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3225831/
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判定结论的可接受程度或者价值大小
第一章 提出正确问题
1.批判性思维涉及到什么?
1)意识到一些彼此相关的批判性问题;2)能够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和回答批判性问题;3)愿意主动运用批判性问题。
2.思维的两种风格
1)海绵式思维(强调知识的获得);2)淘金式思维(强调与知识积极的互动)
3.什么是弱批判性思维和强批判性思维
弱批判性思维:用批判性思维维护自己已有的观点;强批判性思维:用批判性思维技能来评估所有的观点和信念,特别是评估自己的观点和信念。
第二章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1.有哪两类论题?如何判别?
2.1 描述性论题:针对有关过去、现在、未来的描述是否正确提出的问题(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是什么?提高销售税的决定是谁做出的?)
2.2 说明性论题:针对我们应当怎样做及对与错、好与坏提出的问题(死刑应该被废除吗?我们必须禁止SUV吗?)
第三章 理由是什么
第四章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1.应当从一开始就避免与作者“心灵感应”。必须要成“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的提问习惯,而不是“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
2.判断哪些词词义不明,先找到论题,结论和理由。找到关键短语,也可以站在反方去阐述观点
第五章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1.什么是假设?
作者没有明说出来的想法称为假设。理由常常需要通过特定的其他想法才能与结论有所联系
具有以下特征:
(1).隐藏或没有明说出来
(2).作者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3).对判断结论影响较大
(4).可能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2.什么是价值观假设
是指一种想当然的看法,认为某些相互对立的价值观中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比如公共安全比个人责任更重要,比如合作比竞争更重要,比如媒体自由比国家安全更重要等等
3.什么是描述性假设
3.1 描述性假设: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或者将来是什么样子的未阐明的观念。(自我理解是一些相当然的想法,描述事情是什么样的陈述)
3.2 寻找描述性假设的线索:1)坚持思考原因和结论之间的差距;2)寻找支持原因的观点;3)把自己当成作者或演讲者;4)换一个角度;5)认识到在原因中还可能存在一些能够获得优势的其他途径;6)避免使用不完全确定的原因作为假设。7)多学一些与论题有关的知识。
第六章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6.1 谬误是作者为了说服你接受一个结论而可能使用的一种推理“骗术”。
6.2谬误都有哪些?
常见谬误整理汇总:
1)人身攻击:不直接阐明原因,而是对一个人进行攻击或者侮辱。
2)滑坡谬误:做出这样一个假设:当存在一些方法能够阻止一连串不可控的、不必要的事件发生时,采取某一措施会引发这些事件。(做了A,是否意味着就必须去做B)
3)妄求完美:错误地假定,如果使用一种方法不能使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就不采用这种方法。
4)移花接木:一个关键词在一个论据中被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一旦意义被确定转变了,这一论证就没有意义了。
5)诉诸公众:试图通过偏爱多数人一致赞成的观点使某个观点合理化,错误地认为多数人支持的就是合理的。
6)诉诸权威:通过引入一个在问题上缺少第一手专业知识的权威来支持结论。
7)稻草人:歪曲对方的观点,使之易于攻击,因而,我们攻击的是一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观点。
8)虚假的两难困境:当可能存在不止两个选择时,就假定仅存在两个选择。
9)一厢情愿:做出错误的假设,即因为我们希望X是真实的或者错误的,那么X就是真实的或错误的。
10)命名解释:错误地假定因为你已经给某个事件或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就认为你已经充分地解释了此事。(爸爸的“中年危机”)
11)晕轮效应:使用模糊的、情绪化的美德词汇来迫使我们没有仔细考察原因就支持某种观点。
12)偷梁换柱:提出一个不相关的主题使读者的注意离开原来的论题,读者的注意离开当前的论证而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有助于“赢得”辩论。这个谬误的过程如下:i)A是正在讨论的主题。ii)主题B被引入进讨论中,尽管它与A相关,但不是要讨论的。iii)主题A被放弃。
13)窃取论点:在论证中,结论在推理中是一个假设。
14)概括草率:仅仅根据群体中少数几个人的经历,就得出关于整个群体的结论。
15)错误类比:当进行类比的两个事物存在重要的、与论题有关的差异时,会出现此类谬误。
16)因果关系过度单纯化:根据一些不够充分的因素来解释某事件,过分强调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对事件的作用。
