破强楚,北威齐晋的军功,而是他留下了一部传世佳作、中国和世界,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这是一部内容完整、结构严谨的古代军事名著。
司马迁称道“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可谓影响了中国军事历史的发展,即使是现代人,也还在学习着他的军事理论,是我国军事学奠基人。
由于学术性更强,《孙子兵法》不胫而走,早在唐朝就流入世界。1660年就有了日译版;1760年后,西传到欧洲;1772年,法国神甫约瑟夫·阿米欧把它翻译成法文,在巴黎刊印出版;1910年,英国汉学家贾尔斯,以《孙子兵法,世界最古的兵书》为名,在伦敦翻译出版。
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将《孙子兵法》翻译成本国文字,供军事理论家们学习研究,亚洲的许多国家,甚至把《孙子兵法》规定是军官训练的必修课程。
本文由《秋雨战歌》原创,未参考其他号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