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案背景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这篇散文内容正好映射了我在面对小天入学不良时候的心境。
小天,7岁,小学一年级女生,生日在2015年8月份,刚满6周岁便于2021年9月入学。入学一个月以来,上课习惯在同龄学生中处于中等水平,课堂上举手次数较少,参与度在同学中处于下游水平。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会一板一眼地做到,但是任务不能中止,中止就会哭闹。观察她下课与同学交际情况,发现有交际,但是话语不多。不愿意和同学同桌,要求自己一个人坐。
9月底的一个上午,我接到班级体育老师的电话,表示在上课过程中,小天不听从指令,在学生进行体育集体活动的时候,自己一人跑到旁边草坪玩耍。同学发现后,叫小天回队伍小天表示不愿意。教师前往叫小天,小天在发现体育老师的过程中开始跑走,体育老师越追过去,小天跑得越远。这让我联想到数学老师在不久前说到的小天在上课过程中趴到凳子上发呆的现象,初步分析小天存在心理危机:新生适应不良。
意识到这个问题,我连忙把小天叫到了办公室,先缓解她焦虑的情绪,然后和她进行了谈话,对她的反应方式和情况做了一定的记录,并把相应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了反馈。
二、学生心理倾诉
进入小学,小天觉得小学生活和幼儿园之间的差别特别大,教室里没有幼儿园那样有各种可以玩的玩具,每节课40分钟不能随意离开座位,体育课也不是每天都有,体育课的时候也不能自由自在地玩耍。特别是对于数学,自己真得不懂,连数数都不会,但是老师却媒介数学课都要小朋友做作业,回家的时候,爸爸妈妈也说自己笨,连简单的数学题目都做不出来。
三、原因分析
对于小天存在的适应不良,进行了形成因素的分析。
1.生物方面的原因
小天发育教好,比较高,在班级里属于个子最高的一个女生,肢体不大协调,跳绳经过练习后也无法做到标准的姿势,只会蹲起跳一下,再蹲起跳。
2.社会方面的原因
环境的改变:小天家原本住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搬到学校所在地的旁边,和其他同学还不够熟悉,没有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同时,班级里大多数孩子在暑假进行了幼小衔接的训练,而她没有学过,看到其他同学较为简单地学会自己觉得很难的知识,心里有挫败感。
家庭的原因:父母生下二胎,也就是小天的弟弟,在平时的抚养过程中,对于小天的关注有一定的偏颇。小天在家里也不爱说话,但愿意和弟弟一起玩简单的游戏,也喜欢和弟弟待一起。
3.认知方面的原因
小天认为自己比不上别的同学,别的同学一节课就可以背下一篇课文,一节课就能认识很多拼音,而自己却什么都不会。但是实际情况是,小天的接受能力慢更多的是因为没有提前接受过拼音训练,而并非本身记忆有问题。在和同学的比较过程中,小天放大了自己的缺点,体验到的是自卑。
三、辅导过程和情境
(一)拉近距离,建立信任关系
心理学上还有一个著名的“期望效应”,也叫做“罗森塔尔效应”,主要就是说当老师对学生满怀期待的时候,学生就会照着你期望的方向去改变。面对很多问题学生,很多老师认为他需要找出他的缺点,批评教育,然后让他改正。同时,小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常常通过老师对 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爱自己。同时,他们对老师充满了爱与敬意,也渴望老师能够回报爱,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
所以,我把小天拉到了办公室,和小天约定了每天早上由她来做一天的课程报告员,单独给她设置班级里的岗位。这个岗位每天早上到校后,需要来办公室和我沟通一天的课,趁这个机会,我和小天聊天,主要说说一天都有哪些课,每节课我们小朋友需要做哪些准备,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常常以夸赞的语气来肯定小天。“你能够把今天所有的课都记住,是一件非常厉害的事情。”“小朋友们说多亏你来提醒,他们每节下课都能按时正确地做好课前准备了,你提醒得又响亮又到位!” 平时在校园里碰到小天,我也常常摸摸她的头,和她聊一聊今天吃了什么,发生了什么开心的事情等等。
(二)家校联系,改善相处模式
社会学家认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尤其是情绪,是孩子心里健康发育的直接影响因素。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标杆,是孩子心里发育的影响指针。造成小天适应不良的原因有一部分来自于缺乏家庭引导。
我及时与小天的家长进行联系,让父母双方都认识到庭认识到家校合作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其父母认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要促成与家长的交流,面对面交谈非常重要。我在一次放学时等其他家长散去后和小天妈妈单独交流。我表达了对她一个人带两个孩子生活的辛苦,也清楚明白地解释了小天目前存在的不当行为,并向她提供了一些家庭教育的措施,约定家庭驾驭中心放在行为的正面引导和亲子陪伴上。
(三)调整认知,发现闪光之处
“小天,你虽然拼音学得不快,但是每次学习拼音后,你总能第一个把这个拼音的特点找出来,这是你厉害的地方,对拼音的形状记得特别好!”“小天,体育老师说你最近跳绳的动作越来越标准了,再练练马上就能冲刺一分钟100个啦!”针对她对自己不合理的自我评价,我着手调整小天对事件的错误认知。我在自己执教的课堂上,让小天多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完成出色就在全班面前大加表扬。同时,让小天做课前准备提醒员,促进她与同学的交流,体现她在班级里面的价值。同时,和其他任课老师进行联系,请他们对小天多加关注,发现闪光点,进行及时正面的肯定。
四、辅导效果和反思
(一)心理干预的前提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帮助孩子解决心理危机的过程,其实是老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中缺乏信任和真诚,那么辅导工作就会变得举步维艰。在整个案例中,我们的开放式理解和信任,得到了小天的认可,让她能够主动倾诉自己心里的不确定和害怕,让我找打了问题的源头,这就是心理辅导成功的前期。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讲,老师应该充分地向孩子展示自己,让孩子感受到亲和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下一步心理辅导做好铺垫。
(二)心理干预的关键是调整孩子的认知
“认知 ”是指一个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识和看法,体现在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的认识和对事物的见解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认知疗法强调,一个人的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心理与行为,常常是不正确的认知导致的。
本案中小天对小学生活的不适应,是对自己的缺点的过分方法,对自己能力的不确定。经过父 母的关心和老师的疏导后,她很快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对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有了正确的认知,减轻了心理辅导,在学校里喜欢学习、敢于表现自我。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一年级的学生需要慢慢来,需要我们去宽待他们;一年级的教师需要心平气和,宽待暂时慢一点的孩子。适应环境困难、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脾气或许有点“怪”,但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要求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也许学生中确实存在着“小蜗牛”,但只要我们心怀阳光,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必定能闻到花香,感受到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