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楫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李煜《渔父词》)
人生越是不自由,就越希望活得简单。好比从前所愿“如果这一生像风一样度过,或是像水一样渡过,都不错。即使无声无息,万里江湖,再不会哭。”
也许这正是一个悖论,人都是由复杂的经历通往简单纯粹的境界。一如自然界中那些硬度和纯度极高的矿物,它们莫不是经过难以说清的化合反应才获得了最后恒定的形态。无论是白玉,还是钻石,它们都成为了最简单纯粹的美。无疑,它们形成的过程比一切事物的生老病死都要漫长复杂得多,而它们存在的时间可能比山川河流更加久远,是人永远无法企及的。但这样简单纯粹的美在它自身长久存在的同时,又照进了万事万物的瞬间。因此,人在放空自己的时候很容易与自然的纯美欣然相逢,物我不分,产生一种瞬间胜于永恒的灵魂交遇。于是,简单纯粹成为了人的精神归宿。
实际的生活却总是不如人意,人情事理都是复杂的,难免违心,难免不自由,难免无可奈何。很多时候没有选择,没有办法改变,而所碰到的一切都不可能成为期待中的样子,又难免失望,难免悲苦,难免艰辛。面对这一切,最好的方式只有哭。有人说没有在深夜痛哭过不足以谈论人生,我也是在最近几年一次一次痛哭之后,才明白越清醒哭得越多。所有的事情无人可道,也无可指望,那么逃向江湖最好不过了。天高水阔,又何必言,何必哭。
多次感叹人情、生计、读书都苦,“不知相见是否可期,相思无从寄,爱情太苦。万卷如重山,尽是死门,终非活路,读书太苦。白衣宿清寒,远行无车马,日日复躬耕,何处可为家,生活太苦。”其实我要求并不多,觉得苦是因为在读书生活中特别穷而且也不自由,凡事迫促又无能为力。
现在读书生涯即将结束了,只希望“从此以后仗剑江湖,遇一钟情之人,有二三诗友,足矣。不必参伍学界,无须侪入作家者流。文学可群可观,趋之之人不断,天才者自天才,清明者自清明,努力者自努力,喧嚣者自喧嚣,剽窃者自剽窃,功利者自功利。能辩其妄,识其精,则得之也。且任柴米油盐,山高水长,行止由心。读书不求甚解,兴至漫成诗,余生有涯,亦无憾矣。”
文学是一生都要坚持的事,但是不必去凑热闹。况且一个人一旦产生了独立的人格,除了生老病死,无论外在的环境或自身的机遇如何,都不会影响他做自己的事。而我的幸运是从来不缺少志同道合的朋友,长大有飞鸽、青衣、北山这样的才女,不管距离如何,情谊从来不减;在华师又碰到穆云、四柳,还有一个师妹,不必担心独学无友,或胜事空自知。反而深深感到珠玉在侧,既能分享才智,又能相互勉励。最主要的是,相逢和相识都太神奇,莫不自然而美好。
至于遇一钟情之人,完全不可把握,只好随缘。这么多年不是没有同谁默契过,当年傻的时候,有人比我更傻,于今执着,也有人比我更执着。可惜,结果不是辜负,就是被辜负,相知相伴太难。恰恰在浅薄的时代,深情最奢侈,钟情也最难。像我们的三姑六婆,各种操心地来介绍对象,以为有房子有不错的工资就可以幸福了。只看物质,谁都可以绑到一起。我只好以为我是一把锁,钥匙丢了。凑合也可以结婚,但两情相悦是另一回事。我不相信人和人之间不了解能产生确切的感情,而爱情则是出于了解、尊重、欣赏和关心。我知道,这些都不容易,所以不奢求。
人和人之间,相等才易永恒。我只能喜欢我喜欢的,看到我能看到的,理解我能理解的,得到我能得到的。在爱情里,我能做的是不勉强,不掩饰,不虚假,不怀疑,不变心。生来没有过人的才貌,我能做得最好的也只是用胸襟铸一座人生的博物馆。我也相信,在一段美好的爱情里,最大的收获不是一个绮年玉貌的女人身体和装在身体中的全部情感,而是从她的心灵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但是这个世界几乎没有被引起注意,尤其是一个丰厚的世界,想得到完全理解则更难。
不过,这都不要紧,人生最好的年纪,大都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人犯傻,即使没有被理解,即使没有回报,即使并不适合,只要无怨无悔,又何必在意太多。
