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风云之大勐宜王国达传(二)

缅北风云之大勐宜王国达传(二)

点亮精神的太阳

——王国达传记文学

   陈建明

第一章    神花树下的家

 

中国青海女歌手黛青塔娜所唱的图瓦民歌《寂静的天空》,以天籁般的音乐道白,诉说人间自有柔美、委婉、真情,爱的天空就不会寂寞:

在那风吹的草原

有我心上的人

风啊 你轻轻吹

听他忧伤的歌

月亮啊 你照亮他

火光啊 你温暖他

 

谨以这首歌,献给王国达伟大的母亲!

感谢她的一生,以爱的云霞,灿烂了缅甸寂静的天空。   

 1、伟大的母亲

 

母亲,是王国达心中的神。

缅甸,是王国达心中的缪斯,是他追求自由、尊严、平等,和为之一生耕耘的家园。

王国达就在大勐宜这块土地出生和成长,与大勐宜有着血脉相承的关系。王国达的一家,也与普通的缅甸人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悠然舒缓的日子。

居住在缅甸掸邦北部大勐宜地区的勐稳地区的汉民族,他们经历了许久许久没有自己合法身份、地位的坎坷岁月。他们身上慢慢地淡化、或是退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音,又进入不到缅甸主流社会,只得以蔽身饱腹的日子为生存目标。同时,将希望投注在佛的身上。

缅甸人信奉的神有自然神、宗教神、民族神。

最早信奉的神灵是自然神,把所崇拜的种种自然物和自然现象人格化,于是形成了自然神:太阳神、土地神、宇宙神、风神、雨神、水神、火神、树神、花神等。在缅甸的有些路边,常见有郁郁葱葱的古树前或树洞里设神位,敬果品香烛,路人见了,会朝拜。据说,树神历经风雨而坚挺,能够辟邪、保平安。

 缅甸缅北地区的大勐宜山区,一间简陋的普通老屋和一棵高大的神花树,那盛开洁白星星花的神花树,是王国达亲情的象征。

“妹,那棵高大的树上开着星星一样小白花朵的树,是神花树,里面住着保我们平安的神。神花树下,是你外婆的家。”

那是外婆领着5岁的母亲回娘家时,母亲留在她记忆中的话。那是母亲记忆之初最神秘的神花树。

  22年之后,母亲手拉着五岁的王国达站在神花树下说:“五儿,家门口这棵开着星星一样小白花的树,是神花树,神花树里面住着保平安的神,神花树下,是我们的家。”

喜欢在家门口种棵神花树,是王国达家的亲情传承。后来,王国达在缅甸仰光市的家,也有一棵郁郁葱葱的神花树屹立在家园。

王国达对家的最早概念,就是神花树下的一个茅棚。这简陋而温馨的茅棚,诞生了一个给这片土地带来福音的生命。

 1946年3月13日上午,阳光从神花树枝枝叶叶的缝隙里,向树下茅屋的门窗挤进去线线光芒,光芒落在了织白布机上那一匹还没织完的白布上,如枝枝叶叶的金花银花,如佛塔图案的花纹,跳跃着欢喜。

  刚起床的王国栋(当时已快10岁了),听见母亲的房间传来婴孩的哭声,觉得很新奇,跑过去一看,很惊讶地问:“妈妈,你昨天还是一个人睡的,怎么睡一觉起来,旁边就多了个小娃娃呢?”

