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先是讨论了国内的政治状况,接着阐述五个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并对湘赣边界的割据形势和红军根据地的发展政策进行了分析总结,及对造成八月失败的反思和批评,最后切实分析了根据地的经济和军事问题。 首先讨论的国内政治状况,是符合大局观的,是尊重客观条件的,任何阶级,个人,团体,都存在大环境中,只有对大环境有清楚认识,才能规划好确切的行动路线,才能摆脱盲动主义。按照这一小节的看法,中国之所以陷入长期的军阀混战,是因为矛盾的传递性,帝国主义中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等等的矛盾,促使帝国主义加大对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我国的干预和掠夺,推动了我国各大军阀的斗争,为我国红色政权崛起于微末创造了客观条件。
其次在讨论的五大原因的一节中,首先可以认识到中国红色政权存在的特殊性,这种建立于山区并长久存在的红色政权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也包括游击队的产生。第一点:客观条件中的军阀割据,各大势力都不愿为除掉红色政权而出多大力,更多的是隔岸观火。帝国主义的干预,推动军阀混战,也在转移各大军阀对红军政权的注意力。第二点:工农基础,因为红色政权建立的地方大部分都是经历过农民运动或民主革命的地方(针对这个问题,毛主席与林彪曾经有过讨论,即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究竟是坚持一边搞军事活动,一边建立政权,还是利用军事活动扩大政治影响力,再建立政权。),红军在那里能够得到较大的支持和补给,及人民也拥有较高政治觉悟;第三点:小地方民众政权的长期存在决定于全国革命形势,从这一点中,我们仍能看到大环境对小方面局势的影响,国内革命形势随着代表大地主阶级,买办阶级等军阀势力的持续斗争而走向良好。第四点:红色政权的确立依赖于红军的武装力量,毛主席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在实践中经过检验的真理,尤其是在充满战争的动荡年代,原有的社会制度被推翻,各大势力你来我往,依次登场,一定的武力是保证话语权的重要条件,也是基础条件,因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在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于1927年发动政变后,我党便一直处于武装势力的劣势,毛一直坚定的主张要有自己的武装势力,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第五点:共产党本身的组织严密,拥有高度的纪律性,及路线正确,党在成立之初便举办一大,确定纲领目标,乃至国共合作中,孙中山先生主张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一大原因便是看重我党的组织严密,效率高。事实也是如此,在国共合作后,毛主席与党内其他人员推动了国民党党员重新登记的工作。在今后的军事 政治斗争中,我们仍可以看到许多组织严密的体现,如“支部建在连上”等,对当今的工作都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第六点:地形的有利,客观推动了政权割据和游击战法的发展。
针对“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一节,我提出以下看法:第一,在实践中,有确切的行动准则是必要的;第二,适当的批评是需要的。首先,红色政权的割据,及反围剿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党特委军委的政策,具体到土地革命,波浪式的行军方式,乃至对军队武装地方武装的协调工作等等,都是从实际出发,对现实革命工作的原则性指导。其次,针对八月失败,毛泽东直接对省委等一部分人员和团体进行批评,认为他们没有考虑到大环境(军阀混战暂时结束,革命形势趋于稳定),盲目推动扩张,导致八月失败。(在以后的文章中,毛主席会对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评述,认为推动批评是必要的,但不能将批评转化为对个人的攻击)
第一,回顾第一篇讲的大局观,凡身处于社会之中,都要受大环境影响,凡行事都要注重现实大环境的客观条件。
第二,时刻革新自己,就要具有反思的精神,做到客观批评,自我批评。
第三,一个有效率i的团队,要做到组织严密,纪律性高,在今后的红军建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毛泽东主席高度重视军队的思想教育。
第四,拥有武装力量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