多年来,操心得最多的还是事业。小时候期望长大了做一个老师,最终一路走下来,在跨专业考研之后,知道了进学校不太可能。于是,只好接受现实,将目标转移到出版社。很多事情,不管怎样努力,最后也不会如愿,做不了想做的事,最好的方式就只有去热爱你能做的事。
也许正好是这几年与文字相依为命的情感使然,我觉得我更适合去出版社。
最开始还特别遗憾,出版社是没有生机的没落行业,在网络和电子产品的冲击下,纸质书的发行越来越冷清。并且,现在市场上销量好的书价值不高,真正的好书往往少有人问津,书的质量还每况愈下,这才是要命的。在这种情况下,做编辑要面临方方面面的问题。但眼看着书店一个一个倒闭,出版社可能发展不久,要去解决这些问题,也难有回天之力。因此,对出版社不抱什么希望。
但现在来看,想法不一样了。首先,不管科技怎么发展,书是永远无法取代的,出版社也不会消失。其次,现在的阅读群体多是中小学生,市场上销量好的是童书,这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这代人以前,书特别少,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不多,自然一直坚持读书的更少。现在的中小学生不缺书读,从小养成很好的阅读习惯,等他们长大了自然会去读更深刻的书,那个时候对书籍质量和数量的要求自然比现在要好很多。现在要做的是书籍的筛选和推广,让有价值的书进入大众的视野,提高他们对书籍的品味,塑造一般人的鉴别能力,让读者对得起作者,也让读者不断呼唤高质量的书出现。这样,出版社的发展就走上正轨了。期望是很好的,然而任重道远,还需要从头开始。有这样的期望,我愿意去躬耕南亩,为之耗尽心血。
当然我个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彻底改变现在出版社功利的出版现状。最好的是能和这个行业的其他人联手,建立一种公正负责的出版风气;最坏则是独善其身,一辈子努力贡献几本好书。现在工作也还没定,但愿此事不再违心。
从前的人所欲不多,而与者忘少。现在的人都只想着钱多事少,凡事看回报,却忘了当下的事业都是延续到未来的,如果目前都是取者多与者少,未来还剩下什么呢。好在我要的不多,能不能做好一件事全凭兴趣,这样也不会活得太累。
人生的苦和不自由都是难免的,古人虽然没有走出来,却留下了可贵的精神指引。其中我最认同的是儒家和情感和道家的生命,这两点也是父母潜移默化灌输给我的。成年之后的几年,我越来越独立,父母对我越来越依赖,家里很多事情都需要我的看法,我也逐渐了解了父母的人生和他们的思想,能和他们深入讨论一些问题。虽然在性格和习惯方面产生过特别多的冲突,精神上却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的淡泊安处和诚恳踏实都投射到了我跟汪航身上。最庆幸的是,他们给了我足够的自由,在从不限制我做任何事情的前提下,从未减少对我的关心。
山长水远,仗剑江湖,终究是理想。不可能真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此后的几十年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不自由的,必须工作,必须陷入柴米油盐,必须去经历生老病死,重复痛哭,并重复幸福,平淡可能都不容易。但是在这样的一生之中,有始终关心我的父母,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一个喜欢的人和喜欢做的事,有健全的体质和思考能力,所拥有的已经够多了。而生活的简单之处,是将重要的一切坚持下去。一切与我相关,我不变,这一切也不会变。所以,只需要坚持真我就够了。
自然中最好的境遇是江湖夜雪,已经与北山约好。渔舟棹歌与碌碌尘世早已不矛盾,只等好景一来,就一起乘兴而至。兴尽而还,依然各自躬耕南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