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主题是一篇作文的灵魂,结构是它的骨骼,那么素材便是这篇文章的肌肉。
我经常牟足了劲在黑板上敲,同学们,作文里一定要运用到素材,没有素材的作文,就像没有配菜的白米饭,吃着无味,还一看就饱。
但是学生们往往都睁着懵懂的双眼直视着我,毫无反应。这是一种极其迷茫的表现,孩子们平时没什么积累,考场上想做到随手拈来,简直比登天还难。
素材是配菜,不仅有,还得色香味俱全,比如就素材的时间段来讲,不能总是选取同一时间段的素材,古,今,中,外,夹杂着用,才能让文章有穿越感。
其次,还得是各行各业间隔,错杂应用,不能局限在同一行业,文学,音乐,美术,影视,文科,工科,错杂开来,才能彰显文章的层次感。
有的同学一听,嗳,这样好,有了素材就能得高分,下去也下了功夫,积累了很多段子,很丰富,但是等到应用的时候,却是一个劲堆砌,一个段落一个人物故事,三个段落便是三个故事,然后开个头结个尾,共五段,结束。
这就是对素材的堆砌,强加于文章之上,几个段落牵强附会,连不成一体,各忙各的,互不相干。
好的文章应该是一个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相互照应,就好像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帮助的关系,而不是互不搭理。再者素材的应用,也需要注意篇幅的大小。一则故事一句话引用,并且用之于无形之中,如出自己之口,且与文章主题相符,这才是用素材之高级境界。
如果一则故事大篇幅引用,铺张,会使文章变得拖沓,累赘,多余,一句话就能完事,为什么要一整段来啰里啰嗦呢?结果暴露了自己的才疏,学浅,只能东拉西凑,说白了一看就是凑字数嘛。
这些都是写作文的技巧,但是技巧是一种高屋建瓴的东西,就像房子的椽棱,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谈技巧,而学生现在缺的就是基础,谈技巧就像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不切实际,对学生而言,不过是演了一场戏,没有实质作用。
当务之急,是让学生自己多读书,多写字,秋要挑好书来看,但字要不分好坏,流水账也要写,写久了,就会发现自己写得如何,能发现自己以前写的是流水账更好,至少说明能力提高了,可以辨别真伪了。
写文章是个长期活儿,一定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持久,持之以恒心,恒心这两个字很重要,但凡有些成就的人是都有些恒心的,正因为坚持的人少,所以大有成就的人也不多。
谨以此篇警示学生,也警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