17)混淆原因和结果:将原因与结果混淆在一起或没有认识到两件事可能是相互影响的。
18)对共同原因的疏忽:没有认识到两件事可能因为另一个共同因素的影响而相互联系。
19)在此之后、由此引起的错误:仅仅因为事件B在时间上晚于事件A发生,就认为事件B是由事件A引起的。
相关链接:http://www.nizkor.org/features/fallacies/
第七章 证据的效力如何: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和专家意见
1.证据的主要类型:直觉、个人的经验、他人的证词、权威的意见、个人的观察、案例、科学研究、类比
2.会出现哪些不可靠的情况:
个人经历会出现以偏概全谬误
判断他人的证词需注意:1)选择性。2)个人的兴趣。3)被遗漏的信息。4)人为因素。
直觉作为证据是否可靠?直接往往来自于一个人的经验,因此要警惕单凭直接直觉证实的那些断言。
个人经历作为证据可靠么?个人经历常常会导致我们犯下以偏概全谬误。
典型案例作为证据可靠么?生动具体的案例诉诸于我们的情感,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不再纠缠于他们作为证据的价值,不再搜寻其它更为相关的研究证据。往往很有说服力,但也要反复问自己“这个例子有没有代表性”,有没有强有力的相反的例子,这个例子被提及的方式中有没有偏见的存在。
当事人的证词作为证据是否可靠?对这类证据无须过多关注,直到我们找到他背后更多相关的专门知识,兴趣,价值观和偏见等。
专家意见作为证据可靠么?一般比其它意见更有说服力,但也有注意专家也是常常要犯错误的。要追问以下问题:该专家拥有的专长,训练或特别知识到底有多少?这个主题是不是他潜心研究多年的成果?这个人是否有与该主题相关的丰富经历。还需要考虑个人需求,早期预期,普遍信念,态度,价值观,相关理论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因素。
第八章 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个人观察作为证据可靠么?日常中用得比较多,但很多时候个人观察并不认为是可以信赖的证据。观察者不像特定的镜子,并不能给我们提供纯粹的观察,他们所见往往是经过一些列的价值观,偏见,态度和期望值过滤后剩下来的东西。
研究报告作为证据可靠么?科学方法的特别之处在于他追求的信息是可以公开验证的数据形式出现的,也就是说,他的数据是在一一定条件下获得的,如果其他合格人士按照同样的条件,可以展开同样的观察,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第二个特点是可控性,可使用特别的程序来减少观察和研究成果诠释中的犯错率。第三个特点是语言的精确性。科学研究,如果进行得比较理想的话,是我们获取证据的一个最好的来源,因为科学研究强调可控性,严谨性和精确性。
评价科学研究的一些线索:报告的资料来源质量怎么样?除了资料之外,交流中是否有其它线索显示这项研究完成得很出色;研究的时间有多久,是否会随着时间的边长研究结论变得不再可信;这项研究的结果是否被其它人重复过;研究者是怎么回应哪些相反的结论的?是否有强势批判性思维的证据?
样本能够代表整体么?看抽样的方式,不同的抽样方法,其可靠程度是不一样的;
调查和问卷的回答真实么?调查问题的设置,会引导答卷人朝着需要的答案回答;因此问题设计要客观,回答问题要注意语境的影像;
同时可能存在措辞偏见和语境偏见 (比如问了选举权是否下放到18岁以下再问饮酒权是否下放到21岁以下)类比作为证据可靠么?怎么来判断一个类比是不是一个好的证据。一个论证用两件事物之间熟知的相似点作为基础,推导出关于其中一件事物的一个相对为知特征的结论,这样的论证叫做类比论证。类比既能激发深刻的理解也能蒙蔽我们,类比在科学推理和法学推理中就极富成效,如我们以老鼠的研究为基础推导出关于人类的结论。
类比推理的方式:我们对生活中的某件事(甲)所知甚多,而另一件事让我们感兴趣的事(乙)看起来和甲在某些重要方面非常相似,如果这两件事在一个或多个方面非常相似,那么很可能他们在其他方面也会非常相似。
识别和理解类比:具有熟知的某些特征的事物被用来帮助解释和他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其假设是:如果我们有兴趣要解释的事物与被拿来和他做比较的事物在很多重要方面都很相似,那么他在其他方面也会与事物相似
尽量识别包含了重要的情感内涵意义的那些比较,这样做才能避免受这些类比的欺骗。
评价类比是否有说服力,注意两方面:两个作比较的事物相同和相异的方式;相似点和不同点之间的关联
一般情况下,相关的相同点比相关的不同点所占的比例越大,类比的效力也就越高。如果你找不到任何相关的不同点,同时你能找到有力的证据证明相关的相同点确确实实存在,这样的类比往往就特别偶说服力。
第九章 有没有替代原因
- 什么是替代原因?
一个看似合理、与作者的解释不通,但能说明一个已知的结果如何发生的解释。[对于同样的证据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 - 因果关系的四种可能性:1)X是引起Y的原因。2)Y是引起X的原因。3)由于第三个因素Z,X与Y相互联系。4)X与Y相互影响。相关并不能证明因果
3.评估替代原因:1)逻辑合理性。2)与其他知识的一致性。3)是否曾经成功地解释或预测了某些事件。
第十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 定义一个平均数有三种不同的方法:1)算术平均数。2)中位数。3)众数。
- 省略数据也是欺骗:百分比,绝对个数。提到的数字和比率同样重要
第十一章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第十二章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二分式思维方法:妨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