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白日梦想家》的男主沃特,常常幻想:自己是受人爱戴的超级英雄;是受美女仰慕的绝对男主;是敢于老板据理力争的员工。
但在现实中,他其实是一个性格懦弱的中年男人,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乏味生活。与其说他在过生活,倒不如说他更像是生活的旁观者,他的人生全靠白日梦来填补。
随着一张“25号底片”的丢失,从未出过远门的他,鼓足勇气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去寻找底片的拍摄者,以获得更多关于底片的信息。
当他历尽艰难险阻,终于找到拍摄作者时,却被告知底片在送给他的钱包里。但钱包却已被他丢到垃圾桶里。
虽然这次的旅程并没有找到他想要的东西,但在旅途的过程中,他的白日梦都变成了现实生活。
很多人说,《白日梦想家》是一部冒险故事,但它也是一部寻找真我的哲学片。沃特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解开人生困局唯一的解药,是发现内在无穷大的自己。
人生总会遇到很多迷惘和困顿,此时,我们不妨走进自己的内心深处,找到那个真我,以获得圆满人生的答案。
《我的内在无穷大:自我探索的40堂必修课》一书,就是一本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与自己成为知己的书,也是一本关于“自己”的说明书。
作者张沛超,曾获心理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有超过10年心理咨询经验。他知识广博,能将心理学各流派的观点融会贯通,并用有趣易懂的语言写成这本心灵之书,他希望每个阅读此书的人,都能找到那个独特的自己,让人生如繁花盛开。
下面,我们一起来一段发现“自己”之旅,去寻找那个内在无穷大的自己。
01
也许你以为十分了解的,并不是真实的自己
有人说:“熟悉的城市没有风景。”因为我们常常会忽视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我们对自己的了解也一样,由于长时间与自己共处,很容易忽视自己身上的一些特质,因此对自己的了解不够全面。
也许有人马上质疑:“怎么可能有人不了解自己呢?”
心理学家张沛超告诉我们,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了解,都源于外部规则及外部框的参考。
比如说,张沛超年少时,曾经以为自己是巨蟹座,但星座书上对巨蟹座的描述,跟他的性格不太像。他觉得出错的应该是自己,于是照着星座书上的描述作出调整,慢慢地发现自己真的很巨蟹座了。
上大学以后,他才发现自己其实是狮子座,网上一查,关于狮子座性格的描写,简直说的就是他本人。
我们常常会受一些外部规则和框架所影响,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认知。
电影《白日梦想家》的沃特,在同事眼中是个胆小懦弱的人,他也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一次,他在电梯中被老板嘲笑他,虽然非常生气,但他只敢在白日梦里狠揍老板来宣泄愤怒。现实中,老板用手指戳他的脑袋,他连反抗的表情都不敢有,因为这不符合他的人设。
有些人常常会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成自己性格的一部分。甚至会按照自己认可的一类人的性格,刻意去做一些改变,让自己成为这类人典型。好像这样做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安全感,但其实这样反而会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
只有了解真实的自己,才能了解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需求,对事或者物做出正确的抉择。反之,我们内在不同的部分会因此相互打架,消耗掉我们大量的能量。
如果生命的能量都消耗在“内斗”上,那么我们就没有精力去“开疆拓土”,也就不可能拥有创造性的人生。
所以,只有不断地认识自己发现真我,才是走出人生困境的唯一的途径。
02
你眼中的世界,是你认知的投射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当我们认识了新朋友时,总能在TA身上,找到自己“内存”里熟人的一些相像之处。这是因为,我们的心里都藏着一些“熟人模版”,我们每天都会用这些模版去观察和接触别人。
当认识一个新事物时,我们习惯在过去熟悉的事物中,搜索一个相近的“模版”,投射到新认识的事物上,构建成我们熟悉的样子。
比如说在冰箱还不普及的年代,当家里买了一台新的冰箱,小朋友会用他熟悉的事物来进行联想:它是个金属做的箱子,能够储存东西,把伸进去会感觉像伸进雪里一样冷。这就是我们认知世界和新事物的投射过程。
如果这个新事物超出了认知范围,我们会不自觉地对它进行加工,让它投射出我们熟悉的味道和气息,因为这样我们才有安全感。
但如果经常处在熟悉的环境中,得到的模版很有限,我们的认知也会非常局限性,从而没有办法看清人和事的真面目。
影片中的沃特,在没有展开旅程之前,他的生活单调乏味,因此他对自己的认知、不全面。展开旅程之后,他接触了大量的人,经历过很多匪夷所的事,真实的自我逐渐浮出水面,让他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勇敢和强大。
结束旅程之后,当婚恋网的人问他还有没有做白日梦时,他回答说:“我已经不需要做白日梦了,我的经历比白日梦还要精彩。”
正是因为沃特走出了他熟悉的舒适区,与更多的人互动并相互投射,他的认知和内在也会不断地在优化,变得更加丰富和全面,说话做事更有底气。
沃特结束旅程结束后,已经不再惧怕老板,还敢跟他公然对抗,这可是以前靠想象才能完成的动作。
当我们的内在变强大时,也可以尝试与自己讨厌的人相处,投射出我们内心的阴暗面,因为阴暗面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了解自己的过程,其实是在和自己做知己。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但要接受自己的优点,还要正视自己的缺点。
这个与自己成为知己的过程,就像是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人生片段。而当我们在人海中认识的人越多,我们投射出来的世界越宽广,也就更容易发现无穷大的自己。
03
内心的无人区,在等待你去探索
地球上有很多无人区,等待我们去探索,而我们的内心深处同样存在无人区。心理学家将这些区域分为:相对无人区和绝对无人区。
在相对无人区里,我们可能只做过短暂停留,并不熟悉。而绝对无人区,则是一个没有人去过的地方。
哲学家苏格拉底所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发现内心的无人区,需要我们减少与外部的接触,留出独处的时间去思考。
与自己独处,不需迎合任何人,也不用伪装自己,只做纯粹的自己。这时,我们内在才会有时间和空间去增长。
当我们静下来观察自己的内心,很多无人区才可能会被探索到。
沃特离开了自己的熟悉的环境,踏上完全陌生的旅程,开始一段与自己独处之旅。此时他不必再想自己是谁,不必扮演同事们眼中的自己。
在陌生的环境里,他暂时忘掉过去的标签,把白日梦里自己不敢做的事情都做了。这段旅程,也是他不断地探索自己内心无人区的过程,他内在的潜能也因此被激发出来。
我们在探索内在的无人区时,应该尽量去搜索那些可以赋能区域,从中汲取正能量,让我们内心越来越明亮。而这片区域,也会成为我们内心一块进可攻退可守的领地。
当这块领地会给我们带来足够的安全感,我们也不再轻易被外界击碎。
04
发现无穷大的自己
我们的内心就像宇宙,不仅有大海,也有星辰,它正等待着我们探索,从而激发自己的无限可能,发现无穷大的内在。
这个探索的过程,就像在和自己交朋友,先相识,再相知,最后成为自己的知己。当我们会越来越了解自己,我们的内心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正如《孙子兵法》所言:“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愿每个人都能与独特的自己成为知己,让有限的人生繁盛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