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近期会不间断和大家分享粥左罗付费课程的听书笔记]
关于新媒体写作,最致命的误区有三个:
误区一:多写、多练自然就能写好。
中国人特别认同“勤能补拙”这条价值观。小时候我们也经常被老师教导,说只要多写多练,自然就能写好。但是这个致命误区,就如同现在流行的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指出,任何一个领域,一个人经过一万个小时的锤炼,就能从平凡人变成大师。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你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 五天,那么你持续努力五年,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大师。
但很明显。开车超过五年的出租车司机没有成为赛车手,工作超过五年的记者编辑也并没有都成为咪蒙式的新媒体写作高手。
一万小时定律里,盲打苦干并不能取得成效,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掌握方法。
所以,勤能补拙,但光勤未必能补拙。选择大于努力,选择的方法直接影响我们努力的结果。
粥左罗说他之所以能在入行新媒体两个月后就能写爆款,而且能持续地写爆款,是因为他每时每刻都在研究方法,他每写的每一篇稿子都是刻意练习的结果。
他认为:新媒体写作能力的掌握=核心写作格式×每一篇刻意练习×练习次数。
误区二:新媒体写作要靠长期积累
写作是一个先输入,后输出的过程,肚子里没货,就写不出东西。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
很多人不敢尝试写作,觉得自己不能写好的原因,就是觉得自己没有长期的阅读积累。
很客观的说,在没有普及互联网之前,这句话是对的。但是,如今这个时代,搜索强大又方便,你想要什么素材,关键词一搜,素材便非常之多。
所以,这个问题完全不是阻碍我们去尝试新媒体写作的原因。我们需要刻意练习的是:素材搜索能力、信息梳理整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全篇布局能力。
误区三:新媒体写作要靠天赋灵感。
新媒体写作不等同于文学创作。
如果是写散文、诗歌、小说、剧本、那么意境、创意、故事结构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新媒体写作最重要的是用户视角,是它的产品能力。
所以,对于写作来说,灵感很重要,但对于新媒体写作来说,写作格式也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
1、场景化写作,引出痛点话题。
2、针对痛点话题,提出新鲜观点。
3、正面论证。小标题+案例。
4、反面论证。小标题+案例。
5、总结这个观点的意义,价值。
6、给出具体的执行建议,呼吁大家执行。
这一小节,大家有何感受呢?欢迎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