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开夹门关的面纱》第四篇:滚滚铁流的风采
第五章 夹门关十二次重要的战斗
第一节 太和八步石攻坚战
1935年11月12日(农历10月17日),红四方面军中纵队(由第7军团的第30军、红四方面军第8军团的第31军第92师和第7军团的第9军第25师组成,由王树声任司令员,李先念任政委。)分南、西、北、中四路,向夹门关、太和场、天台山镇出击。红30军88、89师从芦山的青龙场出发,在中国红军游击队(原上川南抗捐军)战士倪杰山的向导下,经天台后山西面的团溪上天台山,经野猫洞过中宝山峡谷到正天台的雷音寺,又兵分两路。一路即红30军88师265团,由下水磨坡攻打肖家湾,再向北进军天车坡到夹门关;二路即红30军89师264团,由走中段下八步石,进军太和场挺进夹门关。关于一路即红30军88师265团的战斗情况,我们将在《天车坡战斗》中专门叙述,这里不再赘述。这里只叙述二路即红30军89师264团,在太和八步石的战斗情况。
太和八步石,地处天台山中段末梢,是天台山山脉大白崖下的一溜长带形平台地。八步石是今天台山镇的治地,住着数百户人家,分为五个行政村。八步石的道路多是青石板路,天台至太和的青石板路多在这里回合。这里五条山冲,五条山溪水伴着五条青石板路,蜿蜒至夹关、天台山的雷音寺、太和场、龙脑河和肖家湾。这里东出徐沟到夹关镇4公里,西上天台山距雷音寺2公里,南下杨田村到太和场1.5公里,西走龙脑河1公里,北达天台山肖家湾2公里。
这里山形奇特,奇峰凸起,刀砍斧削,千丈大白崖;崖下的一段石阶路,让人觉得蹊跷,不管你的速度如何快慢,也不管你的跨步是大是小,你都要走八步,才能从头至尾走完全段路。因而,这段石阶路和这里的地名都被人叫作八步石。在八步石面向夹门关,左有俊俏小山,小山上有名叫尖山寺的寺庙,寺庙周围10多户山民、粮户;右有石刻大佛,大佛寺房屋衣山傍水而建。尖山寺、大佛寺和山民房屋,成品字形建筑,互为犄角。1934年,李家钰在尖山寺、大佛寺和山民房屋里都修建石雕(今仍有石雕遗迹),在石雕周围的险要处都修了配套的战壕和防御工事。八步石物产丰富,占据了天时、地理,是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11月,红军到来时,这里是国民党川军李家钰部的李青廷旅重点防守的地方,是国民党天车坡防线的后勤部和机动战略据点。
二路红军,即红30军89师264团,按照预先制定的战略部署和进攻方案,试了几次都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因为这里的地理环境太特殊了,预先对此没有足够的估计。这时,天车破方向传来非常密集的枪声,看来一路红军即红30军88师265团,已经成功地实施了预先制定的战略部署和进攻方案。而我们呢?显然是落在265团的后面了,264团的首长们心里十分焦急地问,怎么办?于是召集团干部们研究,看来预先制定的战略部署和进攻方案,在此特殊的环境下是行不通的,必须根据目前的环境条件,调整和重新制定战略部署和进攻方案。经研究决定兵分两路:第一路向南走,从龙脑河下山后,等待第二路发出对八步石敌人进行包抄合围的信息,一接到第二路发出的信息,立即对八步石敌人进行包抄合围歼灭;第二路向北走,下大石板后沿太和场、杨田村、徐沟迂回,从西上山时,向第一路发出对八步石敌人进行包抄合围的信息,对八步石敌人进行包抄合围歼灭。
夜,10时左右,八步石川军李家钰部的团长戴松如,接二连三地接到信息:红军对八步石实施包围了!天车坡战斗已经结束,国军惨败损失1000多人!此时,拥有充足的军需给养和精良的武器,有一个加强营1200余人保护的戴松如团长,极度地恐慌起来。他丢下这里的全部家当,带着几个贴身兄弟,悄悄地逃跑了。他逃跑到了蒲江。剩下的官兵,士气非常低落。在264团的包围之中,顽抗了一会儿,各战壕的官兵便纷纷举手投降。此时,264团又兵分两路,一部分留下连夜进攻大佛寺、尖山寺等处的明碉暗堡;一部分连夜去支援啄子山战役。
1935年11月13日(农历10月18日)凌晨时分,留在八步石的红264团官兵,攻下了除三个石雕外的所有明碉暗堡。剩下的三个石雕由一营长裹胁100余人负愚顽抗,直到早晨10点左右,八步石战斗才宣告彻底结束。战斗结束后,对少数极其顽固的排以上军官实行了就地枪决。八步石战斗共歼灭国民党川军300余人,俘虏国民党川军900余人,红军牺牲7人(掩埋在大佛寺的大坪头)。
俘虏的900余人,红30军89师264团移交给了天台山留守红军,由红31军91师301团负责教育和改造。后分成10余批,分别住进杨田村一组、二组、三组10多户老百姓家。经教育改造后,1935年11月16日,被红军扩充为红军新战士,一起开拔到百丈关,参加了百丈关战役。
注:“八步石”位于天井村15组,当地人叫手爬岩,也叫庙子岗,俗称王岗。《太和八步石攻坚战》资料,收集于2005年,文中所注资料提供者的年龄为2005年时的年龄:由高廷香(太和人,82岁)、杨兴洲(夹门关人,82岁)、卢永珍(太和人,90岁)、陈永道(太和人,89岁)、刘思俊(太和人,86岁)、胡庆和(天台人,87岁)、樊明德(太和人,97岁)提供。
第二节 香炉山攻坚战和保卫战
一、香炉山攻坚战
1935年11 月 10日(农历10月15日),红30军90师267团和268团,在三和乡凤凰村一组村民杨国忠等杨氏八兄弟(杨国忠、杨其凤、李万益、杨银松、杨炳松、杨明升、杨国才、杨顺安)的向导下,沿天台乡胡家坝、太阳岗和三和场、银杏坪两条路线,向凤凰场、香炉山、银台峰的国民党川军进攻。
香炉山系天台山山脉,天车坡向北延伸的陆架地带,在银杏、天台、道佐、夹门关、高何、火井相接壤的盆周槽形区域里,突兀起一座鹤立于石佛岗、一柱香、乌龟石、背山岗、关岭子、斗笠子等群山之上的高山,因这山远远看去形似一个大香炉,人们便叫它香炉山。在这海拔约800米的香炉山上,古有寺庙,叫云会寺。寺周的山里住着10多户人家。在香炉山上可鸟瞰东边夹关的马岗、道佐的板凳山,西边的金台伞(山),北边的犀牛山和南边的太阳岗。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非常有利于兵家镇守和控制四面八方。这个地方的大小山头,都修满了工事、战壕和地堡,设满了障碍物,国民党21军二师饶国华部在这里镇守着。二师师长饶国华(后为145师师长)长期在银杏坪寺内作坐镇指挥。
饶国华部下的官兵,经常在老百姓中宣传,他们叫红军为“霉老二”,说“霉老二”来了,要杀人、放火、共产、共妻,要把青年人弄到通南巴一辈子回不来。饶国华部下在老百姓中搞污蔑性宣传的同时,经常抓、拿、哄、骗、抢、夺老百姓的财和物。老百姓知道抗捐军和红军游击队,是什么人,是什么人的队伍,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虽然也听人讲过红军是什么人,是什么人的队伍,但由于长期听国民党官兵这么讲,又亲眼看到国民党官兵这么对待老百姓,就云里雾里不知谁好谁坏了。因此,老百姓不去讲什么大道理,不去听什么东家长和西家短,死死地看着自己的利益,喜欢吹糠见米和百闻不如一见!这样一来,当饶国华部下鼓捣将三和乡凤凰村一组几户村民的肥猪拉上山去杀来吃了后。村民们便愤怒了。杨国忠在愤怒之下,便邀约杨氏兄弟八人拿着家伙,上山去打川军。杨国忠听人说,红军的先头部队在 l1 月 6日(农历10月11日)从南边、西边和北边进入邛崃境地后,红军大部队也已经分别从南边、西边和北边进入邛崃县境。于是,便到处去找红军来帮忙报酬雪恨。
在杨国忠等杨氏八兄弟的向导下,两条路线上的红军分成若干战斗队,同时向香炉山各个大小山头发起了冲锋。红军夺得了香炉山及山下的各个小山头。
为了挽回失败,国民党出动了七架飞机,在进行狂轰滥炸的同时,向红军刚刚夺得的阵地发起了冲锋。红军连续七次打退了敌人的冲锋。1935年11月18日夜,国民党21军二师饶国华部以受伤700余人死亡300余人的代价,夺得了香炉山主阵地。后因迫于百丈关战事吃紧,又撤回邛崃县城去了。香炉山主阵地红军一个连的同志,除五位同志(一位指导员受重伤、三位新战士受轻伤、一位炊事员)外,其余的100多名红军全部阵亡。炊事员杨光贵受战斗员的命令,搀扶着指导员,带着三位受轻伤的新战士,撤出香炉山主阵地,回天台山东关房治疗。
二、香炉山保卫战
国民党军取得了百丈关大战的“胜利”后,为了巩固成果彻底消灭红军,对夹门关地区红军建立的苏维埃政府,进行了毁灭性的围剿。同时,对红军进行了疯狂的围、追、堵、击。国民党21军二师饶国华部,又从邛崃城西派来香炉山围剿红军。他在三和场召开誓师大会,要将红军彻底消灭于三和场。在战术上,饶国华吸取前次受伤700余人、死亡300余人的教训,用一个团的兵力,围攻香炉山下的大小山头,以切断支援香炉山主峰的道路;用一个团的兵力,主攻香炉山主峰。在进攻路线上,一路直插凤凰场四人沟(又名死人沟),从灰窑岗、龚岗进攻香炉山的正面;一路从黄岗、白合山进攻香炉山的侧面。用人挤人不间断冲杀的战术,进行攻击性的冲锋。为使所有官兵都不遗余力地卖命,他在誓师大会上宣布:打下香炉山,消灭了“霉老二”,每人发20个大洋,外加一两大烟!
