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的困境:对抗还是唤醒?
站在教室门口,我曾无数次目睹这样的场景:教师声嘶力竭地维持秩序,学生却依然我行我素,仿佛一场无休止的拉锯战。这种对抗式的教育方式,像极了在麦田里挥舞镰刀,看似高效,实则既割伤了麦苗,也耗尽了教育者的心力。直到翻开《不吼不叫 做智慧班主任》这本书,我才恍然惊觉:教育的本质,不是驯服,而是唤醒。书中许老师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 —— 面对学生揭发小 “y” 骂她,她没有厉声呵斥,只是静静地在等待一个偶遇的契机,许老师问小 y 觉不觉得老师喜欢和关心她,小 y 先是红着脸,抿着嘴一言不发,但在许老师的鼓励下,他才说出心里话,他觉得许老师不喜欢他,因为他的字丑,许老师每次都要提醒他,提醒次数多了,就让他觉得老师不喜欢他了。接着,许老师坦诚自己是个平凡人,也很脆弱,也会生气,但是没有大发雷霆的原因是许老师喜欢他,才给他台阶下。当小 y 惊疑时,许老师给他看了自己写的文章。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只为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爱。
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时,一股深深的共情之芽破土而出,继而脑海中闪过一个画面。 上个学期,阳光正好,同年级的老师整好买了一个蛋糕给我在办公室过生日,正当我吃的差不多进教室时,一个声音打破了原本热闹的课间:“老师,某某说你很自私,你过生日只顾自己吃,一点也没分给我们吃。” 这一句话一出,犹如晴天一霹雳,众人惊呆的同时,都用眼睛盯着我,仿佛想知道我接下来会不会雷霆大怒。当然也不乏有几个孩子在当证人:“是的,我听到了。我们都听到了!”哈哈,一听到这话,说真的,我当时脑袋嗡嗡的,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自私自利的人,甚至有时还是个对别人过分大方和热情的人。这句话一出,可真是冤煞我了!我立于讲台,故作镇定,扫视了一眼全班:“孩子们都认为我是个自私之人吗?”“不是!” 孩子们异口同声,而那位说我自私的孩子则趴在桌上,两眼低垂,红着的脸如同一个深秋的柿子,很显然,她怕我批评她,不敢与我对视。
“那我就放心了!彭老师自认为不是个自私自利的人啊,瞧,给你们的水果我都准备好了呢!” 边说着,我边把水果提上了讲台,这时,孩子们的眼睛亮了,个别孩子小声嘀咕道:“我就说嘛,彭老师就不是那种人!”“嗯,感谢孩子们的信任,你们的小声嘀咕被我听到啦,我相信你们说的某某某也不是故意说我自私小气的,毕竟路遥知马力,路久见人心嘛!跟老师相处久了,自然会知道老师的为人,不是吗?”
“是嘞彭老师经常奖糖给我们嘞!”
“彭老师六一儿童节还用自己的钱给我们买冰淇淋呢!”孩子们七嘴八舌起来,那个趴着的孩子的脸更红了。
“是的,我相信某某同学,下次不会再在背后这样说老师了,我相信她。同时,我也相信所有的孩子,更懂得说话处事的方寸和边界!我们有表达的自由,但我们更要把握好言语的分寸,这样我们才不会随意让说出口的话伤害到别人。”当我说完这句话,那个同学把脸抬了起来,我也正好微笑着面向她,那一刻,她的眼睛没在闪躲。我知道,此刻我的心,她明了!
2、教育的艺术:谈心与陪伴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最珍视的 “法宝” 是 “谈心”。每当学生犯错,我总爱将他们单独约到走廊或办公室。起初,他们总是低着头,手指绞着衣角,眼神里写满不安;可当我轻声问出 “能和我说说发生了什么吗” 时,那些紧绷的肩膀会慢慢放松,紧抿的嘴角会微微上扬。一次次的对话中,我学会了倾听,也学会了袒露自己的真实:“老师也会无助,也会在冲动时犯错。” 这样的坦诚,反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柔软。
3、智慧的力量:宽容比批评更有力“没关系的,谁都会犯错。” 这句话曾被我写在办公桌的便签上,却总在情绪失控时抛诸脑后。多少次,面对学生的错误,我选择当众训斥,以为能 “杀一儆百”,却忽略了台下那些惶恐的眼神。直到读到书中那句 “扬善公堂,规过私室”,才惊觉自己的莽撞 —— 那些被当众批评的孩子,自尊心早已碎了一地。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谨记:“犯错是教育最好的契机,宽容比批评更能唤然而,教育的幸福背后,是无数琐碎与煎熬的堆积。我们会被学生的叛逆刺痛,会被家长的质疑困扰,甚至会在深夜怀疑自己的选择。但正如许丹红老师在书中所写:“教育本身充满酸甜苦辣”,但我想:若我们乐在其中,那便是教育生涯对我们一种的馈赠吧!
4、教育的麦田:静待花开,守护生长是啊!营造一个学风正,积极向上的班级才是一个老师最大的教育幸福吧!但这里面势必会有太多的教育智慧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施展!而这样的教育智慧从何而来呢?诚如许老师所言,一本本教育书籍,再带上一颗思考的脑袋,学习、钻研、借鉴、思考…… 以班级为己的实验基地,不急不躁,心平气和,学会临场处理的各种应变技巧,记录,反思、休整、实践。它需要我们从书籍中汲取养分,在实践中反思成长,更需要我们以一颗柔软的心,去接纳不完美,去等待花期。合上这本书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画面:一片无垠的麦田里,麦苗在风中轻轻摇曳,有的已抽穗,有的才破土,而教育者只是静静地守望在一旁,不疾不徐,不吼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