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一
上小学时第一次看到这首诗,恍然大悟,“原来在我所在的城市之外还有这样的一个地方,那里日日可见游轮、那里空气充满湿润,雪白明月倒影江面,藏着你最深处的秘密。
那夜我梦到了自己独自彷徨在江南的烟雨之中,一位青衣女子撑着一把油纸伞,婀娜绰约,我随她向青山而去,妄想能够走进那“太虚幻境”之中。
后来我知道了,乾隆皇帝曾六次下江南;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都只因江南美景实为我苍茫大北方不可觊觎之圣地也。
儿时没见过世面,会以为学校到家的那段距离就是全部了,孰不知,世界竟是那么广阔,连父亲也可以那么渺小。
二
再后来,有幸在父母的带领下坐24小时的硬座车第一次踏上了江南湿润温和的土地,亦如那梦中一般。
腊月之际却是淅淅沥沥下着小雨,若是在北方家里,决计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还会看到下雨的美景。
待我走出车站,一阵凉气扑面而来,感觉到脸上凉凉的湿湿的,原来雨水掺进了风里,仿佛融为了一体。
由于天气较冷,雨又是极小的,导致在空气中凝结成了无数小冰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微光。我不禁感叹“这可比梦里还要美。”
之后由于工作需要,经常会到上海出差,火车也变成了12小时的空调卧铺车,可以轻车熟路地从地下转到地上,看全黄浦江两岸的灯火,享尽江南一年四季温柔的夜风。
三
如今,高铁开通了,不要24小时、也不要12小时,只要9小时,天堑变通途!
当我再次来到这温婉舒适的江南,我不再是那个北方井底的愣小子了,我早已熟悉了这里的每一草每一木,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我倚在沧浪江水的吴淞码头,有鸟从远方飞来,它借给我翅膀,沐浴清风的姿态,我忘情地飞翔。那偶尔掠过的云彩,它视我为一粒粉尘。
在水流的方向,我的飞翔变得有些慵懒。短暂地徘徊,让我在此岸祈望到达彼岸的方向。这个过程,足以收蓄烟云,成就生命的底色。
一辆游轮缓缓驶过,拉响沉闷的汽笛仿佛在向我打招呼。
我想要高声呼喊我心中深藏许久的那个名字,可是余光看到身旁游人渐多,最终还是将她吞回在了心里。
四
抬头仰望那座巍峨挺拔的灯塔,几十年来它时刻矗立在这里为往来船只保驾护航。看着江边仍是绿草盈盈,我不禁又想起了那儿时梦中的青衣女子。初秋的风已略带凉意,偶有落叶稀疏地飘零,行走的人流丝毫感觉不到它萧索的重量。一缕阳光却将我的心事拉的好长……
滔滔江水兀自向东流淌,曾经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江面之上洋洋洒洒书写过无数激昂的诗篇。
清凉的季节,语言失去了色彩;寂寥的岁月,城市遗忘了诺言,在倾泄千里、风起云涌的历史人物面前,上海的高楼,选择了沉默。
五
在回家的路上我拾得了来自初秋的第一片落叶。在它飘落的那个瞬间,我明白,终有一天我会像秋叶一样的死亡。如今却只有,在岁月的疼痛中,寻觅前尘旧梦,做一次无言的回首。
那童年里对江南的梦,那青衣女子、那烟雨蒙蒙、那渴望走入的太虚幻境,都将随着对江南的不明觉厉滞留在了往昔。远去的还会走近,等待的不再漫长,徜徉在上海多年不变的梦里,梦里还有那抹不尽,来不去的江南。
有人说,江南的梦,像落花一样轻,她会在时间静止的时候,有情有义地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