为了保卫夹门关地区的红色武装和苏维埃政府,红军在原国民党军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道防线上加固工事,派兵驻守在各山头。驻守在香炉山的红军,是红30军90师268团二营,指挥机关设在三和凤凰场。以凤凰场为中心,设立了第一、第二、第三道防线。
1936年 2月 13日(农历正月21日)早晨,寒风呼啸,显得格外寒冷。红30军90师268团二营的王营长,巡查各个山头的战备工作,当走到香炉山半坡时,就听见凤凰场北端第一道防线处,骤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接着,天空中响起了飞机的轰鸣声。霎时间,整个香炉山都开锅了,轰!东边一声巨响,泥土、石头飞上了天空,哗啦啦,天空中下起了泥土、石头雨;轰!西边一声巨响,一颗大树活生生地拦腰折断,发出吱吱嘎嘎的撕裂声;轰!南边一声巨响,那个诺大的坑弹,又深了许多,扩大了许多;轰!北边一声巨响,一座山见着见着就垮下了一大半;轰!轰!轰!……飞机轰炸声、枪炮声、喊杀声、军号声,铺天盖地,红军、川军像潮水一样颠来簸去,一会儿东风压倒西风,一会儿西风压倒东风。
敌人一拨一拨地涌上去,又飞沙走石地垮下来。抬下来的伤兵越来越多,一伤兵说,完了,完了,一个连上去,就只剩下我一个了。敌人胆怯起来,不敢继续冲锋,说,人都死了还要大洋什么用?哪里还有嘴来抽什么大烟?敌军官举着枪,对着正往后退的士兵们,嚎叫着,跟老子冲,往上冲,哪个龟儿子敢跟老子往后退,老子就先枪毙他!前进是死,后退也是死。前进还有一线生的希望,一旦祖上烧了高香没有被打死,还能得到20个大洋和一两大烟!而后退就一点生还的希望都没有了。这样想,士兵们又畏畏缩缩地往前走。敌人的伤兵又一拨一拨被地抬下来,伤兵越来越多,不得不拉老百姓去抬伤兵。老百姓家家关门闭户,纷纷逃到山涧、深沟、山洞里藏起来。
红军的第一道防线彻底丢失了。第二道防线上的红军,在与敌人拼刺刀,进行肉搏战时,也彻底地丢失了;第三道防线上的红军,正在用石头、木头、木柄弹还击像蚂蚁样往上冲的敌人。在投掷木柄弹时,偶尔投掷几枚手榴弹。士兵们被红军投下的手榴弹和木柄弹,吓得连连后退、纷纷卧倒。敌军官大叫道,“霉老二”没有子弹了,弟兄们冲啊!正当敌人蚂蚁似的蜂拥而上,离红军的工事与越来月近时,红军的自动机关枪又哒哒哒地响了,手榴弹又轰轰轰地炸响了。就这样,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地掩护大部队撤退中,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
黄昏时分,许多红军战士与香炉山共存亡了。整个阵地上只剩下王营长和几个战士了,他们也撤到了斗笠子的山岗上。王营长告诉剩下的几个战士说,只要我们能坚持到天黑,我们就有办法。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敌人蜂拥而上向他们冲来。王营长和几个战士又用木柄弹还击敌人,敌军官又大叫道,“霉老二”真的没有子弹了,弟兄们冲啊!敌人又蚂蚁似的蜂拥而上。王营长和几个战士待敌人冲进战壕时,将剩下的几个手榴弹一起扔出去,几个红军战士与敌人同归于尽。王营长挥动马刀,与敌人拼死活。终归寡不敌众,王营长也壮烈牺牲。
香炉山保卫战,红30军90师268团二营,除几名伤员被先转移抬走外,全部壮烈牺牲。国民党21军二师饶国华部死伤700余人。
注:《香炉山的攻坚战和保卫战》资料,收集于2005年,文中所注资料提供者的年龄为2005年时的年龄:由原杨光贵(天台山镇太阳岗人,85岁,已故)、欧克义(银杏乡凤凰村人,87岁)、王玉泉(银杏乡凤凰村人,87岁)、李万良(银杏乡凤凰村人,84岁)、赵继明(银杏乡凤凰村人,85岁)、吴思华(天台山镇凤乐村人,83岁)、杨明章(天台山镇太阳岗人,85岁)提供。
第三节 罗磅、朱湾阻击战
1935年12月,经过休整的刘湘向部队发出命令,对夹门关地区红军实施围歼,要将红军消灭在天台山下,即使不能彻底消灭,也要将红军赶到西康西部。12月13日,命令国民党21军独立4旅关常云部,从夹门关北向西截断红军在王店、草池、李岗、观音崖等处的退路;命令45军125师刘乃铸部,从夹门关场东向王店、朱湾、五龙台的红军阵地进攻;命令21军156师范绍增部,从夹门关场东南方向的大鼓儿山、小古儿山,向何山的红军阵地进攻;命令23军彭焕章部,在夹门关场东南方向的大鼓儿山兵分两路,一路进攻夹门关场北岸的猪腰崖,一路进攻夹门关场南岸的香严寺;命令144师郭勋祺部,在夹门关场东向西对啄子山的红军阵地实施全面进攻。刘湘严令各部必须精诚团结,鼎立合作,贻误战机者,杀!
罗磅是丘陵,距夹门关场镇中心约1500米;李岗也是丘林,距夹门关场镇中心约1000米;朱湾却是山冲里的小平坝,距夹门关场镇中心约2500米。三个地方紧紧相连,是丘陵与平坝相衔接的一块特殊地段,在夹门关场镇的东北方向,是东出夹门关场镇和西进夹门关场镇必须经过的门户。
早在一个月以前……
1935年11月12日,红30军90师266团在天台围歼了川军李青廷部后,一鼓作气地直捣李家钰部。将李家钰第1混成旅李青廷部戴松如、李克源团和第5混成旅的吴长林团,追过罗磅、李岗和朱湾,一直到翻过挖断山。挖断山东面是汪沟。汪沟和与汪沟相邻的栓马林,驻扎着川军邓锡侯部的刘乃铸师,即45军125师。刘乃铸师部设在郑亦之家。为防止敌人的反扑,红266团在李家钰第1混成旅李青廷部戴松如、李克源团和第5混成旅的吴长林团原来的罗磅、李岗、朱湾、挖断山……工事里驻扎,加紧修葺战壕,加固防御工事。
1935年11月13日,川军刘乃铸师在夹门关场镇南面的古儿山,与红30军90师265团交战,损失1个营。死伤100多人,除营长1人和连长2人用棺材装殓掩埋外,其余士兵的尸体集中掩埋于郑山地坎下。以后的几天里,基本无战事,双方的士兵还若无其事地在夹门关场镇上赶场。
1935年11月16日,红军攻克百丈关镇,直下治安场。川军节节败退,军心动摇。国民党当局慌了手足,担心夹门关红军下平乐进攻邛崃。急忙增加兵力,命令号称川军“劲旅”的21军独立4旅3个团,由旅长关常云亲自指挥,从汉州增援邛崃。关常云旅经过两天两夜的急行军,第三天早晨赶到县城南外的土地坡。正准备开饭的时,一士兵见一人驱马急弛而来。就说,不好了,“霉老二”来了。他旁边的战士听他这么一说,既不知道红军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也不知道红军来了多少人,就没头没脑地大声高喊,不好啰,“霉老二”来啰!接着就有人大声高喊,不好啰,“霉老二”来啰!快跑啊,“霉老二”来啰!……霎时间,你喊,我喊,他也喊,乱成一锅粥。满地的官兵像一群受惊的鸭子,鸡声鬼气地嘎嘎嘎叫着,分不清东南西北地乱飞乱碰,各自抓些饭食就四下奔跑逃命。
兄弟们,是我,不是“霉老二”,驱马急弛的人向四下奔跑逃命的官兵们大喊着。官兵们安静下来,这才看清楚,那驱马急弛的人,是一个从夹门关败逃而来的川军军官,确实不是“霉老二”。他妈的,弄得老子虚惊一场!
