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整体性学习方法注重灵活,不能教条主义
所有的学习顺序可以调整,资源消耗(时间、金钱、关系)可以变化,不能拘泥于前文所述。步骤之间可以往返,也可以跳跃、间断。可以边理解边获取,拓展之后可以先应用。所有顺序可以在阶段的首尾相连部分并行。
P2:整体性学习是完整的木桶理论,不是长板理论
整体性学习的六个主要阶段践行程度完全是符合木桶理论的,学习的能力水平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如果你熟练掌握一门技能,那么这个就是你的长板,是你可以用来生存的手段,也是团队里的某方面高手。而整体性学习不同,如果一个环节不能熟练掌握,那么整个方法就存在漏洞,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P3:获取信息三法,坚持学习,大量阅读,记笔记
时代在变,唯学不破。恐怕再也没有比投资学习而获得收益更大的投资活动了。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树都有年轮,我们除了皱纹还有啥?不记,皱纹再多也没用。
P4:先理解,再进步
很多人在理解阶段不进行深究,只是囫囵吞枣,一味求量。这就导致后期探索出错率大幅升高,浪费在纠错阶段的时间就不断增多。总之,前期理解不扎实,后期应用就有漏洞。加强理解有两种办法,一个是慢,一个是换。遇到疑难慢下来,仔细斟酌反思。实在不行就换学习材料,找能理解的材料最好。
P5:理解是躯干,探索是灵魂
探索阶段不好的表现只有一种,就是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当我们掌握了一个新的知识,但是没有或者不会将它与其它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这就导致用已知理论在非常规背景下就束手无策。
P6:既要天马行空,又要严谨辩证
纠错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太多,这就是纠错阶段不熟练造成的。纠错做得不好表现在常常不能发现自己在某个主要的看法或问题上是错误的。我们在探索阶段是运行思维天马行空主动联系,而在纠错阶段就要辩证思考自己的联系是否经得住实践的考验。
P7:真理来自于心手相合。
应用阶段的不足表现在不能很好地在现实中运用所学知识。华丽的理论绝不会保证指导高效的生活。真正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应该是知行合一而得出的。解决应用不足的唯一方法就是:做。抛开书本,出去实践,接触生活,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