“国栋,这是你的弟弟,你以后就叫他五弟了。”

五弟的名字叫王国达,是汉民族的名字,敏伦是缅族的名字。 依缅甸本民族的民俗,名字是没有姓氏的。

国栋、国昌两兄弟心中很是疑惑,怎么就突然冒出个弟弟来了?但一看到母亲脸上堆满了喜悦,便也激发了他们对五弟临门的热情。

头天晚上,母亲知道自己快要临盆了,就自己烧了锅开水,晾凉了备用。将一把剪刀(剪脐带用的)在火上烤了烤(消毒),用块干净的布包了备用。因为经常劳动(前两天还在推磨磨豆粉、当天晚上还在织布呢),常活动,生产比较顺畅。

在大勐宜偏远的山区,大多数女人就在自己家里生孩子。有些难产的妇女,家里人要跑好远的山路去请接生婆,产妇很少有到医院里去生孩子的。在家里生孩子还算幸运的,有些妇女,在田地里劳动,在树林砍柴,在路上赶路时,遇到要生孩子了,连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大勐宜村子里就有几个妇女在山上林里劳动时生孩子的,用柴刀砍了根竹条,削尖了当刀子用,用竹刀斩断脐带,将自己身上的衣服撕下几片,一包裹,就这样将孩子接生了。

王国达是母亲自己接生的第五个孩子。母亲熟练地用剪刀剪断脐带,用香油浸过的麻线扎紧了脐带,用备好的温水替孩子洗洗身子,一条干净的旧被单一裹,迎接了赶上末班车的儿子。因为王国达出生的前七个月,不幸父亲就去世了。

母亲在床上躺了两天,就下地一如既往地磨豆粉,种菜、洗衣,像陀螺般地转个不停了。 

这样由妇女自己接生孩子的情形,一个人完成迎接新生命的过程,让现代女性听起来惊讶。据说,目前在中国北京的一些高档医院,新生婴儿个月的费用(包括接生孩子、月嫂,母亲的饮食和孩子的奶粉),约20万元人民币。而要是在缅甸的山区,20万元人民币可以建一所中等规模的医院了。时代的风向表标、价值观有些转向了,生儿育女、瓜熟蒂落的人之常情,也夸张成迪斯尼记录了。

在王国达四、五岁的时候,记忆中民风淳朴的家园是那般地如诗如画。

神花树下的家,是一处美丽得离仙境很近的地方。

房前屋后,芭蕉林和棕榈树的翠盖下,坐在木矮凳上吃饭、喝茶,凉风携着花香,扑簌扑簌在碗里回旋。菜园子种满了豆角、白菜、茄子、地瓜等菜蔬,等锅驾上灶了,还来得及从地里揪一把青菜,洗洗干净,丢在红锅热油中,噗嗤噗嗤的油花溅起,花生油的醇香杂着调料的芳芳,与菜蔬原汁原味的泥土清香会合成,那是妈妈炒菜的特别味道,呛到鼻孔打个喷嚏,咽下了馋馋的口水。

门窗外都是画。远山峰峦起伏,晨有白雾缭绕,晚有彩霞飞歌。近处的河流、小溪,清澈见底,如果顺手丢一个篾篓子扔在水流里,再呼啦地一提上来,保准有几条小鱼小虾落网。

月光下的神花树,更是美得让王国达找不到用言语和文字来诉说。他只是望望天上的星星,又看看被如水月华洗过的小白花。数数星星,又数数小白花,数着数着,也分不清是星星的数目多,还是神花树的花数目多。清风吹在他肌肉鼓鼓的健壮结实的光膀子上,身心清爽,如饮甘霖。

山区的夏夜都很凉爽,在神花树下的藤椅上呆久了,母亲就会呼唤着孩子们:“快回屋,别凉着了,睡觉吧,要吹灯啦!”

 母亲舍不得油灯的油燃多了,每天让他们兄弟在天黑时凉爽了一阵后,就嚷着孩子们上床睡觉了。

在王国达的心里,母亲好比神花树般温润芬芳,神花树花朵的淡雅清香,好比妈妈身体的香。

风韵年华的母亲,没时间看一眼镜子中眉目清秀的自己,成天为一家四口的生计而披星戴月地劳作。

王国达四、五岁时就会给菜地浇水、拔菜,国栋、国昌就帮母亲磨豆粉、干重活。

一天,王国达问母亲:“妈妈,我的 爸爸长得是什么样子呢?”

