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宣传短片解说词】
【引子】
巍巍太行,洹水泱泱。古都安阳,这座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孕育了无数像岳飞、扁鹊等名扬海内外的历史名人。其中,就有一位以生活俭朴、为官耿直、清廉清明、修身仁孝的安阳名人,世代为官民所敬仰爱戴。他,就是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两朝仁孝廉正吏,一代耿介内阁臣”——郭朴。
【郭朴其人】
郭朴(1511~1593年),字质夫,号东野先生,明代安阳东柴村人。嘉靖十四年进士,先后事嘉庆、隆庆两朝皇帝,为两任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学士,入内阁,故又称“郭阁老”,又至太子太傅。
郭朴出生在一个世代清风的家庭中,家风淳厚朴实,有清廉世家之誉。其高祖郭恭曾做过藁城知县,“为官多惠政”;祖父郭沧赋性宽宏,而心尤慈惠。“在官以勤职爱人为恒,官在奉公集事而已。”
父郭清虽未做官,但“襟度夷旷,笃于义而轻于财,人有急则倾所有资之。事继母,孝敬无间”。
郭朴作为身居要职的朝庭重臣,传承了家族仁孝清廉、耿介亲民的优秀品德,并形成一套自己独特的仁廉思想。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学约》《四思箴》《四畏箴》《九字图说》《续邺乘》等传世作品。
郭朴去世后,后人为纪念这位“仁孝、清廉、耿介、宽容”的明代重臣,为他修建了“郭朴祠”,以志纪念。
【入仕辅政】
郭朴天资聪颖,少年即仕。十四岁举秀才,二十一岁中举人,深受大学者崔铣和状元杨维聪等前辈的赞许。
郭朴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登进士,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本来他是二甲第四名,因为皇帝读了郭朴的论文,深表惊奇,极力称赞,指示郭朴列在一甲之后。
考中进士后,轮值皇城西苑时,他忠于职守,勤勉撰述,不敢有一丝懈怠。嘉靖帝赏识他的才干,破格任命为“太子少保”,直至官居吏部尚书。
郭朴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直接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当时的首辅是徐阶,内阁成员还有李春芳、高拱。郭朴在朝廷和大臣们和衷共济,谦虚谨慎,政绩卓著,颇受皇帝信赖。但他“握权而不以自擅,居宠而不以自矜”,所以明史称他“为人长者”,意即德高望重的人。
【为官耿介】
郭仆任人唯贤,不徇私情。他在朝时,曾两度担任吏部尚书,两次担任乡试主考官,一次参与主持会试。
在选人用人上,他一贯秉公办事,唯才是举,任人唯贤。他手握重权,从不滥用;虽受皇上恩爱,却从不恃宠专横。明史称其“为人长者”。
他主张选拔人才和任用官吏要“大指乃在惜人才,捐细过,毋以克核绳下”、“其称进以贤不以誉,其斥适以不肖不以毁”、“所录士必学术经济有裨实用”。他自知“铨曹为恩怨府‘,在此职位上最易得罪人,但他却不怕结怨,“惟以大公行之”。因郭仆善为伯乐,知人善任,为国家选拔了许多优秀人才,做到了“因才任使,朝为幸位”,受到了朝野上下一致称颂。
郭朴爱惜人才,对忠臣良将总是关爱有加,遇有难处不是袖手旁观,而是鼎力相助。嘉靖44年冬,当时的“海青天”——海瑞,就曾受到过郭仆的救助。当年,年轻气盛的淳安知县海瑞,上书明世宗朱厚熜《治安疏》,犯颜进谏,直陈利弊,大胆揭发吏治腐败。触怒明世宗,遂将其打入死牢。郭朴竭见,向明世宗陈述历害,澄清事实,海瑞始得幸免,终成一代名臣。
【从政廉洁】