独立四旅整队后,经平乐、道佐直扑夹门关。部队到达道佐后,久经沙场的关常云决定兵分两路:一路走白沫江左岸,经火烧庵、石湾、郑嘴进攻夹门关;一路走白沫江右岸,经段王扁、汪沟向道佐、夹门关、临济三交界的高山爷进攻。关常云告诉部下,不要轻易与“霉老二”正面交火,要步步为营,等时机成熟后再出击……
1935年12月13日午后,独立4旅的两个前锋营,第1团第1营刚到上挖断山就与红军前哨接上了火,激战一个钟头后,上去的一个连只有7个人回来;第1团第2营在高山爷也与红军遭遇上了,战斗非常激烈,不到一个小时的工夫,只有营长一个人回到了军营。
14日,国民党军对红军阵地实施全线进攻。川军独立4旅、9旅用825炮和机枪开道。高山爷、挖断山的红军阵地,很快就被独立4旅、9旅拿下了。久战沙场的关常云旅长,不知道红军使用的是欲擒故纵的战法,还以为是红军真的被825炮和机枪的威力所吓倒。于是,便乘胜追击。哪晓得,红军退出高山爷和挖断山后,主力集中在五龙台以东的罗磅岗上布防。红军拭目以待,正等待他的来临。当独立四旅进入红军的有效射程时,红30军90师266团一起开枪射击。独立四旅花了一个多小时,付出惨重代价才冲过了一华里长的朱湾坝后,又堵在了肖碾子。激战了两天两夜,直到15日下午,独立4旅、9旅才攻下罗磅,到达李岗。朱湾一战,敌军十损六七,尸横遍野,后埋于朱碾大路旁。
据独立四旅旅长关常云(起义将领。解放战争时期,任国民党襄阳绥靖区军长。解放后在四川省水电局工作,1959年来夹门关视察过观音崖水库)回忆,和90岁高龄的杨一鹏、刘星辉老人讲:1935年12月23日,国民党政府为了宣传所谓的“红军暴行”,让社会各界人士及联中学生目睹战后状况,特别组织了一个由社会各界人士及联中学生组成的调查团,来夹门关参观战后情况。调查团由国民党邛崃县长陈仲侯带队,他们来到夹门关场上、罗磅、李岗、何山、朱湾……坝时,牺牲的红军尸体已经被掩埋,而国民党川军的1000多俱(有人说只有600多具尸体)尸体,还横七竖八地四处摆着,另有120多名受伤的国民党川军士兵在四处流散。可笑的陈仲侯一行,四处走马观花地看一下后,到夹门关场上的台子坝发表演讲,大肆宣传国民党的军威和“霉老二”的螳臂当车不自量力。说邛崃现在的灾难是“霉老二”造成的,这帐要算在“霉老二”的头上……之后,传令将1000多俱国民党川军的尸体,挖一个大坑横七竖八地集体埋于肖碾子。独立四旅旅长关常云在回忆中说,独立四旅元气大伤,是我行伍一生中永远也忘不了的憾事。
注:《罗磅、朱湾的阻击战》资料收集于2005年,文中所注资料提供者的年龄为2005年时的年龄:由杨大经(夹门关渔坝村人,85岁)、杨一鹏(夹门关渔坝村人,88岁)、罗明清(夹门关渔坝村人,80岁)、刘星辉(夹门关南岸村人,84岁)、杨大德(夹门关渔坝村人,86岁)、魏桂芳(夹门关渔坝村人,94岁)、王忠文(夹门关乡政府退休,龚店村人,79岁)、曹金龙(夹门关解放村人,94岁)提供。
第四节 夹门关何山保卫战
四天四夜的何山保卫战,从1935年12月16 日开始,到1935年12月20 日结束。战斗最激烈、最残酷的是12月17日早晨9时以后。
1935年12月17 日,早晨9时,8架敌机像老鹰一样在夹门关的何山上、场镇上、香岩山、啄子山……上空,一遍一遍又一遍地盘旋着,发出震耳欲聋的嗡嗡嗡的轰鸣声。飞机不断地向下喷着“火舌”,发出哒哒哒的声响。“火舌”一遍一遍又一遍地舔着何山上、场镇上、啄子山……的泥土、庄稼、房屋、树木……“火舌”舔过的地方,都溅起一朵朵残酷的“花儿”来。飞机不断地向下拉着“羊豆子屎”,“羊豆子屎”掉在地上发出轰轰轰的炸响。
何山距夹门关场中心约500米,在夹门关场的东北方向,属今夹门关解放村、北岸村治地。何山呈一条形地势,一条名叫大埝沟的山沟,将何山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五龙台、李岗开始缓缓向西升高成峰。西段孤峰突起,四面无依无靠,东西北三面都是悬崖峭壁。因这山峰呈一猪腰子的形状,人们便叫它猪腰崖;又因崖上有一名叫铁碑寺的古寺,人们又习惯以铁碑寺唤之。山南是草池坝和麻柳村,一条名叫放生岗的山岗,将草池坝和麻柳村的地界划分出来;草池坝是烂泡田和沼泽地,麻柳村地貌呈丘陵。山北上段是夹门关场的北岸街,下段是烂泡田和沼泽地。
何山是夹门关场这个墨盘式的小盆地中唯一的一块高地。夹门关场是夹门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要想镇守住夹门关场不让敌人进来,就必须镇守住何山这个地方。在1935年11月12 日以前,这个地方由国民党李家钰第1混成旅李青廷部戴松如、李克源团和第5混成旅的吴长林团镇守着。他们在何山上长期经营,在何山上修筑了许多掩体、战壕、石雕、地堡和防御工事。1935年11月12日,红30军90师266团在天台围歼了川军李青廷部后,一鼓作气地直捣李家钰部。将李家钰第1混成旅李青廷部戴松如、李克源团和第5混成旅的吴长林团,追过罗磅、李岗和朱湾,一直到翻过挖断山。红30军90师266团接管了川军的罗磅、李岗、朱湾、放生岗、香岩山、何山等阵地,以此为据点保卫夹门关场,出击附近的敌人,支援夹门关其它地方的战场。
1935年12月13日,红军30军89师266团在挖断山,与国民党川军独立4旅、9旅激战了两天两夜,打死敌人300余人(埋于在夹门关肖碾子),打伤200余人(抬回邛崃治疗)。川军以惨重的代价换得何山,又夺得放生岗后,却在一瞬间又失去了。红军266团士气高涨,川军战士不愿再这样继续打下去了。
为了夺回何山阵地,挽回挖断山、罗磅、李岗、朱湾等处丢失的面子,1935年12月16 日,刘湘严令国民党戴松如、彭焕章、刘乃铸、范绍增、关常云等部,计7个团的兵力多方位的向何山红军阵地发起全面进攻。红266团依靠国民党李家钰部第5混吴长林团原来的掩体、战壕、石雕、地堡,对敌展开了战斗。
飞机轰炸扫射时,红266团的战士便躲进地堡;飞机轰炸过后,国民党7个团的兵力,同时向何山红军阵地发起进攻。红军266团便实施近距离作战,使敌我胶着在一起,敌机便失去了先决优势。国民党军退下去,又用飞机来扫射和轰炸,红266团的战士便又迅速地躲进地堡,撤退不及退国民党士兵,结果被自己的飞机,打死的打死、炸伤的炸伤。红军战士却很少被国民党飞机打着和炸着。
连续4天,国民党军每天都要这样,向何山红军阵地发起几次进攻。然而,每次进攻国民党军都以失败告终。国民党出动的8架飞机,在对何山红军阵地进行来回4天的轰炸后,没有讨到什么便宜,觉得对自己的部队不但没有帮助,反而对自己的部队不利,就飞去轰炸夹门关香严寺、啄子山等地的红军阵地去了。
20日,国民党川军146师范绍增部,用10辆美国制造的10轮卡大卡车,向夹门关场上运来了大炮。在天上有飞机轮番轰炸,地上有新式大炮作掩护,加上国民党川军人多,又采用集团冲锋的情况下,经4天4夜的连续作战,红30军90师266团的伤亡过大,又无新兵源补充。红266团用一个连掩护,边打边退,向猪腰崖撤退。
这时,在猪腰崖的东西方向,范绍增部从18日开始采用车轮战术,用火力封住了红军在大埝沟的退路;在猪腰崖的西边,关常云部从14日开始用一个团的兵力,进攻高沟和郭沟,切断了二龙山红军与何山红军接应的道路;同时,在猪腰崖的西边,彭焕章部用一个团的兵力,在进攻放生岗、大埝沟,且冲破了红军的放生岗防线,使红266团内部不能相互照应;在猪腰崖的南边白沫江、香严寺方向,彭焕章部用一个团的兵力,利用白沫江边的碉堡,严密地封锁了红265团对何山红军的增援。
何山周围的红军部队,眼睁睁地看着红266团,自己的兄弟姐妹在猪腰崖腹背受敌、孤立无援。恨只恨,自己没有一双能飞的翅膀,能够飞去何山解救自己的兄弟姐妹。香严寺的红265团,几次派人试图扑过白沫江,来增援和解救,都无法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又被压了回去。红266团的干部、战士,腹背受敌、孤立无援,在弹尽粮绝中或战死,或跳崖,无一人投降,全部壮烈就义。国民党军以惨重的代价取得了何山的胜利后,连夜撤到大古儿山、小古儿山、啄子山去了。
20日后,红军占领着白沫江南岸,国民党军占领着白沫江北岸。双方互相对峙着,很少有枪声,只有互相喊话、飞机撒传单。