“五儿,你的爸爸长得像棕榈树吧!”

母亲的一句玩笑话,竟让国达对棕榈树的感情亲近了许多。

在缅甸,有家园的地方,就有棕榈树,芭蕉树。棕榈树是缅甸重要的经济植物之一,树干圆柱形的常绿乔木,高达3—10米不等,不蔓不枝,宛如正直、挺拔、高大的父亲形象。棕榈树干可以建房子用,扒下的树皮,可以编织棕床,砍下的叶柄可以围作篱笆,摘下的树叶可以做蒲扇,而将棕榈汁煮成的棕榈糖,是普通人家吃得起的甜点。

所以,在小伙伴们一提到父亲的时候,王国达就会不由自主地望望近处的、或远处的棕榈树。

清风习习,夕晖点点,花香漫漫,神花树下的家,小白花落了一地的闪烁星光。没有读过书的母亲,不会用诗意的词汇来赞美这些花儿,她只知道这小白花是神花树生命的一部分,落花入泥,是生命轮回的情理。

母亲放下了肩上背的一大捆柴草,进屋拿了个青花瓷的小碟子,弯下腰来,一朵一朵地将“小星星”采满一碟,放在吃饭的桌子上,满屋子里的香味,仿佛沁入到桌椅板凳和睡觉的铺盖里去了,芳香绕梁。母亲喜欢花,当然不是《红楼梦》中林黛玉那般“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伤春悲人,神花树,是母亲对外婆的思念。

每每在饭桌前,母亲会面对一碟子白花会发一阵子呆,想起了外婆,当然也想起了父亲,因为父亲是外婆挑选的女婿,这神花树是父亲种下的。

父亲原本是村寨里贫苦人家孩子,八九岁就上山放牛、看马、割草。白天就挑个杂货担子走村串街地卖点杂货。当时的母亲是家里的独生女, 是执意要出家的。当外婆看上了这个憨厚勤劳的青年以后,就反复劝说母亲:“不要出家了,嫁给这个青年吧。”。

孝顺的母亲听从了外婆的话,就嫁给了父亲。

父亲的木工手艺很好,结婚不久就亲自动手给母亲做了一台织布机。这也是父亲对母亲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当然,与生存相关。母亲织布织得又快又好,也许与织布机有心灵的默契吧。父母恩爱,情同牛郎织女。但是命运仿佛是个谜,永远无法解开的谜,母亲摆脱不了天性里的孤独。母亲在四十岁的时候,在有了四个男孩子时,怀胎三月有了国达的时候,父亲就撒手走了,母亲就开始了一盏孤灯伴寒星的漫长日子,其中辛酸委曲,又岂是一个苦字了说?

好在,神花树,织布机,陪伴着母亲。

母亲每晚点着两盏油灯,要织出三尺长的布才可以去睡觉。这是她自己规定的。织布机是全家经济来源的主要支柱,母亲需要用这些布换来的钱,用在家中所需要的开支上。有时候,母亲也在织布机上睡着了。因为卖白布的价格便宜些,母亲还会自己制作野生植物染料将白布染成蓝色的、黑色的布去卖,赚钱多一点,但很是辛苦。国栋的个子高,母亲让他从山上采摘一种叫“闹狗瓜”的野生果子,榨出来的汁是黑色的,染在布上色泽光亮,也不怎么掉颜色。

织布机是母亲的精神寄托。是跟另一个世界的父亲交流的情感符号。孩子们当然不会用语言来理会母亲与织布机的交流,但是,心中也模糊地认为,织布机、母亲与父亲有着神秘交流的情感象征, 织布机是父亲的一个精神符号。

