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16
我们在接触一个新事物的时候,只要坚持,大都会经历一个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来看看我与思维导图是如何相识相知相恋的吧。
一、相识之旅
很早之前,我对思维导图仅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真正让我对导图开始关注的是龙兄去年8月20日发的一条朋友圈,之后,开始关注思维导图公众号,但对于公众号所推送的导图范例,总觉得很花俏,没有太多好感。
17年加入泛舟学院之后,1月份开始了行书之旅,那会做得也都是线性笔记,在行书群内看到个别学员发的导图形式承载的笔记,颇感兴趣,于是开始模仿,但总是那么四不像,那么不够赏心悦目。
二、相知之旅
如果说我和导图有个约会,那么罗丹老师就是介绍人,让我决定好好去研究思维导图的导火线就是,罗丹老师1月26日推送的《持续的幸福》里提到的1万小时定律,成就=技能X努力,于是加入了约绘营2期。
加入约绘营之后,在京米粒老师系统的介绍和助教付琴的作业点评下,我知道了学习导图要打开环环相扣的8扇门以及导图的规则。
二、相恋之旅
于是,就一边学习思维导图的技能,一边应用在2月份行书当中,和之前1月份线性笔记相比,导图笔记给我带来主要3点感受:
1. 省时
省时并非说画导图笔记花的时间比线性笔记少,而是说效率高,画一遍导图能抵得上做5遍线性笔记的效果,因为在手绘导图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一次脑绘,结合了自己的思考,相当于二次创造,而不是同线性笔记那样,流水般的记录下来。
2. 省力
因为导图讲究关键词精简,我们会特别注意字体的工整和悦目,文字部分不会像线性笔记那样多,在做线性笔记时,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字太多,没有耐心,字迹越来越潦草,连自己都没有回看笔记的欲望。
3. 关键是印象深刻
在通过脑绘到手绘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大脑进行了二次创造,对于文章所想表达的内容有了一个提炼和升华,自然而然就觉得印象无比深刻。
于是,我把导图逐步应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
1. 学习上
比如2月份的行书,我不再像1月份那样,不知道自己在行书过程中到底要写几千个几万个字几页的线性笔记,也不会没有回翻笔记的欲望,而是知道自己这个月会看6本书,每本书4篇文章,一个月24篇文章,我要画24篇导图,一年72本书,一年下来我会画到288篇导图。而这些导图我都会好好保存,再次回翻笔记的时候,不仅是一个回顾回味,更能见证自己在导图绘制中的不断成长。
2. 生活上
举我生活中的2个例子。
A. 比如说购物,想买个thinkpad笔记本,但对于电脑一无所知的我,无从下手,于是在购买之前,我会绘制一个导图,从thinkpad目前现有的几大系列,几大系列的特点,适应人群,价格,电脑配置应该看哪几个方面,这样几大分支先在网上做个分析,再去购买电脑时,我已做足了功课,不再没有自己的主见,任凭导购介绍。生活中,当我们买复杂物品时,都可以这样思考,以免出现人云亦云,买了东西又开始后悔的情况。
B. 每天晚上给孩子讲故事是睡前习惯,可孩子书架摆了很多书,讲来讲去还是那么几本,说到底就是没有规划好,我决定接下来对书架上的书本重新整理下,按照不同的分类,画一个导图,然后有计划给孩子讲,和行书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一年行书72本,这个是确定的,那么一年打算给孩子讲多少本故事书,也是可以确定的,然后逐一攻破逐一落实,另外,关键的关键就是,不是为了给孩子讲故事而讲故事,行书重在输出,讲故事也一样,要让孩子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让孩子听了你的故事和没听,有所变化。
3. 工作上
展会是一项大工程,以往我总是走一步算一步,想到什么就马上去落实,此次5月份的展会,我按照展前展中展后三大主支做了细分,先从总体去把握,然后逐一去完成三大主支下的分支细节工作,其实导图就是一个思维工具,他是一个让我们先从总体去把握,然后细节去落实的一种思考方式。
最后,我想说看导图的人和画了导图再看导图的人对于导图的那份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之前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看导图的人,总觉得这些图好花哨,好复杂,或者说好不实用,认为线性笔记更简单更实在;而画了导图的人再看自己的导图的时候,会觉得这是通过自己大脑二次创造的作品,之前的线性笔记实在是太费时太费力,关键还记不住,我们不是为了画导图而画导图,还是那句话,导图就是一个工具,和语言,和开车一样,语言用得越多,就会越流利;开车开得越久,驾驶技术就会越来熟练;导图绘制也一样,绘制得越多,领悟得越深,受益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