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笔,思之甚多,才发现居然不知该从何说起。好不容易整合思路,轻点笔尖,洋洋数字在纸间跳跃。手中的笔似乎在和我作对,嘟嘟直冒油墨,几个那般不易挤出来的字瞬间立体起来,显得有点精神饱和的味道,很快就浸染了白色的纸,在纸上晕开,字显得有些模糊了,像一幅随意勾勒的墨水画。无奈,更换笔芯,再重新构想下笔。似乎上天在和我开玩笑,没几个字,又是如此。有些懊恼了,拿来笔芯的包装,只能是苦笑。乍一看,笔芯的品牌和模样都没有问题。拿来从文具店买了的用完的包装一对比,仔细一看,显然不是正品,印刷字体都是问题,但谁又能火眼金睛在无参照的情况下一眼就看中好坏呢。这俩支是我从楼下小店买的,谁又能想到,这里面居然会掺假。一支笔芯利润大约五六角,小店居然为了再增加一两角的利润而以次充好,骗的又岂是消费者一人,骗的也是他自己的心。当今社会这样的事也司空见惯,并不少见,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疯牛肉,几十年的僵尸肉等等。都说诚信乃商人立身创业之本,古有曾子杀猪育人、韩信报老婆婆之恩、季布一诺千金,到如今,悠悠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去哪了?问谁,谁也不能说出一二来。古人曾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为不为。我想,明眼可辨,善小恶大,怎能只取恶而为之。时间在往前不断推进,可我们的文化却在倒退,多少文化湮没在这滚滚历史长河中,早已不如古人那般德艺双馨。
还记得上大学那会儿,偶尔闲来去学校自习室。自习室很普通,门口贴着标语,禁止带早点食物在自习室内吃。而大家都很自觉,但总有一两个无视规则在自习室内吃东西。随后几天内,开始相继有人欲尝禁果,突破规则,也都带东西来食用。几个对规则的损坏,本不至于影响如此之大,但是人们都是喜欢攀比的,你带东西来吃没什么事,我凭什么就不行,我就不服,我也要带,还要比你带的多。这或许就是不是很文雅的俗话中所说的“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道理吧。这不是创新、突破,我们也不需要这种突破,这坏的是规矩,是公德的缺失,也是文化的沉沦。然而之前说的自习室的那个故事到这里没有结束。后来有一天,当第一个坏规矩的人,发现各种混杂食品味道的自习室是何等难闻之时。她看着那些正在吃东西的同学,只能是很无奈的瞅上两眼,想说却无法说出口,转而默默的打开窗户,呼吸着零下的温度。看到这一切,我也就笑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们总是如此,偷偷用薄纱盖住了传承美德的眼睛,本以为偷得其利,却不想,用自己的过错惩罚了自己。
古时,中国人讲究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千年贯穿中华文化。作为儒家弟子后人,在如今又握有多少呢,千年文化的沉淀,早已千疮百孔。文化在时光中流逝,留下的是什么?是那句中华名字传统文化道德的空空头衔么?是那句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么?我想都不是的,可我们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将传统文化踩在了脚下,丝毫听不见它的哀嚎,乐于手间捡起的糟粕捧的高高在上。这和守着金矿却还要乞讨的人,又有什么分别。唉唉唉,三声连叹,岂是这样就能道尽心中所感。就像鲁迅对孔已己的评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这些将传统文化弃之的人,何尝不是这种心境。文化在心痛,在滴血,千年绚烂的它们,不甘这般平凡的埋于内心深处,也想要在你的心底重见天日,却不容易。不知从何时起,老年人摔倒再也无人问津,生怕惹事上身;在路上借个东西,更是无人理睬,总觉得不是好人;就连路口乞讨的可怜人,碗里零星几个硬币。或许现在社会太多太多的真人真事被新闻报道,人们已经人情冷漠了,更何谈其文化,文化在某一天某一个拐角处,被我们悄然丢下。在这个一个小小的拾金不昧都要被大肆宣扬的社会环境,谁能指望华之文化在谁的身上发光发亮呢?
有时候吧,总觉得一提到文化这个字眼,总会显得很沉重,似乎文化实在是太久,久到让人觉得厚重,背负不动。但,每每到说话写作之时,总是嫌平时书读太少,词语太匮乏。现在年轻的世界都被网络给占有了,手机成了人手一个,电脑家家都有。出门低头看手机,回家久坐电脑前。就连小孩子,哪一个不是精通各种电子设备,家长奖励孩子的方式,已经再也不是看个电视、买个悠悠球、吃个糖果了,取而代之的是上会儿网、玩个手机。不得不承认,更是深得孩子的喜欢,一个个比打了兴奋剂还兴奋。书,这种东西,已然丢在某个尘封的角落,也许有缘,哪一天可以从一堆杂物中给踢出来。网络上大幅的错字连天、错词错用,造词更是横飞,词语本意早已不曾记得。什么男默女泪、人艰不拆、十动然拒等等,用起来,解释起来都蛮顺口的,但是,时间一长呢,孩子一个个学习能力比谁都强,他们学会了字面意思,还会追究那些深层的东西么?我想来是不会的。然后新词会代替旧词,失去的这些,就再也没人会重新提起。本来千年以来留下的就为数不多,一经折腾,更是习得甚少,又何谈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呢。
忽视是什么,忽视是不到死亡,绝对不会感受到的恐惧,不到失去了,绝对不会想到去珍惜,不到消失了,绝对不会重视到它的存在。文化已然被我们所忽视,甚至连它的存在都未曾感受到。我这些说法并不是说,网络没有什么好文化,而是,我们有新文化,旧的、经典、美好的文化也得懂得一二,不然终会逝去。我自己也是经常会看个网络上的小说什么的,的确很方便,但要是论更喜欢的,还是那些一本本厚厚的纸装书。不是我老顽固,实在是纸质书适合看书。看书的形式,用纸质流传千年,网络阅读充其量算是快速阅读的一种,品得深入的,依然是太少了,多为娱乐。得己之文化传承,才以辨百家之长短。那些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文化,正等待我们去拾起,体会,感受它的神韵。试想,安安静静的清闲午后,一杯咖啡或者清茶,捧起一本略厚的名家良作,细细读来,也是极其惬意的。
古人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人处事前提要素——修身,难道不是一种自身品德修养的锻造么?身且未修,何谈治国平天下。退一万步说,就算给你去做,自身一团糟,又怎么有能力做大事?一屋不扫,岂能扫天下乎。文笔落处,文重心难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