其实,东方文化的天人合一,涵括了大自然与人类情感的互动。比孩子更理解母亲的是天上的月亮、夜游的清风。

   夜深人静,每当母亲在一个人在织布机上织布的时候,脚踏着踏板哐哧、哐哧的节奏,梭子来回穿梭时吱纽、吱纽的节奏,与屋外昆虫的夜唱,与树叶婆裟的自言自语,与月亮穿行在白云曼妙的脚步声,与母亲哼着外婆教她唱的儿歌,这一切,仿佛梵音悠然入耳。当然,母亲的孤独,孤灯伴星辰的漫长日子,更是此情对星月,不得人前语。

母亲在织布的时候,有怀念父亲的泪水、有孩子们的笑声伴随重她,并不寂寞。母亲认为最为幸福的事情,是三个孩子一起帮她洗脚、搓背。

 母亲一米五八的个子,身材适中,端庄大方,粗布衣服,洗得干净,服饰穿着比别人总是多一些大家闺秀掩饰不住的风韵,慈善的目光透出智慧、精明。虽然是小脚,却撑起一家大梁。日常的粗活、细活,都做得麻利、精致。

  早上三点半钟,天边刚现鱼肚白亮光的时分,母亲就起床了,稍做收拾,四点钟就把几个男孩叫醒,帮助她推石磨,磨豌豆。等到天一大亮,邻里人家起床了,母亲已在自家门口搭起的棚子里,开始卖起豌豆粉的早餐了。由于价格比别人家的要便宜一点点,口味又做得很可口,家里的早餐摊子,每天都是早早地就卖完了。偶尔剩下几碗,几个孩子便狼吞虎咽地吃光了。

  会持家的母亲,操持的家务劳动如同链条一样,环环配合,环环有些微薄的利润。

  当然,就如同“遍身绮罗者,不是养蚕人”一样,母亲卖出的豌豆粉,往往会放多些肉沫和调料,而给自家人吃的豌豆粉,是不敢放肉沫的。但慈祥的母亲总也会适时给孩子们的馋嘴抹点甜,世上哪有母亲不心疼孩子的啊!

家里养了几头猪,饲料的来源一半来自地里种的玉米、蔬菜等,一半需要国栋,国昌到山边野地打猪草。背着大竹篓子,打着赤脚,穿山越野地打猪草,苦中也有乐趣。鸟儿啼啭的声音,回音在树林子荡漾,仿佛荡秋千一样,在心里荡来荡去的好快乐。蝴蝶一点儿也不怕人,你在采猪草,它就在猪草篓子上飞舞,有些猪草是开着小花朵的野菜,天生丽质的香,让蝴蝶、蜜蜂也盯上了。

大自然给了贫穷的孩子许多精神的犒赏。当孩子们从山上砍下一担担柴火、从野外采回一筐筐猪草回家时,母亲的夸赞和笑容,在孩子们的眼里,更胜于鸟语花香。

母亲总会在一个星期给孩子们吃一个鸡蛋,碰上家里经济特困难的时候,一两个星期才吃上一个,有时要一个月才吃得上一个鸡蛋的。但孩子们都从来没有看见母亲吃过一个鸡蛋。当孩子们硬把自己的鸡蛋要塞到母亲嘴里的时候,母亲会生气地说:“我就不能吃鸡蛋的,吃鸡蛋就上火,我就牙痛的。”。

母亲奇妙地找个不吃鸡蛋的理由。

那时候,蔬菜是管吃饱的。一年四季,家里的菜园子都是葱葱郁郁地热闹着。青菜、蒜苗、茄子、豆角、南瓜等,都挤得园子里满满的。这些菜除了自己家里人吃以外,偶尔卖点新鲜的菜,但大部分菜蔬,母亲将它们做成腌菜干。

  做腌菜干很辛苦,程序很多。先要将有虫吃过的有虫眼的菜择掉,洗干净、晾干水份,再按不同的菜类,切成不一样的块、段,再用手揉搓,撒上盐,撒上花椒粉等调料,然后用手均匀地揉搓,再装入瓦罐封存。

