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情的轮回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即便在最爱的人心中,都会有一片我们没有办法到达的森林。
喜欢村上春树的作品源于《挪威的森林》,由它改编的电影也不错。
在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会饮篇》里,讲述了一个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人原来非常强大,由于自高自大想造反,惹怒了宙斯。宙斯把人一劈为二,一半为男人,一半为女人。这个不完整的人心怀着对完整性的渴望,于是就产生了爱。
可知,人最深切的要求便是克服分离,通过爱与被爱,找到自身存在的安全感并从孤独中解脱出来。
《挪威的森林》那忧伤的笔触、凄美的爱情故事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渡边在遇到直子后,虽然已经感觉到了爱情的存在,但却并不是十分清楚该怎样与一个人相爱,直到在“阿美寮”和直子相处的那段日子里,他才懂得了肉体与灵魂的相互忠实。
同时绿子也渴望得到渡边的爱情,她试图打开渡边的爱情心扉,然而渡边对她的努力竟然毫无察觉。
纯真的初美也和绿子有着相似的经历,她深爱着永泽,可是自私的他无法也不愿承载初美的爱,用放纵的行为穿梭来往于众多的女孩子之间……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们,在暂时的狂欢中麻痹自己,以期逃避来自现实中的孤独与恐惧,殊不知疯狂的背后带给他们更多的是无力与哭泣。
《挪威的森林》扉页上写着“献给许许多多的忌日”,让读者还没有品读作品之前就已隐约地感觉到死亡的气息。
先是直子的姐姐,尔后是木月和直子因无法适应纷繁复杂的世界而感到恐惧,纷纷选择了自杀。
再后来,纯真、善良的初美为了执著追求爱情,深深地陷入了感情和自我的双重困惑中,割腕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对于任何人来说,死亡都是一个无比沉重的话题,但死亡在村上春树的笔下就如同他对性的描写一样,显得极为平淡和自然。
没有痛苦不堪的漫漫煎熬,也没有生命枯竭时的最后挣扎,而往往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安静。
村上认为从生到死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生是死的前奏,死是生的延续,就如同他在《挪威的森林》中强调的那样: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因为人类存在的秘密并不在于仅仅单纯地活着,而在于为什么活着,当对自己为什么活着缺乏坚定的信念时,人是不愿意活着的,宁可自杀,也不愿留在世上,尽管他的四周全是面包。”
村上春树虽然在一直不停地抒写孤独的主题,对人生孤独的状态充满了无比的焦虑,但是他更多的是对于人们为了实现自身的超越而进行的种种努力的肯定,这无疑是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