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了几十年的教育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有一种莫名的困扰,我们除了让孩子不停地做作业,我们还做了些什么,偶尔组织学生活动,学生的快乐与热情总是不够。这总让我沉思很久,总觉得教育应当是快乐的,让孩子快乐,老师快乐,学校的一切活动快乐起来。
总觉得小时候,那时的物质条件极为困乏,但那时的我们非常的开心,快乐。校园里,虽然没有这样那样的兴趣活动。但孩子们玩得开心。课间,我们跳房子,打蚂蚱,甩三角,热了,在树荫下乘凉,围着老师听故事。冻了,在墙根下挤油,直到挤出一身汗。夏天放学回家,唱着歌拔蒿子,跑到邻近队里换上一包杏子,虽然苦,但吃得津津有味。冬天,找几块木板,两个码磺,做上个冰车,再找两根炉棍,到生产队的场上,是一大片平平的冰面,冰车撑得飞快。
最盼望的周日和假期,首先要完成妈妈布置的任务,每天一筐猪草,捋榆树叶和铲扯拉秧。有时,为了和小伙伴争一棵树,打得头破血流。有时贪玩的时间到了,只得弄虚作假,把猪草抖了又抖,再有就是弄些小棍,插在筐的上面,铺的满满的,其实下面是空的。记得有一回,这么糊弄妈妈,心想肯定要挨打了,下午胆颤心惊的回家后,急忙跑,到猪脚圈看,结果猪草很多,居然没挨打。
最快乐的莫过于玩水。夏天村子南边有一个小水库,放满水的时候,小伙伴们排上一队,依次从岸上住下跳,扎猛子,再钻出来,可开心了。只是有时候,妈妈要给赏一顿树条解毒丸。
还有快乐的事,就是跟着高年级的哥哥们削木头手枪,做火枪,夏夜的晚上一帮小伙伴们玩打仗。还有想方设法去偷瓜,杏子啊什么的......
童年就是这样,在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开心与愉悦中度过了。现在想来,这些快乐,来之于我们有一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家庭作业少,不上辅导班等等的事情。
每每想起自己的童年,我就觉得现在的孩子不快乐。作业多,负担重,即使学校给他们设计了再多的活动,他们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因为是在框框里活动。
那么,怎样子使孩子们快乐起来呢?我觉得,我们应当从《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受到启发,让学生有快乐的校园和家庭生活。这就是快乐的课堂,快乐的活动,快乐的放学后。
课堂应该是快乐的。课堂上师生首先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充分互动起来,自已探究,合作探究,解疑答惑, 充满着情趣。不给学生留机械的,强制性的作业。
课堂应该是开放性的。设计一些结合各种学科特点的 活动。语文的朗读,诗词背诵,读书交流等,数学应该是充满生活化等等。科学应该是在探究,实验中开展,如在校园中应该有种植园,养殖园等等。
校园里的活动应该 是充满童真童趣的。让孩子充分施展爱玩 的天性,在玩中学习,玩出趣味,玩出能力,玩出创新。
让孩子们回家后也应该是快乐的。少布置或不布置家庭作业。或许家庭作业应是这样的;帮父母做顿饭,倒杯水,洗洗脚,既培养了能力也培养了孝心。和父母聊聊天,互相KK歌,分角色朗读等,既适放了心情也培养了亲情。走出户外与小伙伴玩游戏,既消除了孤独抑郁又培养了合作意识。
双休日带孩子去自已工作的工厂或田地等地方,让孩子动手体验一把。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了孩子的劳动意识,也让孩子体验了劳动的艰辛。还可以让孩子和家长去公园,风景名胜等亲近大自然。
也许在应试教育主导教育的今天,我们还不能实现自己心目中的教育。但我们应通过点点滴滴的努力实现自已的教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