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长收到另一篇文章底部留言:想听听培训演讲力的内容。脑海中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是培训演讲力?如何界定这个名词?”我的理解,它应该不只是TTT的培训技巧,而是对培训或演讲结果的交付,简单的说,如何能达到只要一上台,讲什么内容都能让听众认可,让他人佩服并有所启发。(此问题还是很大的,提出这个问题的培训人应该是对培训很有兴趣)
so。。。我把问题界定在“完成一场完美的演讲/培训,需要具备哪些因素且如何养成?”
【自我思考】
1、为什么演讲大师或商业大咖演讲的那么好?到底是哪里好,会让你这么共鸣?看看马云粑粑,看看TED的大师们,让你膜拜的那些人在演讲方面都有什么共性?
2、你心中理想的演讲形象是什么样的?你想讲哪一类的内容?有没有偶像?
3、客观想想你目前授课情况,最关键的差距在哪里?如何改善?最能马上改善的一个地方是哪里?
【经验套路】
我开发过课程几乎过百,接触并助力过的老师和演讲者保守估计也要过半百吧,看过的分享更是不计其数。自己授课从两三人到三四百人的班级规模都有,包含一些演讲的类型,还是有一些认知能够与培训人一同探讨交流。
从自身及欣赏演讲大咖们的经验中,发现从演讲者自身角度出发,完成一场完美的演讲有3个共性关键点。
一、分享真实
马云粑粑让大众尤为共鸣广为流传的一些分享中,细想想其实是一些鸡汤话,如果把这些话拿出来,换一个人说,或者换成你妈和你说,你的共鸣还会那么强么?应该不会,为什么?因为阿里巴巴的产业实实在在的放在那里,让大众无条件的信任并把分享的内容很自然的联想到开创阿里巴巴这件真实的事件上和马云这个真实的人设上。另外,是马云粑粑分享的内容,他的语音语调语气都是融入了所有的实践经历和认知而自然生成的,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自然效果也不同。
所以,当一场演讲或培训所有分享内容,都是经过你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哪怕没有技巧的修饰,这种真实也足以打动你的听众。
如果理性的来分析,演讲培训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把好的内容传递给受众,进而引起“共鸣”激发“行为转变”。
那么,好的内容则是关键,什么是好的内容?经过实践验证过真实的经验和感悟才是值得分享的好内容。如果内容靠各种工具包装的高大上,但如果肚子里没货,受众很快就能感受到,再多的演讲技巧也只是立个牌坊。所以,完美的培训演讲第一个关键点,也是重要的前提,是分享真实。如果脱离这个前提就是邪教组织。
(曾经对比过培训和邪教组织的区别,邪教组织洗脑套路之强大真的值得学习,尤其在企业文化传承方面,但又不能真的把企业搞成邪教组织,所以两者的区别在哪呢?最终发现培训是将真实&得到验证的正向经验传递给更多的人,邪教组织则不是。)
ps:分享真实,是一个认知的定位,避免很多培训人刚入行被众多培训技巧扰乱了自我成长的聚焦点。
二、掌控内容
我敢绝对的说,没有见过哪个演讲最让你共鸣/感动/启发的内容,是分享者照着PPT念给你听的。
我记得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老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教学监管,领导视察听课都不是检验大学老师的好方法,检验老师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就是在停电的时候,去看看哪些老师在停电没有电脑没有ppt,还能继续给学生们上课,这就是好老师!”
好老师/优秀演讲者,除了分享真实之外,一定要掌控内容在心中,就像一个导演一样。
职场上有很多销售精英、销售奇才,个人经验绝对perfect,分享也绝对真实,但听他们的分享,慷慨激昂却分不清逻辑。所以像导演一样掌控全场演讲和培训的内容尤为突显一位培训人的专业性。
那么,如何理解“掌控内容”?