21日,人们路过惊天地、泣鬼神、阴风惨惨的猪腰崖下,看见崖上、树上到处都还挂着伤员、尸体、人的肠肠肚肚、衣裤被扯烂后的襟襟片片。有些伤员的肠肠肚肚都露出来了,可人还在呼救,还在呻吟。二龙山的红军听说后,赶来营救了红军伤员,掩埋了红军尸体。
何山保卫战,国民党军出动飞机8×6架次,向红军阵地丢撒宣传品数十万份,投炸弹200余个,燃烧弹10余个,炸毁民房三十余间。红军撤出300余人,死亡1000余人(营长和连长的尸体用棺木装殓,单独掩埋在陶嘴水碾侧碉堡下的房基地里。其余的红军尸体,挖深坑集体掩埋)。国民党军死亡600余人、受伤300余人,大部分是被自己的飞机炸死、炸伤的。
注:《夹门关何山保卫战》资料收集于2005年,文中所注资料提供者的年龄为2005年时的年龄:由杨大经(夹门关渔坝村人,85岁)、杨一鹏(夹门关渔坝村人,88岁)、罗明清(夹门关渔坝村人,80岁)、刘星辉(夹门关南岸村人,84岁)、杨大德(夹门关渔坝村人,86岁)、魏桂芳(夹门关渔坝村人,94岁)、王忠文(夹门关政府退休干部,龚店村人,79岁)、曹金龙(夹门关解放村人,94岁)提供。
第五节 香严寺保卫战
四天四夜的香严寺保卫战,从1935年12月16 日开始,到1935年12月20 日结束。战斗最激烈、最残酷的是12月17日早晨9时以后。
1935年12月17 日,早晨9时,8架敌机像老鹰一样在夹门关的何山上、场镇上、香崖山、啄子山……上空,一遍一遍又一遍地盘旋着,发出震耳欲聋的嗡嗡嗡的轰鸣声。飞机不断地向下喷着“火舌”,发出哒哒哒的声响。“火舌”一遍一遍又一遍地舔着何山上、场镇上、啄子山……的泥土、庄稼、房屋、树木……“火舌”舔过的地方,都溅起一朵朵残酷的“花儿”来。飞机不断地向下拉着“羊豆子屎”,“羊豆子屎”掉在地上发出轰轰轰的炸响。
香严寺在夹门关镇西,白沫江的青江交汇之处的香岩山。香岩山满山都生长着香草,花开季节,风吹花飘,芳香陶醉人;西汉人在此冶铜炼铁、筑土叠台祭神、祭日月,严肃认真;因香岩和尚修庙,被称着香严(岩)寺。香严寺距夹门关场中心500米,与何山遥遥相望,香岩山脉与何山山脉一样是南北走向,两山将夹门关场夹在中间。香严寺山2千米山脉通向啄子山。方圆5千米的复杂地形,可进可退,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张献忠(农民起义领袖)、杨吉庵(1911年夹门关同志军领袖)、七乡农民抗击烟厘金的斗争(1927年3月1日)以及上川南抗捐军等等,都曾在这里摆开过战场。1935年11月12日,红四方面军中众队进入夹门关后,也将指挥中心设在这里。红30军88、89师的师部、成立的邛名边苏维埃政府、红军政治部、野战医院等也设在附近。
在1935年11月12 日以前,这个地方由国民党李家钰第1混成旅李青廷部戴松如、李克源团和第5混成旅的吴长林团镇守着。他们在何山上长期经营,在香岩山上修筑了许多掩体、战壕、石雕、地堡和防御工事。1935年11月12日,红30军90师265团击溃李家钰第1混成旅李青廷部戴松如、李克源团和第5混成旅的吴长林团。接管了川军的罗磅、李岗、朱湾、放生岗、香岩山、何山等阵地。并以此为据点保卫夹门关场,出击附近的敌人,支援夹门关其它地方的战场。
针对国民党飞机的扫射和轰炸,红30军90师265团采用了何山红30军90师266团的战术。当飞机来扫射轰炸时,红265团的战士便躲进掩体、战壕、石雕、地堡和防御工事;当飞机扫射轰炸过后,红265团的战士便钻出掩体、战壕、石雕、地堡和防御工事,架好枪、拎开手榴弹等待国民党军的进攻、冲锋和送死。对待国民党军发起的进攻,红265团也采用了何山红266团的战术,实施近距离作战,使敌我胶着在一起。使飞机不敢来进行扫射和轰炸。当国民党飞机又来扫射和轰炸时,国民党士兵来不及退的,就被自己的飞机打死的打死、炸伤的炸伤。红军战士却很少被国民党飞机打着和炸着。8架飞机三次轮番轰炸和三次集团式的进攻,国民党军都以失败而告终。觉得这样做没有讨到什么便宜,不但对自己的部队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的部队损失不少,就停止了对香岩山红军阵地的轰炸。
于是,调整部署,改变战术。命令23军彭焕章部一个团,从东到西向香严寺发起进攻;命令144师廖泽旅的两个团,从东南到西北向香严寺发起进攻;命令21军156师范绍增部一个团,从彭焕章部和廖泽旅部的中间,向香严寺发起进攻。三股力量成扇形状,同时向香严寺发起进攻。
针对敌人战略的调整和战术的改变,红265团的战略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战术上也作了相应的改变。待敌人冲进自己的火力范围时,红265团便狠命地开枪射击,如雨般地扔出手榴弹。香岩山坡陡而滑且无死角可藏,如雨般地扔出去的手榴弹,如同放出去的“山滚子”,在敌群中四处开花。红265团多次与23军彭焕章部作战,彭焕章部多次败在红265团的手下。与23军彭焕章部作战,红265团士气高涨;彭焕章部士气低落,谈虎色变,心惊胆寒。根据23军彭焕章部的士气和香岩山坡陡而滑且无死角可藏的特点,红265团战士跃出掩体、战壕、石雕、地堡和防御工事,向敌群滚去,一边滚一边打枪一边投手榴弹。敌人见红军如晒席滚筒般地压下来,气势十分夺人,其战法和战术是未闻未见的,向后跑的速度更是加快了许多,不由自主地也向山下滚去。国民党四个团的士兵,滚下山去后,躲到了鹅项岭。慢慢去理解和回味,“兵败如山倒”这个词的含义和情景。
20日,香严寺的红265团,眼睁睁地看着红266团,自己的兄弟姐妹被敌人围困在何山猪腰崖,腹背受敌、孤立无援。心里焦急万分,几次派人试图扑过白沫江去,增援和解救红266团,却无法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都被压了回来。
1935年12月16日夜至1935年12月20日,在香严寺保卫战中,红军死亡130余人,埋在马祖寺门前地边的草坪中;川军死亡300余人,埋在渔坝的硝水凼里。红军在香严寺驻了98天,1935年11月12日夜至1936年2月20日。
注:《夹门关香严寺保卫战》资料收集于2005年,文中所注资料提供者的年龄为2005年时的年龄:由陶青海(夹门关渔坝村人,80岁)、杨一鹏(夹门关渔坝村人,88岁)、罗明清(夹门关渔坝村人,80岁)、倪远清(夹门关渔坝村人,78岁)、韩连波(夹门关渔坝村人,83岁)、高明岗(夹门关解放村人,85岁)、曹金龙(夹门关解放村人,94岁)提供。
第六节 天车坡战斗
1935年11月12日(农历10月17日),红四方面军中纵队,由第7军团的第30军、红四方面军第8军团的第31军第92师和第7军团的第9军第25师组成,王树声任司令员,李先念任政委。分南、西、北、中四路,向夹门关、太和场、天台山镇出击。红30军88、89师从芦山的青龙场出发,在中国红军游击队(原上川南抗捐军战士)倪杰山的向导下,经天台后山西面的团溪上天台山,经野猫洞过中宝山峡谷到正天台的雷音寺,又兵分两路。一路即红30军88师265团,由下水磨坡攻打肖家湾,再向北进军天车坡到夹门关;二路即红30军89师264团,由走中段下八步石,进军太和场挺进夹门关。关于二路即红30军89师264团的战斗情况,我们将在《太和八步石攻坚战》中专门叙述,这里不再赘述。这里只叙述一路即红30军88师265团在天车坡的战斗情况。
天车坡距夹门关场镇中心约4000米,在夹门关镇的西北方向,属今邛崃市天台山镇治地。天车坡系天台山山脉,是从东北方向进入天台山的第一门户。天车坡形似从西南向东北凸起的一条鱼脊背,此鱼脊背西南起源于天台山,东北延伸至银台山。此鱼脊背海拔高度841米,是附近最高山头。两边悬崖峭壁,易守难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占据此鱼脊背可控制东南面凹槽里从西南向东北的肖家湾、三角埝(天台街)、胡家坝、三和场(银杏);可控制西北面凹槽里从西南向东北的高兴、大窖、沙坝(高何)、火井。为了阻止红军在川康边建立根据地、打开川西门户、南下打到成都城、“得四川就可控中国,稳巴蜀就可平天下”的《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国民党把此鱼脊背作为第一防线,即天车坡防线。此防线由川军李家钰第1混成旅李青廷部戴松如、李克源团和第5混成旅的吴长林团防守。该旅以戴松如团防守三角堰,李克源团防守夹门关,吴长林团为预备队。戴松如团以1个营防守天车坡,1个营防守三角埝,1个营为预备队。