家里有5个大瓦罐子,6个铁皮桶装腌菜用的。装入腌菜瓦罐子的,要在地里挖个坑,上面覆盖泥土密封,窖藏三个月。等待三个月后,刨开覆土,瓦罐子还没打开,腌菜的香味就从泥土迫不及待地冒了出来,等到一打开瓦罐子,腌菜的香味就真的可以香飘四溢,附近路过的人,一闻到这腌菜香味,一定会停下来到家里买一些。

“王妈妈腌菜”,当时成了乡里的招牌,母亲的腌菜大部分是“名花有主”的,专门有人上家里来收购,再由收购的货郎先生拿去供应给酒家、餐馆,也有零售出卖的。一般是出瓦罐的菜一卖完,接着又是一罐接一罐地腌,地下三尺有“黄金”,家里面总是有储备的腌菜,这样,家里再困难还是能保证孩子们不会饿肚子的。

这些坛坛罐罐里,装满了母亲的汗水和心血,孩子们只是略微知晓了一些而已。家里酿酒、做豌豆粉、洗菜是需要大量的水的,家里有两个大水缸,每天要储满10担水才够用。挑水要到离家里500多米的小河去挑,这样挑一担水来回要走一公里多的路程,需要10担水的工作量,就分担在国栋、国昌两兄弟的肩膀上。

他们俩每天要走6公里的路程,将10担水挑回家。等到国达10岁的时候,挑水的担子就转移到他的肩膀上了。碰上雨天,挑水路滑,有时还摔跤,跌倒了,桶里的水自然倒在地上,还要往回走回头路挑水回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孩子们为母亲分担家里活,自然是很孝顺母亲的。但终究是孩子,太累了、太苦了,扛不住的时候,总会抱怨母亲几句。国栋的性子急,就冲着母亲喊了起来:

  “为什么每天要干这么多的活啊!太累人啦!每天都要这样累,累到没有尽头了啊!”

  母亲这时只是看了国栋一眼,也看看还在干活的国昌、国达,手上仍在择菜,手不停活地、不紧不慢地说:

  “人啊,你闲着也是一天,干活也是一天。土地从来不是不耕作就会长出玉米、高梁的。人要勤劳,土地才会给你收成。母亲这样辛苦为什么呢?为的是送你们到外面去读书啊!”

母亲这样一说,国栋也有点不好意思了。也不再吭声了,又挑起了水桶挑水去了。

母亲见国栋挑水去了,眼里的泪水哗哗地流,没有再说一句话了。

  为什么?要让孩子们吃这么多的苦呢?她实在是靠一双手的劳作,糊不了四张嘴啊。

  日子还得过,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母亲这样想。

白雾迷蒙,星光依稀,树上的鸟儿还蜷在巢里的美梦呢,王家的小院子已经热闹了起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做糯米粑粑卖,虽然赚钱多一点,但是辛苦的汗水推出来的。首先要将蒸熟的糯米饭,放在石碓里,用脚在一条木踏板一踩一放、一放一踩地踩踏,踏板的力量倾注在沉重的一块圆椎形的石碓上,这样捣出来的糯米粑粑又粘又细腻又香。一般是两个人各用一只脚踏在踏板上踩碓,一个用长棍子在搅拌米饭团,但兄弟两人的两只脚带动两个身体的重量,踩不动石碓,只得三个人共同用三只脚踩碓(另一只脚要踩在地上),母亲在那头搅拌饭团。

  王国达悲天悯人的悟性,来自生活一点一滴的映照。当时国达生出个想法,这时有人路过这里,帮我们出点力气多好,我以后长大了,看见别人需要力气的时候,我会帮助他们的,因为眼前的困难,多需要人来帮一把啊!

