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风语阁169期作业主题:回到你16岁那年!
十六岁那年的遗憾之果解开时,我恍然大悟,却又无可奈何。人世间有些事情真的很蒙太奇,种下的因往往导致与预期完全相反的果。如果要解释,只能说天意弄人。
初三那年,同学们都期待着毕业。大家欢呼雀跃,有的说终于考完了,有的说终于毕业了,有的说终于放假了,有的说终于离开了。仿佛任何的告别似乎成了一种解脱,成了如释重负。现在回头细品才发现,那时候的时光才是最柔软最温馨的。
毕业同时意味着离别。一家欢喜一家愁。在大多数同学手舞足蹈时,也有寥寥的几位情窦初开的同学因舍不得意中人而愁眉苦脸——我算得上其中一位。
初中时,我喜欢班上的江影,她温柔娴静,总是散发着林黛玉般令人怜爱的文字气息。她爱看书,我也爱看书。我时常将书借给她,也时常向她借书看。她不爱说话,跟我讨论书本读后感都是通过纸条相互传递。钱钟书说,爱情往往是从借书开始的。我深受触动,我对江影的懵懂之爱正是从借书开始。可毕竟少不更事,没有恋爱的经历,因此也就没有正视恋爱的勇气。我害怕向她吐露这份情意,害怕她的拒绝会导致我们连朋友关系都无法维持。
我能做的,是想方设法在她面前表现自己。我总是能写出好作文在课堂当范文念,以此获得她的掌声;我总是积极上台解算数学难题,欣赏她惊讶的表情;也总是同那些我毫无兴趣的女同学口若悬河地打情骂俏,以碰撞她摇摆不定的眼神。可是一旦站在江影面前,我就像被倒在壶中滚烫的沸水,说话咕咕噜噜,含糊不清。所以说,一个真正喜欢你的人,纵使他准备了一千句一万句甜言蜜语,对你吐出来时却成了一阵咕咚咕咚的心跳之声。
在临近中考的最后两个月里,班里的同学异常躁动。胆大的同学不再暗送秋波,纷纷拿出本事,光明正大地向中意的对象直抒胸臆。胆小的便悄然无声地送上信纸情书。
期间,我也收到了几位女同学的情书和表白。我很得意,觉得自己的努力总算没白费,既然能打动其他女生的心,也一定能打动江影的心。为了表明我的专情,我当然不能接受其他女生的表白,也不能与她们有所暧昧。所以,每每收到情书,我都当面将其撕毁,甚至看都不看。当然,我还是害羞的,总是满脸通红,被身边的男同学起哄嘲笑。
江影坐在我身后,我的一切行为她都看在眼里。我的每一次壮举完成,都会回过头暗示她——我心中只有你,我在等你。
我的暗送秋波没有得到回应,可是我也不敢明目张胆向她递情书。如果她拒绝的话,我该怎么办?如果说有胆大的,也有胆小的,那么我的行为大概就是没胆的。
我望穿秋水地等待,可是我俩之间的距离依旧保持在借书与还书之间。甚至在毕业晚会,我喝多了酒,也没能鼓起勇气向她诉说我的心意。我最大的勇气是装作喝醉,轻轻地抱住她,祝福她,对她说,我们会是最好的朋友的吧?你以后不会忘了我吧?
跟众多女同学舍不得这必散之宴席而哗啦啦流泪一样,两行星星串缀的泪珠从她月亮般的脸上滑落。
星星和月亮在银河尽头无声无息地离别了。
高中和大学时,我们在不同的城市。我们没有失联,有着朴实无华的通信,我们互相讨论电影、音乐、风景甚至好看的异性,可不再讨论书籍,她似乎知道,讨论书籍会唤醒我们的过去,因为,我便是如此。明明是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却被彼此当作伤疤埋藏,深怕被翻出来后,让疼痛死灰复燃。
我结婚那年,她来现场参加了我的婚礼。她喝了很多酒,喝得不省人事。她拉着我的新婚妻子说,你真幸运。初中毕业时,我想将我写的一大摞情书悄悄塞给他,可看着他接二连三拒绝了那么多女孩子,我失去勇气,丢掉了它们。我害怕,我怕跟他连朋友都做不成。他太优秀了,像天上的太阳不可靠近。可是你做到了,祝你们幸福。你们一样优秀……
当我老婆将这段话玩笑般地转告给我时,我的脑子嗡嗡地叫。
原来,十六岁时,我们错丢了彼此。只因为你驻足不前,只因我纹丝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