第一阶段-默讲,不看任何资料,能完全把整场分享完成,哪怕停电了,哈哈。
第二阶段-节奏感,将分享的内容能分成3-5个内容模块,每个模块设一个阐述关键点,每个模块的过渡自然合理,让受众只听都不会睡觉。
第三阶段-多感官,多维辅助内容表达,如姿态、语态、ppt、互动活动,营造一个与受众共存的场域,不断有欲望探寻你接下来的分享内容。
但是,其实上面这段都是废话,因为掌控内容,说起来容易,要想做到上述效果,需要日积月累的磨练,一万小时理论在这个点上就很有存在感了,哈哈。不废话,还是给一些实际点的方法吧。
1、上台紧张
这是所有培训人的第一关,只要紧张就别想能够掌控内容和整场分享的节奏了。然而,搞笑的是,几乎所有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如果你天生就没有,那你厉害,你就是口才型的,可以上天了,你就是吃这碗饭的。
但还有另外一种人也是吃这碗饭的,而且人数也不少,就是思维型的,是靠思考将好的内容传递给受众,当这些人刚刚上台的时候是会非常紧张的,哪怕入行很久了之后,当进行一次全新的演讲或培训,台前同样会紧张,只是有了很多经验和方法摆脱紧张。其实,有时上台前的一些紧张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让培训者更在意这场分享,受众也能感受到这种心流。
我有一套套路,偷偷告诉你:
a.在新东方时的方法,上台前2天,把上台要说的每个字都写下来,包括嗯、啊、咦、唔等语气词。每个字!每个字!每个字!
b.空教室模拟,完全想象成分享现场一样,包括虚拟一些互动环节及受众可能提出的问题。设置同样的时间,哪怕停顿也要继续讲下去。
c.上台前0.5小时,找个没人打扰的环境,默讲一下,主要是关键内容和过渡部分。讲完之后,可以和工作人员打打屁,开开玩笑了。
d.上台前10分钟,默讲一下开场白,基本没太大问题的。关键是,开场白ok后,要蹦蹦伸个懒腰大笑两声,活动舒展一下,让身体的放松映射心理的放松。
e.候场时,照照镜子,看看牙缝里有没有菜叶,记着上台的第一句话就ok了,上台之后就尽情发挥吧。
2、演讲如何生动?
套路让我上台不紧张了,但如何让演讲生动,是每一位演讲者所追求的,如果不是想专业学习培训,那很简单:
a.“案例+观点”模式分享,案例需要切合受众并很具体真实;
b.案例描述要多用比喻和拟人的方法,配合你独有的幽默感;
c.观点阐述,语言不能过多,要配合提问互动讨论。
如果想要系统学习培训并希望能设计和展现出好的内容,那么:
a.要保证内容本身是有需求的,建议学习ADDIE-经典课程开发理论工具,配套课程开发的实践,锻炼培训人对学员需求和内容甄选的敏感度,保证分享内容本身的价值;
b.内容的设计需要有节奏感,建议学习“学习路径图”,其中有学习设计心电图的内容,从成人学习习惯的角度,设计内容的节奏;
c.良好的讲台呈现,避免影响内容的传递,可以学习TTT和PTT的相关内容,并练习。
三、场域共情
当我们自身对内容已经掌控了,而且能从受众的角度对内容进行设计之后,每一个演讲和培训的现场,都会有超出预期的受众反馈,而一个好的演讲,就是能把握每一个和受众互动的机会,哪怕是一次笑声/一个跑偏的提问/一个突发的状况,你的回应都影响着整个场域的氛围,作为台上唯一的分享者,是要让受众感受到与分享者是在同一个场域下的,是有交互的,而不是一味的填鸭,你只管讲你要讲的内容。装x一点的讲,就是与受众共情-场域共情。此处可意会一下,若有疑问可留言交流。
【真实经历】
1、大学毕业就做了新东方老师,第一次接客第一次上课,只有一个高中生,但我非常紧张,而且提前2天就开始了,我不知道如何把控时间,我不知道我要讲多少道题,我不知道怎么撑过这1.5个小时,尽管我准备了好多道高考题和卷纸,但还是紧张。
而且,当时所在的新东方流行一个很变态的认知,你说话慢就说明你脑子慢,我只要上课,还总喜欢嗯呀、啊呀的,停顿想想自己要说什么,所以就更加的紧张。如果这节课讲不好,估计这学生就接不下来了,前途渺茫,亚历山大啊。
所以,学习了一个方法,我把每一个要说的字都写了下来,包括学生刚见面我要怎么和他打招呼,打完招呼,我怎么过渡到开始上课,还记得那时是用那种传统且古老的稿纸写的,已经记不清写了多少页了,而且很搞笑的是,一边写一边想“诶,这句话我会怎么说,正常的我是怎样说的?”就感觉不是自己似的。因为写下来的东西,很习惯的就会写成书面语,义务教育写作文练就的能力,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与口语化的自己产生了矛盾感,就要不断回想一个可笑的问题“这是不是自己?”