郭朴为官清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居官三十年,“家居未尝高大垣屋” ,父母在老家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从不轻入城市,居乡谦抑,无敢以气势如人。服食器用无所加于前数”。《明史列传》记载:“仆为人长者,两典銓衡,以廉著。”
郭朴为官一贯茹蔬衣素,清廉自律。他“两典铨部,绝请托奔竞,惟以大公行之”,居官三十年,“家居未尝高大垣屋”,父母在家乡依然过着简朴生活,“从不轻入城市,居乡谦抑,无敢以气势如人。服食器用无所加于前数”。
郭朴退休家居,素食布衣,陋室茅舍,恬泊自励,怡然自乐。像普通人一样,根本不像一个退休的宰相。《明史》评价郭朴时用“以廉著”三字赞之。
【仁孝宽容】
郭朴一生敬孝父母,勤俭朴素,不求奢化。郭朴“天性至孝”,为了亲自奉养年迈的老母亲,他于五十七岁那年就恳请退休回家。每顿饭都亲自双手将碗碟小心翼翼地捧到母亲面前,坚持每晚为母亲洗脚按摩。母亲病了,他必亲自伺候服药。每天早晚向母亲请安,问寒问暖。过了八年,母亲病逝。郭朴当时已是鬓发苍苍,但他仍像孩子一样披麻戴孝,痛哭流涕,被民间称为“大官孝子”。
【简朴自律】
《明史》记载,嘉靖四十二年,郭朴在史部尚书任上回籍丁忧。回家丁忧期间的吏部尚书郭朴极其低调简朴,整日生活在“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穷乡辟壤,并无怨言。
郭朴于隆庆元年(1567年)九月致仕(退休)回籍,便隐居老家。从此,他“角巾私第,绝迹不至公府”,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然有司造庐请益于地方利病关切生民者,无不批臆言之”。
他曾赋诗咏怀,“茅厦三间蔽日,槿篱四面遮风”,“几上一编农谱,壁间几幅耕图”,这就是郭朴晚年隐居生活的写照。从此“少无适俗韵,性本爱江山”的他,终于可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了。
如今,在郭朴的原籍东柴村依然保留着郭朴的老宅——郭家楼。从斑驳的外墙、破旧的小窗到楼内粗糙的内壁和逼仄的木质楼梯以及狭小的空间,谁也看不出这就是当年一个大明王朝身居要职的官员的家居院落。
【魂归韩陵】
郭朴不扩祖茔,最终魂安韩陵。郭氏祖茔在距城十几里的韩陵山南麓,墓冢矮小,郭朴父母亲去世后,“至二亲穴,有司欲大其莹制,公亟止之”。他的子孙像他一样,“皆谦冲节约,望之不知其为相君胤也”。
明万历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时,公元1593年6月17日,郭朴卒于彰德府府仁义巷,享年83岁。翌年十一月二日安葬于韩陵山之阳。
韩陵山,又名九里凤凰山,位于安阳市东北,在郭朴老家东柴村西北6公里左右。这里据说是楚汉相争时期韩信埋母的地方,郭朴选墓地于此,有仰慕先贤安邦定国之意,也有昭示后人忠孝之期许。
【 启 示】
郭朴生性耿介,地实寒微;身系家国,大孝尽忠;一心在公,两袖清风;举贤任能,唯德是重。这样的人品和官品,在大明王朝实属凤毛麟角,堪称翘楚。
《明史》对郭朴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朴为人长着,两典铨衡,以廉著。辅政二年无过。特以拱故,不容于朝,时颇有惜之者。”纵观郭朴一生,此乃客观公允之论。
殷鉴不远,来者可追。郭朴布衣出身,少时及第,官至两朝宰相,立身仁孝自律,做官廉正耿介。一位封建社会的当朝宰相能够如此仁孝廉正,简朴耿介,难怪郭朴被世代后人所敬仰和爱戴。
人品官德俱佳的郭朴启示我们,为官之道唯有清白做人,孝廉耿介,光明磊落,方能为民所信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