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不喜欢旧书。虽然,网络上知名的旧书网站,因其不可比拟的历史与资源优势,以及价格上的独特魅力,令许多网友十分喜爱,但我那时总觉得旧书曾经有主人,不知其喜好、性格、特点,“全盘接手”总觉内心有点膈应,所以一直对旧书不甚“感冒”。
这个十一假期,陪着家人返回老丈人家。在家附近,有一处起名为“淘书小屋”的书店,看其名字再览其书,更加感悟店主的良苦用心:淘来的书,既有为学、从业所需,也有引史、鉴古所用,所以,无论是为了买新书、还是买旧书,使用“淘”,都没有错误。
今年夏天,放暑假而来姥爷家玩耍的女儿,没少到这家“淘书小屋”看书。那时,我听过几次这家书店的名字,也知道店中有不少旧书、古书,但因个人的习惯、爱好,对此并不敢兴趣。这次,因为没人陪女儿来店里看书,我就第一次进入店中浏览所存的古今图书,感概真的是自己都未想象过。
一家不大的书店,被从地面到屋顶的大大的书架填充的满满当当,从远处来,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形形色色。趁女儿坐在那里安静读书的间隙,我从一个书架到一个书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认认真真的浏览着每一门书的书名,特别是那些已经发黄、卷褶的图书,甚至,一些图书的作者正是自己仰慕的。
突然,发现自己对那些塑封着的新书,失去了兴趣。这时,我领悟到,新书的魅力在于新,而旧书的魅力在于久。
很多书的书名,其实都是存在自己脑海中的,都是来自于课本、传说中的,从未真正打开哪怕只有1秒钟的略过。这一次,凡是自己曾经想看到却没有机会看到的书,我都一个个的打开,看目录、看大概的章节,仿佛是对闻其名未谋其面的老友的拜访。一页页,一本本,一架架……我慢慢的看,静静的看,细细的看,并且是轻轻的看,生怕将旧书弄坏。因为,我觉得它经历了历史的时光,对于后来人来说,需要的是对知识的敬重,需要的是呵护,这样才能让知识传承。
在我一本本书慢慢浏览的时候,书店的老板一直忙个不停。要么,是整理一批批读者阅后没有放好的书籍,要么是精心处理着旧书。书店的一角,放着胶水、剪刀、抹布……好像告诉着来店里的顾客、读者,对于每一本旧书,店中的老板都是精心呵护的,以便让每一本书都再现它的价值和光辉。
同时,在这条街道边并不起眼的小书店,我的身旁前来买书、看书的人一直没有中断。有的,是家长为孩子前来购买教辅材料的;有的,是身子倚靠在书架旁,静静地沉浸于知识海洋中的;有的,也与我一样,是一个个书架的反复找寻,希望能够看到自己中意的那本书,能够与自己的目标相契合的那本书。
淘书的魅力,是无穷的,也是无法言语叙说的。当你置身其中,无需多言,你自会明白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