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偏差:表现最好的最容易被看见。即我们眼里只能看见幸存者。
输掉的人在哪里:输掉的人完全从样本中消失,或是从未在样本中出现
为什么看不到输家有两个原因:
输家自动退出或无法出现在该领域,则无法在该领域发声;
例:笑来老师说的,在大涨前撑不下去离场的人,他们自然无法继续发出声音;
例:没有能力入住曼哈顿社区的人自然无法在这个没有失败者的地方发生。
统计样本的人自动忽略输家。
例:无数打字机前的猴子全部被忽略,只看得见打出《伊利亚特》叙事诗的那只猴子。
例:马克一家只看得见入曼哈顿社区的成功者,却忽略了无法入住该社区的99.5%的其他美国人。
例:把钱投到一群经济人中表现比较差的人身上,而获得远高于紧抱赢家经理人的“账面策略”。
以上策略分析有个严重的缺点:他们的样本中只有幸存者,而缺少已退出这一行的经理人。
即表现转好的经理人会带来账面收益,而表现不好以至退出这一行的经理人不会留在样本中,这就造成了“幸存者偏差”。
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我们有多少是基于“打出《伊利亚特》叙事诗的猴子”而作出的决策?却自以为掌握了必胜的法宝,寄希望于这只猴子继续打出《奥德赛》叙事诗。
不能盲目的根据过往的经验及资料而作出判断、决策,而应该从“幸存者偏差”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决策选出的是不是一只猴子。
印象深刻的⼀句话是哪句话?
“我们经历的现实只是所有可能出现的随机历史中的一个,我们却误将它当作最具代表性的,忘了还有其他可能性”
我们分析成功总是分析“成功者”之所有成功,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不对,但是我们忽略的是,有无数个持相同策略的“失败者”,如此的分析完全没有意义。
所以在分析“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同时,将无数“失败者”也纳入样板分析,以区分出这是5只猴子中写出《伊利亚特》叙事诗的猴子,还是无数打字机前写出《伊利亚特》叙事诗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