1935年11月12日,一路即红30军88师265团拿下肖家湾,配合南、西、北、中四路红军,在国民党的第一防线即天车坡防线上,打了一个漂亮的进攻战或叫歼灭战。突破天车坡防线后,包抄合围了天台、三角埝、三和场、凤凰场、三乐桥一带的川军李家钰部。
12日夜,解决了三角埝戴松如团的预备营,又迅速将防守三角埝的1个营击溃。当晚,在中国红军游击队员倪杰山的向导下,走丛林小道,向敌人发起突然袭击。戴松如团的一个营在“铜墙铁壁”、“固若金汤”的美梦中,不知不觉地就结束性命。
这是红军进入邛崃地区展开夹门关战役的第一丈,这一丈歼灭川军李家钰的侄儿李青廷部的第一混成旅戴松如团的二个营,击毙川军共1000余人,缴获步枪30余支,机枪2挺。红军伤亡40余人。在天台胡家坝至凤凰场之间,包围俘虏李克源团的5个整连。当场处决排长、连长、营长后,将2000余名川军俘虏,分别编入红30军88、89师三个营,送到红30军指挥部、政治部和邛名名边苏维埃人民政府所在地,夹门关附近进行教育、培训和改造。这三个营分别住在夹门关大南乡即今夹门关镇任坝村一组杨朝福家(一营)、寥道云家、杨哲文家(二营)、陶杨罗家(三营)。红军战士住在老百姓家的屋檐下、竹林里、树林里。这些士兵大部分都是川东和川北人。
天车坡战斗,除这次攻击战以外,还有1935年11月20日争夺战、1935年12月12日和1936年2月25日的保卫战。在这些战斗中,有着许许多多气壮山河的和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比如受尽压榨和剥削后,把革命和翻身解放的枪杆子,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的线跃光,在1936年2月25日的天车坡保卫战中,由于舍不得丢下缴获来的12条枪,结果被敌人一排枪扫射打死;等等,我们将在《夹门关地区红军人员简介》中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注:《夹门关天车坡战斗》资料收集于2005年,文中所注资料提供者的年龄为2005年时的年龄:由杨明兴(天台山镇政府退休干部天车坡人,85岁)、杨大德(夹门关渔坝村人,85岁)、王功大(天台山肖家湾人,79岁)、高忠良(天台山肖家湾人,83岁)、范明德(太和人,97岁)、杨一鹏(夹门关人,88岁)、李还福(夹门关人,93岁)、杨胡氏(天台人,92岁)、杜开莲(三和人,89岁)提供。
第七节 夹门关啄子山攻坚战
1935年11月12日(农历10月17日)夜,红30军88师265团在天车坡,解决了防守在三角堰的川军李家钰第1混成旅李青廷部戴松如的预备营,将三角堰的1个营击溃之后,又迅速投入到了啄子山阵地,打响了啄子山的攻坚战。夜,10时左右,红30军89师264团在太和八步石的攻坚战接近尾声,抽出部分兵力赶到了啄子山,也投入到了啄子山攻坚战的战斗中……
1934年,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强渡嘉陵江,进入阿坝地区,大有挥师南下夺取四川的架势。始终坚信“得四川就可控中国,稳巴蜀就可平天下”的蒋介石感到非常恐慌:如果红军进入川西平原后,成都难保。急忙飞到成都亲自督阵,严令川西南各县紧急备战设防。四川省主席川军总司令刘湘对邛崃的驻军、军事布置作了大量调动,对邛崃的设防、战备工作煞费苦心。在夹门关地区(包括高兴、高何、油榨、火井、银杏、天台、太和、朱场、秦场、牛碾坪、百丈、黑竹、廖场、王店等场镇)大势组织保安团、民团、山防团等反动武装;大势抢丁拉夫,在夹门关地区的大小山头上,广修战壕、地堡、掩体和工事;在夹门关地区设立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道防线。还特地新修了一条从夹门关到名山到治安场的战备公路——川藏复线,在川藏复线上大事修筑战壕、掩体和工事(这些至今仍清晰可见)。
果然,“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在1935年9月15日,制订颁布了《大举南进政治保障计划》,提出了南进战略方针。接着,红军又夺得了芦山、天全、宝兴战役的胜利。这下,四川省主席川军总司令刘湘恐惧极了,急忙调集杨国祯147师的3个旅,6个团;李家钰的 4 个混成旅,12个团;郭勋祺144师的3个旅,7个团;范绍增146师的3个旅,6个团;饶国华师145师彭焕章旅的2个团;暂编 2师周重生旅的3个团;张竭诚的独立 1 旅,2个团;石照益的独 立 2 旅 ,3 个团 ;章平安的2个团;梁国华旅的2个团;共45个团及一些独立营,近13万人迎战。
啄子山位于夹门关场镇西南方向,距夹门关场镇中心约2500米,是夹门关渔坝村的倪坪、太和乡(今属天台山镇)冯坝村的墩子上、中峰乡的朱场村、秦场村、赵营村几交界的地方。啄子山防线呈一溜蛇形山脉,由多个连绵的山峰组成,海拔高度约750米-800米,南从天台山脉太和乡四包山起,北至道佐乡的寨沟,全长20千米,宽约3千米。该防线多是原始森林,有少许冲槽田地,人口密集,水源充足,是南丝绸路的咽喉地、川西南地区最理想的布兵防守之地。这个地方由川军最精锐的部队模范师,即144师郭勋祺率领3个旅、7个完备团布防镇守。郭勋祺将师指挥部设在啄子山下夹门关倪坪的韩家大院,即今韩玉鹏家的两个大四合院里……
昨天(1935年11月12日),当红军正在国民党的第一道防线(即天台山天车坡防线)上激烈战斗时,沙场老道的郭勋祺便自我估量,靠他这3个旅7个完备团的力量阻挡红军,镇守住这第二道防线(即啄子山防线)纯粹是以卵击石。于是,悄悄地命令夹门关二龙山以下至道佐乡寨沟的守军部队,撤到石头、平乐、甘溪一带开辟新防地,留下3个团镇守太和乡四包山至夹门关观音崖一线的啄子山防线阵地。此时,镇守在夹门关上场口观音崖、三乐桥到罗磅、李岗、朱湾、放生岗、香岩山、何山等阵地的李家钰第5混成旅吴长林团,见响当当、硬棒棒的模范师部都拆走了,觉得没有依靠,没有壮胆的了,也闻风而逃。21军144师郭勋祺和李家钰第5混成旅吴长林团的逃走,镇守在第三防线(即名山县中峰乡的牛碾坪至邛崃夹门关的小鼓儿山防线)上的川军主力教导师,即147师师长杨国祯,便带上师部人员及几个兄弟,在下午9点以检查阵地为由,也逃到邛崃的下坝场养病去了。
1935年11月13日凌晨,红9军25师在左,红30军89师在右,红30军88师居中,由西向东全面向啄子山21军144师郭勋祺部的3个团发起了进攻。这天,国民党出动了8架飞机,对啄子山的红军阵地进行了轮番轰炸。
早晨10点左右,红军拿下了啄子山,解放了夹门关、太和、天台、三和、高何、高兴等地。啄子山这一丈,国民党出动了飞机,向夹门关啄子山投郑了多枚炸弹和燃烧弹。 红军击溃了国民党的“钢铁长城”,击溃了国民党模范师21军144师郭勋祺部的3个团,消灭了1000余人。这些尸体被丢弃在啄子后山的悬崖下,多年后本地人都不敢上山放牛羊、拾柴火。郭勋祺部3个团所遗散的士兵,大部分在以后的战争中死在夹门关,只有个别的在夹门关地区隐藏起来,上门安了家。
注:《夹门关啄子山攻坚战》资料收集于2005年,文中所注资料提供者的年龄为2005年时的年龄:由曹金龙(夹门关曹湾村人,94岁)、郑本金(夹门关任坝村人,96岁)、杨光贵(天台乡4大队人,95岁,已故)、倪德秀(夹门关渔坝村人,87岁)、李还福(夹门关任坝村人,93岁)提供。
第八节 啄子山保卫战
在“敌我力量悬殊,持久相峙对我不利”的情况下,红30军、9军撤到夹门关西南面的啄子山一线固守,执行分散敌军兵力,牵制敌军主力,让红军主力安全转移的任务。1935年11月20日,红军在啄子山与前来追击和进攻的国民党号称的模范师,即21军144师郭勋祺部展开了战斗。