花了很长时间写完之后,就找空教室去练,而且还不能被别人发现,害怕丢脸。在练习的时候会发现,一个开场白就要练习很久,总感觉这样说不对,那样说也不对,哪怕你已经把所有你要说的话都写了出来,在多次练习和中断之后,还是要下一次决心“这一次哪怕中断,我也要继续讲下去。”
只要有一次全程讲下来,无论中间中断多少次,再练习讲的时候就会顺利很多了。
2、进入企业培训开始第一次上课,是关于职业心态类课程(偏销售),虽然在新东方具备了基本讲课能力,但会发现换了一个环境,换了一批受众,换了授课的内容,你还是会紧张,因为这不是你原有的舒适区,原有的经验没办法融会贯通,而且课程也不是我开发的,当然,那时的我也没能力开发,所以先要去理解这个课到底讲的是啥,这种情形应该是很多企业培训人刚入行的时候会遇到的。
我是先听了两次其他老师是怎么讲的,先学习。学习开场怎么开,哪里可以和学员互动,这个很关键,因为互动的时候我不用讲啊,和大家一起玩,压力就小一点,哈哈。所以,所有能互动的环节,我都记下来,必须要互动,这样能比较快的混完整堂课,哈哈哈哈哈哈哈,机智如我!
自己讲,还是一样,只不过不用把每个字都写出来了,直接找空教室演练,当上课那天,前一个小时,我还会用“思维导图”不看ppt的梳理一下,有哪些要讲的内容,匹配哪些的案例,设置了哪些互动,如何过渡。
画完之后,我会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双脚高抬腿蹦5-10次,用我的双手上下使劲搓搓脸,再很夸张的使劲睁大眼睛,能睁多大就睁多大,眉毛能抬多高就抬多高,嘴能咧多大就咧多大,然后恢复自然状态,会发现你的表情是舒展并会自然微笑的,最后照照镜子,看看牙缝里有没有菜叶,想一下开场白就上台了。
3、后来流行互联网+学习,我做了1年的社群分享,当我在为一些销售精英开发他们专属课程的时候,发现他们的经验很丰富很真实且值得推广,他们的分享也很有激情,但大多没什么逻辑,受众听着很有感觉,听完之后除了佩服这个人之外也没啥收获,云里雾里不明觉厉的。
销售出身的分享者大多是无法掌控好分享内容的,所以要做一些设计,让他们又能很激情的展现,又能让受众收获到干货。就用到了“黄金三问”-what、why、how。也是基于“五星教学法”的原理。
分享者只需要回答:
a.你哪里做的好?有哪些数据证明你做的好?(需聚焦一个问题)
b.你为什么能做的好,而且比别人做的好?在执行细节上有哪些差异?
c.关于xxx这个方面,如果分几步的话,到底应该怎么做?每一步你有哪些实践的案例可以借鉴?
d.对于学员有哪些建议,总结一下方法,再Q&A。
整场分享,就能保证80%的效果,尤其是在c环节,让分享者多分享些实操案例,互动提问再开放一些,完全搞定。
4、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授课经历,也是我非常满意的一次,是一节关于目标与人生幸福的课程,其中有一次提问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开场铺垫了一下这个话题之后,我问“你们知道我什么时候是最幸福的么?”
上课的每个提问,我都会提前设想可能的回答,这个问题也不例外,因为我前面有铺垫关于人生的话题,所以我预想的答案是“开工资的时候”“高考结束”“赚第一桶金”等。
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学员统一的回答是“你泡到cc的时候!”cc当时是我的女友(现在的老婆),也是同一家公司的,而且公司也都知道我们的关系。当时,我就愣住了,和大家一起笑了一下,回复他们是“你们太懂我了!”,大家又都笑了一下,然后我说“但是我还有一个幸福的时刻,是你们猜不到的,balabala....”承接到我原本设计好的故事案例中。整场培训,大家一直在我的节奏中,最终一个向死而生的催眠式引导,让大家触碰自己人生最热爱的事情。
其实,当出现这个意外情况的时候,讲师的处理方式会有很多种,比如忽略这个反馈,讲师正常讲设计好的内容;或者开放性提问一名配合的学员,一般会在我预想的答案里;又或者正儿八经的讲,这个问题和课程内容无关等等。
但或许就是因为这个问题的处理,让学员感觉老师和我们是一起的,老师愿意回应我们的每个反馈,那学员也会更投入到课程中。课程结束后,我想想那次课程的成功可能就是源于这个细节,因为再下一次的授课,我个人感觉就是失败的,就没有这个小插曲,哈哈哈哈。
愿培训人共成长,完美每一次培训演讲。
“为培训人的成长提供一个启发的力量”
愿长(微信:vincent_wang0713)
独立培训人,知识付费创业者,成长顾问
坚持“以快乐的方式,给人以成长!”
倡导“基于人员成长的角度,打造落地+创新式培训,助力战略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