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我恋爱了。
在恋爱之前,我给对方设定了几个很虚无的标准:“她一定要漂亮,至少不丑就行”、“她不能太矮,165cm以上!”、“她也不能有什么怪癖,起码懂得尊重我”诸如此类......
可一旦爱情来了哪有那么多时间让你去衡量她到底是不是你脑子里臆想的那个人,如果所有爱情都是那么理智的话,那这个世界上应该少了很多浪漫吧。感情它本身就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爱就是爱了,以前那些对所谓“标准化对象”的描述倒显得苍白无力了些。
我们永远不会停止对另一半的期待,就像我们的年龄一直不会停止增长。是什么时候让我感觉一段好的爱情应该是有标准的呢?
我们前期生活在两个城市,异地,很多时候只能通过手机交流,有天她为了去打麻将就编造了一个小小的谎言。后来被同桌的牌友发了朋友圈才被发现,虽然是一件特别小的事情,原本可以直截了当的说,就是因为担心对方因为异地会多想,就制造一些小谎言来掩盖一下事实,反而会加重对方彼此的不信任。
后来我们再回想到那件事,也权当故事讲了,你看,这就是标准。她希望我不要多想是标准,我希望她再坦诚一些也是标准。没有任何标准的感情大抵都是将就吧。
今年她毅然从公司提交了离职申请,回到了一个发展前途并不乐观的县城,她老家在这儿,我也在这儿,两个人在一块总比两地方便许多。一个县城能承载多少人的梦想呢?她说这个县城不大,甚至可以用很小来描述,但就是这个很小的县城,刚好装下了她所有的欲望。两个人努力总好过一个人期待,就是我们对感情,对彼此有了那么一点点的要求和标准,我们才有了信心和底气更踏实的在一起走下去,能说这是坏事吗?在特定的时间和情景下,合理的设定标准,也是感情的一种催化剂。
所以说一段好的感情怎么会没有标准呢,互相对彼此有了最起码的要求和尊重,才会更期待两个人的未来吧。一段有未来的感情,无论对方做什么,那都是浪漫且踏实的,在有爱的年纪找个舒服的人,认认真真的在一起度过余生,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