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家武士的一角塌陷沉沦的同时,大约公元1160年,随着一个叫黄裳的人以《万寿道藏》为基础,撰出了一本叫《九阴真经》的巨著,道家的武士迎来了辉煌的时代。
《九阴真经》逐渐被抬到一个极其崇高的地位,甚至被称为“天下武学之总纲”。黄裳的继承者王重阳进一步巩固了这种辉煌,他的武功被时人称为“玄门正宗”,他创立的全真教成为武林第一门派,他本人也成为无可置疑的天下第一高手,于华山论剑时独魁群雄,在“射雕三部曲”中留下一个高不可攀的背影。
或许是吸取了儒家武士衰败的教训,道家的《九阴真经》温和了太多。道家武人们提倡以柔克刚。他们诚惶诚恐地打磨着武功中的棱角,在“知足”和“无求”中小心翼翼地寻找着伟大的可能。
例如王重阳之后的周伯通,他创造的“空明拳”,号称“天下至柔”,已经够萎靡的了。这还远非极端,再下一任的张三丰,发明了更痿的“太极拳”,把画圈圈、搅浑水、和稀泥的功夫推向另一高峰。用无穷无尽的圈圈来套你、搅你、缠你,直到把你弄得晕头转向,如“中酒昏迷”。
“柔”“顺”“痿”的作风在这一派的高手身上处处体现。
——《六神磊磊读金庸》阅读笔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