由于太穷了,家里点的是菜油灯,煤油灯虽然亮一些,但是贵一些。孩子们看书、写字,母亲在一只破了边的破碗里倒上一圈的油,待浸了油的那根灯芯草燃完了的时候,母亲就催他们合上书本去睡觉。一是让他们抓紧时间学习,高效率地读书。二是省点灯油钱。也许是外婆也这样要求母亲的吧,母亲从小对孩子们的要求是,以最迅捷的方式做事情,以最智慧的方式做完美一件事情。 

   生活往往是最真实的良师益友,在艰苦环境里磨炼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意志,影响到王国达日后做事果断、高效、完美的风格。母亲是孩子们的偶像,因为外公家是书香门第,外婆知书达礼,她的思维由母亲又传给国达他们兄弟几个,点点滴滴,如屋檐水滴漏一般一点一滴,在孩子们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痕迹。

国达从懂事开始,母亲就是他心里的神。

母亲,也是王国达最好的老师。他身上的性格特征、待人处世的准则,都来自母亲的潜移默化。

每天母亲早早地起床,月亮还在天上陪伴着她。母亲晚上睡觉时,也有星星陪着她。她手忙脚乱地抚养着五个男孩(之前有两个姐姐夭折了,国达只是听说),用柔弱的、疲惫的双肩,顶起了像棕榈树般的大梁。

那一年,13岁的大哥娶了15岁的大嫂进了门,让母亲高兴了一阵子。

当时,家里实在是太需要一个劳动力来帮助母亲了。但是大嫂的进门没让母亲高兴了几个月,大嫂就嫌家里穷、干活太苦太累,提出了要和大哥搬出去,到山外面的街上去住。母亲心里虽然不同意,娶个媳妇反而要带走儿子,家里本来就依靠着大哥这个劳动力的,活又让谁来干呢?

天下父母心,好比空中晶莹的星光。

母亲为了儿子的幸福,为了不让儿子为难,毅然让他们搬出去住了。路途远交通不方便,大哥与母亲的来往也就稀少了。自此,母亲就更累了。更加让母亲不堪重负的悲伤是,大哥在有了四个男孩、一个女孩之后,便传回来了因病去世了的噩耗。疲倦的母亲,挺起胸膛,千辛万苦的翻山越岭,去将大嫂和5个孙子、孙女一并接回了大勐宜的家。

按说,母亲心里应该埋怨大嫂的离家出走,但母亲对大嫂还是从前一样的慈爱,十分体谅大嫂,并告诫家里的人,长兄为父,长嫂为母,大家一定要尊重大嫂,孝顺大嫂,不管母亲在世与不在世时,大家要同样对大嫂尊敬和照顾。母亲的话具有权威,大家对大嫂的孝敬,一直延续至今。

孝,能感动天地。这是中国老祖宗说的话,在王国达身上灵念了。

王国达的一生,几经曲折坎坷,但总是逢凶化吉、巧渡过难关,总有太阳、月亮在呵护着他。


提醒:境内走投无路之人,不要被忽悠,被骗到缅北当雇佣兵、菠菜、刷单!不要卷入是非之地,能回来的太少了!各位看官,欢迎留言!
遥远的缅北,传奇的故事!
下期预告:缅北风云之大勐宜王国达传(三)

  

在这个繁忙的时代

人人都在寻求幸福感

而西双版纳就像是一个当红旅者

引领人们感知自然带来的舒适

让来到这里的人放慢行进的脚步

感受她神秘的美

野象谷在中国想近距离观看野生亚洲象

便只有这里能让你一饱眼福谷内沟河纵横,

森林茂密亚洲野象、绿孔雀、犀鸟等在此栖息在这里游览,

你可以与野象近距离接触

也可以坐缆车或走栈道俯瞰震撼雨林  

2015年9月26日度假区全面开业,完美运营4年,累计接待游客量约2000万人次

项目分为七大业态——融创乐园、融创茂、傣秀剧场、亲水酒吧街、中小幼教育圈、三甲医院、山地酒店群,七大明星业态,汇聚世界精粹,纵享缤纷雨林生活。

想了解详细请加vx:ccjinsz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451评论 6 50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172评论 3 3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782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709评论 1 29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733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578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320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241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686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78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992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15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336评论 3 33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12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040评论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173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947评论 2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