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一个朋友过来和我交流看书的话题。
他:“你也是看书,我也是看书,为什么你能解读这本书?而我看过一遍啥也提炼不出来,感觉书中的内容还是挺模糊的,有没有什么绝招?”
我:“这本书,你看过几遍?”
他:“才看一遍。”
我:“你知道我看了几遍吗?”
他:“不是很清楚,3遍有没有?”
我:“3年前我就看过不低于3遍,发现问题没有?”
他:“我重复的次数没你多,理解自然就有差距。”
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别光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哈。很多人,只看到别人光鲜的一面,没有看到别人背后付出和苦逼的一面,你知道我是怎么解读的吗?”
他:“怎么解读?”
我:“解读这些书,我过去已经看过至少三遍以上。现在解读时,一般先到豆瓣上看这本书的读书心得,看有没有新的启发?对一些比较好的观点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另外回忆过去相关的知识点,借鉴洞察出新的领悟,最后用最简单、最直白的语言表述出来。”
他:“这么复杂?我还以为每天看一下书,写就好了。”
我:“有空你试试就懂了。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学习时如果能像‘说话理论,学走路理论’一样,还有啥学不会?”
他:“啥是学‘学说话理论,学走路理论’?”
我:“你看,小孩子学说话要学多少次?学走路要学多少次?”
他:“N次。”
我:“有没有学了几次说话没学会就不学呢?学走路摔了几跤跌伤了就不学呢?”
他:“没有,一直学,只到学会为止。”
我:“无论学习还是做事,如果能像教孩子走路说话一样,次数有、耐心有、方式有,各种角度有,怎么会学不会?做不好?没结果呢?”
他:“明白了……”
今天,分享一个小故事给大家:如何选择好的配偶?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
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是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教训。当他走了一小段路程时,对麦穗大致作出了大、中、小的区分;再走一小段路程验证上述区分是否正确;然后就果断地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
虽然这不一定是最大的麦穗,但也属于最大的麦穗之一。其实人生中的很多事情都类似于这样的选麦穗。
择偶是这样,择业也是这样。有一位同学问道:为什么不能返回重选?
他的意思是:选配偶也好,选职业也好,都是可以多次选择的。确实,在现代社会,不论是配偶还是职业,都是可以再选择的。但再选择不等于不选择。长期的犹豫不决只能使一个人的竞争力降低(如年龄的增长、专业的荒废、体力的衰退、惰性的形成等)。可能当你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别人已经积累了经验,打开了局面,赢得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为什么不能返回重选?
还有另一层含义:人生本质上是由时间构成的,而时间的长河是不可倒流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人生是没有回头路的,因为任何重选都要付出时间代价的。
是应该停留于无限的可能性呢还是以无限的可能性换取一种现实性呢?
余秋雨先生曾说:人生在青年时期面临着很多选择(如择业、择偶),但他却没有足够的人生经验来指导这些选择;而当他有了丰富的人生经验的时候,选择的机会已经失去了(即使还有选择的机会,至少选择的优势已经失去了)。
今天继续解读:《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六)—伯乐(1)。有人肯定会问解读怎么那么少呢?
回答:解读就是把书中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关键在于用,不在于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能说),而在于成为这个领域的实践家(能干)。
一、什么是伯乐?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简单的理解就是老师,教练,导师。
二、如何成为一个好的伯乐呢?
在教授一个技能时,不是表扬,不是指责,更不是打气!
伯乐的技能在于给学习对象提出建议,指导简短且坚决,如机关枪一般,同时具有针对性。“这样,不是那样。这里,不是那里。”
他的语言和姿态是一种简短准确的冲击,告诉学员正确的动作。找到错误,并改正错误。
三、具体怎么教呢?(制定学习法则(也可称为髓鞘质法则):以错误为中心,计划周密,信息丰富的创造训练方法)
用组块的形式教授特定的动作,先教学员完整的动作,然后分解,练习每个步骤。即:讲解,示范,模仿,纠正,然后重复。
不期望一下子取得大幅度的进步,试着每天进步一小点,这是必经之路,而一旦开始进步,就会持续前进。
好的,今天我们就解读到这里。明天我们继续解读:《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七)—伯乐(2),也是这本书的最后一篇解读。
最后分享书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不管这算什么,反正不是甄别人才。我从未想过在大街上寻找人才。从基础着手,很快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罗伯特·兰斯道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