在10天以前(即1935年11月7日至10日),郭勋祺部在天全被倪志亮率领的4军、许世友率领的32军、王近山师长率领的第10师,消灭两个团(袁国瑞旅),击溃三个团(唐明昭第二旅的两个团和第三旅的一个团)、一个直属手枪营和一个机枪连,生俘营长周曼生,毙、伤、俘敌两千余人,吓得如同惊弓之鸟,丢下不少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向洪雅逃去。郭勋祺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但是,今天在天、芦、名、邛作战,四川南路剿总指挥潘文华的督促下,郭勋祺虽然内心极不情愿,仍然不得不装腔作势地拉开阵势。郭勋祺在夹门关的河口上至名山的头道河之间,摆下了40里冈的一字长蛇阵。郭勋祺最怕红军摸他的“夜螺蛳”。在他心里,红军摸“夜螺蛳”的功夫实在是出神入化。红军二、三人为一组,趁着夜色巡回出动,神出鬼没地就出现在你的战壕,结果了你的性命。弄得郭勋祺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在驻防之地,设立重重工事;在重重工事外设隐蔽树木;在工事内既设竹签,又筑土壕。一有风吹草动,就胡乱放枪,用接连不断的炮火来给自己撑腰壮胆,过着整天都心惊肉跳的日子。
四川南路剿总指挥潘文华以为红军在啄子山,是固守,是养精蓄锐,是在等待伺机反攻,最终还是要“打到成都吃白米”。在他的督促下,郭勋祺向啄子山发起了进攻。在1935年11月12日至1935年12月20日期间,郭勋祺在啄子山和红军进行的多次较量,都是失败的。国民党的飞机,在1935年11月13日、1935年11月20日、1935年12月20日,对啄子山的轰炸,也都是失败的。
郭勋祺部向啄子山一线红军的阵地发起全面进攻时,他派第三旅旅长廖泽,亲自指挥第8和第9两团攻啄子山主峰,派其他部队主攻四包山。郭勋祺先用飞机、大炮进行狂轰滥炸一通之后,再让大队人马冲锋。由于山路崎岖狭窄,大队人马铺不开,不能对啄子山一线红军的阵地,实施拉网式或铺排式的推进,只能进行单线式的深入进攻,一个连队一个连队地上。
廖泽派一个敢死连走在最前面,敢死队在孙家沟拉来一个姓孙的民夫带路。敢死队正在进攻时,天上忽然出现了13架飞机,对啄子山阵地进行扫射和轰炸。敢死队怕飞机扫射和轰炸着自己,就命令全部脱下白色衬衫挥舞,敌机就向没有白色信号的地带疯狂地投弹。红军见挥舞着白色衬衫的地带没有飞机的扫射和轰炸,红军战士们也跟着脱下白色衬衫挥舞。于是,飞机的扫射和轰炸,就在既没有川军也没有红军的地方,做着浪费弹药的无用功。廖泽敢死队的官兵们看着这种情况,气得真不知是骂自己好,还是骂飞机上的扫射手和投弹手好,或是骂郭勋祺、廖泽长官好。
郭勋祺得知这种情况后,改变战术不再让敢死队和飞机同时出击。先让飞机和大炮轰炸开道后,胡乱扫射和轰炸一通之后,接到命令敌人针对国民党飞机的扫射和轰炸,再让敢死队上。针对这种战术上的变化,啄子山上的红30军和9军,使用了何山红军和香严寺红军的战术。当飞机来扫射轰炸时,红军战士们便躲进掩体、战壕、石雕、地堡和防御工事;当飞机扫射轰炸过后,红军战士们便钻出掩体、战壕、石雕、地堡和防御工事,架好枪、拎开手榴弹等待敌人的进攻、冲锋和送死。对待敌人发起的进攻,啄子山红军也采用了何山红军和香严寺红军的战术,实施近距离作战。当敢死队冲上去时,红军不慌不乱,打不准不打,上去一个,消灭一个。最后连指挥冲锋的敢死队队长也被红军毙了命。花了两天时间,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仍然没有攻下啄子山。
据夹门关健在的目击者讲,1935年12月20日,国民党出动了8架飞机,对啄子山轮翻轰炸了6次之多。国民党飞机在啄子山上,投郑了200多枚炸弹、10多枚燃烧弹,把啄子山主峰(桌子山)周围的山峰烧成一片焦土,炸得“地表如犁”。目睹了啄子山战斗的老人们说:飞机轰炸过后,啄子山上到处都在燃烧,到处都是烟雾腾腾的。被飞机炸断的树子成了树桩,树桩燃起来就像遍山都有人在举着火把。炸弹的威力太大了,啄子山上的大树全部炸成了树桩,一棵几个人才能合围的大树被炸成了“响鸡刷”。夹门关街上也挨了不少炸弹,炸弹炸毁了许多民房,街沿坎上的石条都炸来飞到了屋檐口上放着。红军打仗不怕死,不怕敌人的飞机、大炮和燃烧弹,分成两个人一组、三个人一组,冒着枪林弹雨不停地往前冲。红军了不起,上山都像在平路上跑一样快,坡坡坎坎的,几个箭步就飞上去了;下山时,红军抱着枪飞快地往山下滚,像“卷晒席筒筒”一样,卷起卷起地就下了山;枪炮咋个打得着红军哟,浪费了敌人许多的炮弹炸和子弹。
注:《夹门关啄子山保卫战》资料收集于2005年,文中所注资料提供者的年龄为2005年时的年龄:由曹金龙(夹门关曹湾村人,94岁)、郑本金(夹门关任坝村人,96岁)、杨光贵(天台乡4大队人,95岁)、倪德秀(夹门关渔坝村人,87岁)、李还福(夹门关任坝村人,93岁)提供。
第九节 高坪攻坚战
1935年11月14日(农历10月19日)夜,月黑风高。国民党川军的夹门关高坪阵地上,哨兵裹缩着身子,心惊胆寒地走动着。太和八步石、三角埝天车坡、啄子山的战斗,士兵们无头无尾,断断续续地听人讲述着。活生生的人,说没有了就没有了,谁知道我的明天会是什么样呢?天黑黢黢地,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恐怕要下雨了。风动起来,满山遍野的松树,发出呜啦啦地怪叫声,叫得人浑身瘩隆起鸡皮疙,越叫越吓人!
就在这时,红9军25师师长王海青、政委盛修铎正率队从高坪之南的中峰场出发,沿川藏公路复线、夹门关的火烧庙、韩坪向高坪奔袭而来;红30军88师师长熊厚发、政委郑维山正率队居中从高坪之西夹门关的渔坝村出发,沿夹门关的杨湾村、牛碾坪向高坪奔袭而来;红30军89师师长邹烈坤、政委曾广泰正率队从高坪西北方向的夹门关场出发,沿夹门关的熊营村、青杠坡向高坪奔袭而来;三股力量组成三角攻势,向高坪逐渐靠近… …
高坪海拔780米,在夹门关场的正南方向,是今邛崃市夹关镇韩坪村、熊营村、杨湾村与今名山县廖场乡的观音场相交界的地方,距夹门关场中心约1500米。高坪,南从邛名边界的火烧庙起,地势向东倾斜,余脉至邛崃南河坎和回龙镇;西从夹门关的白沫江、清江起,北至夹门关的郑山、名山的月儿山止。水利部门把这一带叫着五绵山,其实应叫五面山。因这里由五座山峦组成,其山形看上去像五面飘扬的绿色旗子,因而得名五面山。五面山是川西平原边缘,盆周丘陵平台地,全长约70千米,宽约8千米。在这盆周丘陵平台地上,多是松树林和小冲槽冬水田。国民党军在这里修筑了从夹门关场到观音场,从观音场到邛崃县城,从观音场到名山县城三条战略公路和各村之间互通的小路。
1935年11月,国民党军在这里设了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名山县中峰乡的牛碾坪至邛崃夹门关的小鼓儿山防线,这道防线由川军主力教导师即147师杨国桢镇守,杨国桢将指挥部、电台设在夹门关南大街今熊育兵家,将电台的天线安在宋惠阔的家门外。 第四道防线,名山县的万古乡至百丈镇的阴阳山防线,这道防线由川军暂编 2 师周重生镇守,周重生将指挥部设在观音场;第五道防线,从夹门关的大鼓儿山至平落坝的牛屎坡,又叫东防线,这道防线由川军邓锡侯部的刘乃铸师镇守,刘乃铸将指挥部设在邛崃临济郑湾的郑一之家;范绍增师住名山县廖场乡魏扁,师部设在魏子丹家的3个大四合院内;潘文华军住蒲江的大塘,军部设在今大塘镇。
1935年11月12日,当红军正在国民党的第一道防线(即天台山天车坡防线)上激烈战斗时,沙场老道的郭勋祺便自我估量,靠他这3个旅7个完备团的力量阻挡红军,要镇守住这第二道防线(即啄子山防线)纯粹是以卵击石。于是,悄悄地命令夹门关二龙山以下至道佐乡寨沟的守军部队,撤到石头、平乐、甘溪一带开辟新防地,留下3个团镇守太和乡四包山至夹门关观音崖一线的啄子山防线阵地。此时,镇守在夹门关上场口观音崖、三乐桥到罗磅、李岗、朱湾、放生岗、香岩山、何山等阵地的李家钰第5混成旅吴长林团,见响当当、硬棒棒的模范师部都拆走了,觉得没有依靠,没有壮胆的了,也闻风而逃。21军144师郭勋祺和李家钰第5混成旅吴长林团的逃走,镇守在第三防线(即名山县中峰乡的牛碾坪至邛崃夹门关的小鼓儿山防线)上的川军主力教导师即147师师长杨国祯,便带上师部人员及几个兄弟,在下午9点以检查阵地为由,也逃到邛崃的下坝场养病,防守高坪的川军主力教导师便群龙无首了。这样,易守难攻的高坪阵地便摇摇欲坠;以川军主力教导师即147师杨国祯部为中,以21军144师郭勋祺为前,以暂编 2 师周重生、川军邓锡侯部的刘乃铸师所组成的品字形结构,不攻自破;刘湘给红军摆下的口袋,妄图在夹门关地区一举歼灭红军的美梦破产。
