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时期的我总觉得中年挺可怕的,简直就是人生的尽头,也没空去想那些中年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在我们所处的环境里似乎一切话题一切事物都是跟年轻人相关的,活跃在社交网站的也都是年轻人,如果在年轻人的社交圈子里突然遇到一个中年人,那感觉就好像是被家长监视了一样浑身不自在,突然间就没有了放肆的自由。转眼间,我自己也终于进入了我曾以为的「人生尽头」,除了不可思议,无比震惊之外,还有点惴惴不安。一不小心就活成了前浪,以后在后浪面前是否多少要端庄一些?[不是,划掉]
我想起了妈妈的中年,在我的记忆中,妈妈的中年是她人生中最美丽的年纪,端庄优雅,风流婉转,温柔可亲。在外是好干部好同事好下属好邻居,在内是好妻子好母亲好女儿好姊妹,这大概是中年人最标准,最被认可的状态了,只是懂事后的我知道,那也是她人生中背负压力和痛苦最多的时候,为了配得上那个「好」字的评价,她牺牲了太多,隐忍了太多 ……
跟妈妈的中年相比我实在是太任性了,也许是不婚不育给了我更多做自己的自由,然而心态的变化却依然是巨大的。以前年轻的时候喜欢满世界地更新动态,恨不得一天刷十条微博,语不惊人死不休。有个朋友甚至还关心地问我是不是有语言癖。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突然就没有了分享的欲望,像个贼兮兮的小鼹鼠一样窝在自己的洞里,哪怕静静地发呆也懒得说一句话。倒不是我丧失了表达的冲动,而是开始在乎他人的感受了。
以前只是顾着自己说个痛快,似乎这个世界再没有别人了,可是往往「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因为表达而造成的一些误会让我意识到当我们的人生有了不同的选择时,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选择,照顾他人的情绪。特别是当我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时,更要允许他人有一个接受和理解的过程。有时沉默便是对他人最大的尊重。
如果说我在我的中年里学会了克制和包容,那么妈妈在她的中年里学会的则是叛逆和出走。我们出生的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选择也不同,但有一样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太渴望实现自我的价值。也是因为如此强烈的心灵共鸣让我们最终成为了事业上的伙伴。
记得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为了供我读书,妈妈只身一人南下打工,为了省钱住在公司的集体宿舍里,当时的生活条件简陋极了,宿舍楼下面还有一个超级大的垃圾站。最可怕的是,让北方人闻风丧胆的大蟑螂窜得到处都是。可那时却是我们人生中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未来充满了希望,人生似乎还未开始,一切都是崭新的,就连臭气熏天的垃圾站也好像从未存在过。
就这样,在我毕业前,妈妈一个人漂泊在千里之外的陌生城市中,打工,搬家,装修 …… 一个人撑起了整个世界。那年,妈妈 46 岁。那也是我第一次见识到一个中年女人的生命力居然可以如此强大,她像一座宝藏一样,无所不有,无所不能。似乎在她的字典里没有「困难」这两个字。她看起来依然是那么优雅,那么温润,那么平静,但她内心的那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却一直温暖着我,激励着我。从那时起,我不再惧怕中年的到来了,在她的身上我看到的永远都是希望的光华,哪怕前半生输了个精光,她也依然能够平静地接受一切,然后重新出发。
极少有人会关心一个中年女人的人生会有什么样的可能,因为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是「青春貌美是一个女人最大的资本。」在最好的年纪里成为妻子和母亲便是女人最成功的一生,如果偏离了这个轨道,再谈理想和选择多少有些底气不足。老实说,我也希望青春永驻,我也希望转角遇到爱。于妈妈而言,又何尝不希望一生一世一双人。可遗憾的是,青春太短暂了,人生太无常了,一不小心我们都老了,一不留神我们便失去了所有,更不幸的是未来还有几十年,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如何面对未来?
与孩童的世界不同,成年人的世界里充满了选择,然而既然有选择就一定会有许多不同版本的人生,就一定会有意料之外的各种可能。外面的声音太嘈杂了,有时候我们甚至听不见自己的心,于是莫名地焦虑着,自卑着。可是,除了自己,谁又在乎呢?
记得妈妈以前常说,「我做的任何事情都从未伤害过任何人,也从未给任何人带来过任何的麻烦,如果我选择做自己是一种错误,那么该反省的人一定不是我。」从小到大我都觉得妈妈的个性实在是太软了,太能忍,太能抗,可当她真的放下,真的成为她本该成为的样子时,我觉得她是我见过最酷的人。
妈妈的前半生决定了我的人生注定是洒脱不羁的,她常常羡慕我的叛逆和勇敢,我常常羡慕她的沉静与包容。但不管我们如何不同,中年,都是我们选择回归自己的时刻,也是我们重新出发的时刻。
当我进入中年后,我才越来越体会到成熟的美妙,还有什么比既能温暖自己又能温暖他人更幸福的事呢?如果有人问我最满意的年纪是什么,那就是此时此刻,中年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