刘湘为此大动肝火,1935年11月16日,在平乐召开军事会议,以“临阵脱逃”罪撤了他心爱的经常对他进行吹捧舔贴的防共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川军主力教导师即147师杨国祯师长的职。同时发布《告剿共官兵书》,下达死命令:凡有临阵退缩,畏敌不前,或谎报军情,作战不力者,一律军前正法。其余各级官兵倘有违令者,排长以下得由连长枪决;连长由营长枪决;营长由团长枪决;团长由旅长枪决;旅长由师长枪决;师长由总指挥枪决;总指挥倘有瞻徇隐匿者,由总司令依法严办。如有努力作战,不顾牺牲者,无论各级官兵,均由总指挥随时注意考察,从优奖叙… …
黑黢黢的天,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只有满山遍野的松树发出的呜啦啦地怪叫声。哨兵裹缩着身子心惊胆寒地走动着,浑身隆起了鸡皮疙瘩,哨兵越来越胆怯起来。此时,擅长夜战的红30军89师265团,在团长邹风明、团政委黄英祥带领下,已经出其不意地摸到了长满松树的狭长山岗。忽然,哨兵从松树风动的呜啦啦声中,听见了金属碰撞金属的声音。哨兵警觉地端着枪吼道:谁?没有人应,只有满山遍野的松涛声。金属碰撞金属的声音越来越真切,哨兵断定有人来了,于是端着枪胡乱打了一通。红军采用以连、排为单位出击,分割包围的方法,由于防守高坪的川军主力教导师群龙无首,无法组织有效抵抗。经二天的战斗,红军击溃川军主力教导师6个团,歼灭川军主力教导师二个团。红9军25师将川军暂编 2 师周重生部,从一颗印压制在百丈关闵坡、阴山、阳山等险要阵地,夺得了高坪。
1935年11月16日下午,解放百丈场。红30军89师从高坪追击147师杨国祯残部和周重生部,红9军25师从百丈场兵分左右两路,沿川藏公路打到黑竹关、治安场、王店子。在两天的高坪战斗中,川军伤亡营长(张永贵)1人,连长4人、排长18人、士兵570余人;红军伤亡400余人。
注:《夹门关高坪攻坚战》资料来源于:①《长征大事典 ( 上 ) 》,②张国焘的《我的回忆》,③张麟、马长志《中国元帅徐向前》,④《蒙顶山百丈关战役纪念馆》的《天芦名雅邛战役役》,⑤天全红军纪念馆的《百丈关战役》,⑥“中国雅安旅游”网的《蒙山脚下炮声隆———忆百丈关战役》,⑦盛仁学的《长征途中张国焘伪中央的成立及其第二次北上》,⑧陈宇的《草地龙虎》。
第十节 放生岗夜袭战
1935年12月20日夜,二龙山夜袭队的红军战士,身背大刀,轻装捷步,趁着昏暗的夜色,摸了放生岗川军的岗哨。踅进放生岗川军的战壕里,挥动起了手中的大刀……
放生岗,又有人叫它逢生岗。放生岗在夹门关场的西北方向,距夹门关场中心约500米,是夹门关镇草池村与麻柳村两交界的地方。放生岗紧挨着何山,是与何山属同一座山的两个侧面,是何山的后山。何山在山的南面,放生岗在山的北面,是仅矮于何山的又一制高点。占据这个制高点,可以控制西边的麻柳村和东边的草池坝。在1935年11月12 日以前,放生岗由川军李家钰第1混成旅李青廷部戴松如、李克源团和第5混成旅的吴长林团镇守着,修筑了许多掩体、战壕、石雕、地堡和防御工事。1935年11月12日,红30军90师266团将其守军追过罗磅、李岗和朱湾,一直到翻过挖断山,接管了川军的罗磅、李岗、朱湾、放生岗、香岩山、何山等阵地。1935年12月15日,川军以惨重的代价换得放生岗后,如获至宝。他们加修工事,日夜防范,仗着天上有飞机巡逻,地面有大军压境,料想围困在何山、铁碑寺山上的红军插翅难飞。
正当香严寺的红军几次派人,试图扑过白沫江去,增援和解救何山铁碑寺的红军都被压了回来的时候,二龙山红军也得到了何山铁碑寺的红军被围困急待增援的消息。他们多次前来增援,都被川军强大的火力压了回去。二龙山红军即30军90师266团的干部战士心急如焚,谋划着怎样才能突破川军的放生岗防线,增援和解救何山铁碑寺红军的办法。于是便组织了红军夜袭队,趁着昏暗的夜色,来摸放生岗川军的“夜螺蛳”……
随着红军夜袭队大刀的挥起和落下,几个国军的老壳就在不知不觉间飞出身体,掉在地上,在地上滚动起来;随着又有几个国军,还没有来得及叫一声“妈”,叫一声“救命”,就人头落地丢了性命。一个国军士兵起夜尿,在朦胧中看见昏暗的夜色中,东边有人在跑动,西边有人在挥刀坎人,吓得还没有尿完就提着裤子没命地一边跑,一边鸡呼鬼叫着:不好啰,“霉老二”来摸我们的“夜螺蛳”啰!不好啰,“霉老二”来摸我们的“夜螺蛳”啰!……
正在睡梦中的其他国军将士,被鸡呼鬼叫的声音喊醒了,不知道红军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也不知道红军来了多少人,也跟着鬼哭狼嚎起来:不好啰,“霉老二”来摸我们的“夜螺蛳”啰!不好啰,“霉老二”来摸我们的“夜螺蛳”啰!……霎时间,你喊,我喊,他也喊。摸不清虚实的国军,不敢贸然行动,纷纷丢下枪弹,鸡飞鸭子狗跳墙地忙着去逃命。
二龙山的红军夜袭队,成功地摸了放生岗国军的“夜螺蛳”,直至红军取得枪支返程已远,国军士兵才慢慢地摸出战壕,胡乱打一阵枪。待到天明才发现自己的连长,没有了脑袋,国军官兵无不目瞪口呆。旅部长官怕影响军心,悄悄地买棺木,秘密装殓。后为死者家属所闻,要求启棺见亲人一面,旅部长官至此才不得不据实告诉他的家人,厚恤了事。
亲自参加了夹门关战役的国民党21军独立四旅中,有一个叫明少清的班长,夹门关战役后在夹门关的郭沟当了上门女婿,更名为郭在铭。他在与人摆龙门阵时,最爱讲的话题就是夹门关的战役。他对红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赞不绝口,钦佩有加。他说:“我们为了攻铁碑寺,死伤不下百人。但红军啥时候撤走的,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只看见红军阵地上手榴弹盖堆积如山。”他不胜感慨地说:“红军打仗就是这样。估计能打赢就打,打不赢就撤,他们人数不多,逗得你又是飞机又是大炮的轰炸,但皮也闯不了他们一片。”
注:《放生岗夜袭战》资料收集于2005年,文中所注资料提供者的年龄为2005年时的年龄:由李还福(夹门关任坝村人,93岁)、陶青海(夹门关渔坝村人,80岁)、杨一鹏(夹门关渔坝村人,88岁)、罗明清(夹门关渔坝村人,80岁)、倪远清(夹门关渔坝村人,78岁)、韩连波(夹门关渔坝村人,83岁)、曹金龙(夹门关解放村人,94岁)、王显烈(夹门关麻柳村人,84岁)提供。
第十一节 夹门关龚店子遭遇战
1935年11月14日(农历10月19日)夜,红30军89师师长邹烈坤、政委曾广泰正率队向高坪奔袭。红30军89师264团奉命从高坪西北方向的夹门关场出发,沿夹门关的熊营村、青杠坡直奔高坪。红30军89师265团奉命从高坪西北方向的夹门关场出发,沿川藏复线公路直奔高坪。红30军89师265团在龚店子,与川军邓锡侯部的刘乃铸师遭遇,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龚店子在夹门关场的东南方向,距夹关场中心约1500米。在夹门关场的北岸街向夹门关场的南岸街走,过了夹门关大桥(万福桥)往东看,有一座坡度较缓的高山,这就是大鼓儿山。沿大鼓儿山上山,左边的山叫郑山、小鼓儿山,其山沟叫曹湾;右边的山叫熊营山、青杠坡,其山沟叫熊营沟;大鼓儿山的山顶上,有一个居住着10多户人家的幺店子,这幺店子名字就叫做龚店子。在20世纪30年代,这龚店子是夹门关龚店乡的乡政府所在地。这里是川军邓锡侯部刘乃铸师的防地,是国民党阻碍红军南下的第五道防线。这条防线全长约10千米,宽约5千米,从夹门关的大鼓儿山至平落坝的牛屎坡,这道防线又叫东防线。
这道防线与第三道防线首尾紧相连。该防线在1935年11月14日,被红军攻破后,发生了红军与国民党军的争夺战和拉锯战。该防线的南面是凹凹凸凸的大小山丘、树丛、深沟和冬水田,其间流淌着一条名叫临济河又叫石头河的河流,再往南走就是川藏线。这一片的地名有邛崃的临济、石头,名山县的廖场、黄桶坡(廖场乡南面,观音场与陶河坝之间的平台山丘之地)、栖霞寺、曹公庙、挖断山、熊店子、胥冲头、鳝鱼桥、黑竹关、大塘埔(今大塘镇)。该防线的北面是白沫江,其地名有邛崃夹门关的何山、五龙台、朱湾、王店、王营、郑湾、挖断山、汪沟、皮坝、倒座庙(道佐乡)、平落坝(平落镇)。这道防线由川军28军邓锡侯部的刘乃铸师镇守。刘乃铸将指挥部设在邛崃临济郑湾的郑一之家;范绍增(范傻儿)师住魏扁,师部设在魏子丹家的3个大四合院内;潘文华军住大塘,军部设在今大塘镇。
擅长夜战的红30军89师265团,在团长邹凤明、团政委黄英祥的带领下,两个营在夹门关龚店子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将刘乃铸师击退到小鼓儿山。红军牺牲13人,伤11人,送到今夹门关镇南岸街上段寺香严寺下陶嘴的天主堂内——红军野战医院治疗。川军死亡300余人,其中一名营长、两名连长的尸体用棺木装殓埋葬在郑山的林边口上,士兵的尸体集体掩埋在公路边的林口处,人们叫乱葬坟的地方。
注:《龚店子遭遇战》资料收集于2005年,文中所注资料提供者的年龄为2005年时的年龄:由石思友(夹门关镇任坝村2组人, 94岁);魏桂芳(夹门关人,93岁)、韩连玉(夹门关人,93岁)、熊裁缝(夹门关人,93岁)、倪远清(夹门关人,79岁)、杨一全(夹门关人,81岁)、杨怀全(夹门关人,80岁)提供。
第十二节 邛名边大战
邛名边大战,发生在夹门关地区的“月儿山、胡大林、鹤林场及黑竹关至百丈公路沿线的山岗丛林地带。这里的小地名有韩坪、观音场、一颗印、治安场、挖断山、魏扁、黄桶坡、陶河坝、鳝鱼桥、闵坡、铁厂沟、桅杆坡、柑子坪、娃娃树等,史称百丈关大战。此大战从1935年l1月16 日拂晓 4 时开始,至l1月 22日结束,历时七天七夜。这次战斗红军投入了17个团,2 万余人;国民党投入了计85个团、7个独立营、两个特务营,共20万人。
这里是川藏公路的咽喉地段,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口面比较狭窄的关口。蒋介石认为“得四川就可控中国,稳巴蜀就可平天下”。张国焘也推论“如果红军在百丈关大战获胜,成都是必得无疑。”
1935年11月16 日,拂晓 4 时,红军由一颗印出发向百丈关进攻。经两小时激战,于清晨6时攻破川军200多个碉堡,击溃李家钰部的两个团,拿下百丈场。红军随即分两路向鹤林场、黑竹关追击残部。74团走公路左侧,正午时占领月儿山,黄昏时击溃唐明昭旅,逼近鹤林场;75团沿公路进击,12 时占领挖断山,午后 2 时,占领黑竹关。川军师长郭勋祺急令第3旅旅长廖泽率部反攻百丈。廖以第8团余岱部为前锋,刚出发就与红军追击部队遭遇,双方在黑竹关西侧展开激战,余团被击溃。廖泽又令九团凌谏衔部侧击红军,又被击溃。5 时,红军占领治安场。
17日,周绍轩、廖敬安两个旅向红93师的黑竹关阵地发起进攻,激战两个小时后,红军退到挖断山附近。师长柴洪儒高叫着:“不能再向后撤了!”“增援部队上!”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亲临前线指挥,命令红军主力火速向百丈左右靠拢。
双方都在调集增援部队,川军由6个旅增加到15个旅,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的两个军也加入了战斗。刘湘将指挥部从邛崃县城移向平落坝,对着几个师长喝令训斥道:“从现在起,谁再畏缩不前,临阵不效命,我就先砍谁的脑壳!你就是师长我这总司令也要枪毙你在这平落坝。你们师长有权可以枪毙旅长,旅长可以有权枪毙团长,团长可以有权枪毙连长,连长可以有权枪毙排长。我看哪个龟儿子的屁眼儿敢再朝向共匪!”
18 日,川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从观音场、鹤林场、沿公路正面三个方面,向月儿山十余里的魏扁、胡大林、黄桶坡、陶河坝……的红军阵地反扑。从胡大林、陶河坝开始,右边是黄桶坡,往东南方向行1千米就是鹤林场,再往东南方向行2千米就是挖断山的闵坡,再往东南方向行2千米就是百丈场。红25师击退观音场的敌人;红88师击退鹤林场的敌人;红92师击退黑竹关川军周绍轩、廖敬安两个旅。接着,双方在鳝鱼桥、挖断山之间形成拉锯战,战斗尤为残酷。红88师政委郑维山在后来的回忆中说:“师的指挥所跟前1个班,打到下午只剩下3个人了。但是这3个人,却像钉子一样钉在那片树林中,扼守着阵地。敌人冲上来了,他们从3个方向投出集束手榴弹,趁着爆炸的浓烟,呼叫着分头冲下去,把敌人杀退,3个人又从容地回到原处。战士们就是这样,以一当十地和敌人厮杀。”周旅倾巢出动,红军主动放弃挖断山阵地,撤到百丈场。
19日拂晓,国民党军10余个旅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从东、北、南3面向红军阵地发起猛烈的整营、整团甚至整旅的轮番进攻。交战点在铁厂沟、桅杆坡、柑子坪、娃娃树等地。
红军击退了川军的多次进攻,徐向前在题为《百丈决战,敌我双方,都打到了筋疲力尽的地步》的文章中说:“敌用两旅兵力企图通过水田进占百丈,在我几十挺机枪扫射下,整营整连的敌军,被击毙在稻田里,横七竖八,躺倒一大片”,但红军伤亡人数也在剧增。
午后,川军团长谢浚以每人发20个银元为赏,组织了一百多人的“敢死队”。“敢死队”在迫击炮、重机枪的火力掩护下,以伤亡过半的代价侥幸冲进了红军阵地。川军增援部队源源而至,红军防线的裂口渐渐扩大。双方肉搏在一起,血肉横飞。下午3时,红军用刺刀渐把川军向关外逼出几十米。这时,国民党军飞机盘旋扫射,滥炸民房。乘飞机轰炸、扫射之机,谢团进行反扑,再次攻入百丈关。
红军伤亡很大。徐向前命令:“10师,跑步进入百丈关阵地!”陈锡联率领红10师火速赶到百丈关增援和断后,掩护部队撤出百丈场。川军谢浚团第1连连长王廷章率部追至场外陈家山,遇上前来增援的红四军10师陈锡联部,一阵冲杀,王廷章当即被击毙,该连仅剩20多人死里逃生。红军又夺回百丈场。
20日,川军增援部队孟浩然旅等部赶到,开始对百丈关发起又一轮大进攻。谢浚施使出新招,命令士兵在百丈场的东面纵火。火借风势,很快就烧进了关内。红军奋勇灭火,制止住了火势的蔓延,保住了百丈关西部居民的房屋和财产。
21 日晨,总指挥徐向前向张国焘、陈昌浩发出电文 :“(甲)赤锋( 红9代号)、正定(红30军代号)兵力已疲劳,且减员很大,前面地形辽阔,布置极难。……,敌兵力已集结在援救地区,与之死拼恐无益有损。拟集兵在夹门关对面及朱家坝、石碑岗、莲花山、蒙顶山、金鸡关一线,抽出兵力集中整理休息补充,并直接由夹门关方面打下,若该方不易得手,敌方续进,即先予敌人大杀伤,后另行大举击敌。(乙)今早我们商决,若前方不易另行继续战斗,即拟定下午5时,照上计行动 " 。红军在黑竹关一带的前锋部队被迫后撤,敌跟踪前进。
22日,百丈被敌突入,徐向前在题为《百丈决战,敌我双方,都打到了筋疲力尽的地步》的文章中说:“百丈附近的水田、山丘、深沟,都成了敌我相搏的战场,杀声震野,尸骨错列,血流满地。指战员子弹打光,就同敌人反复白刃格斗;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拉响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百丈战斗,是一场空前剧烈的恶战,打了七天七夜,我军共毙伤敌一万五千余人,自身伤亡近万人。敌我双方,都打到了筋疲力劲的地步。”红军全线转移到夹门关、朱家坝、石碑岗、莲花山、蒙顶山、金鸡关一线。之后,红军向九顶山、天台山、五家口开始北上。
注:《邛名边大战》资料来源于:①徐向前题为《百丈决战,敌我双方,都打到了筋疲力尽的地步》的文章,祥见《长征大事典 ( 上 ) 》《百丈决战》该书分上、下两册计5203万字,1996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1997年被评为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②张国焘的《我的回忆》,③张麟、马长志《中国元帅徐向前》,④《蒙顶山百丈关战役纪念馆》的《天芦名雅邛战役役》,⑤天全红军纪念馆的《百丈关战役》,⑥“中国雅安旅游”网的《蒙山脚下炮声隆———忆百丈关战役》,⑦盛仁学的《长征途中张国焘伪中央的成立及其第二次北上》,⑧陈宇的《草地龙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