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自己、照亮世界,爱的教育就是未来
家长提问:
孩子不做作业就看手机,或者做一会就偷偷看一会手机。
我试过直接没收,心情好还能商量,可一遇到他哭闹,我就没辙了;
也试过和他定规则,可也总是失效,我该怎么办?
达达老师:
手机是现代人最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也是亲子间矛盾的频发地。
后续我们将用一系列文章,系统的分析下这个问题。
先来总结一下,孩子玩手机不做作业
大家常用的方法:
方法一,被激怒,直接没收手机
看到孩子不做作业就看手机,或者做一会就偷偷看一会手机,父母生气了就直接没收,这是第一个方法。
方法二,迫于压力,无奈妥协
孩子要手机的时候一哭二闹三上吊,甚至是在公共场合当众让你难堪,只能妥协把手机给他。
另一方面,太爱孩子了,孩子一撒泼一撒娇就没办法了。
方法三,给孩子设定规则,无效
一起制定的规则制度,稍遇“反抗”就妥协,甚至自己懈怠就随便破坏规则。
今天,我们从【情绪】的角度,解密直接没收手机或者一再妥协对孩子的长期危害。
01 愤怒是“恨”之管束,而不是“爱”之教育
很多家长会说,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啊,面对失控的情绪,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其实如果我们觉察不到自己的情绪,这个情绪就成为一叶障目的“叶”,挡在你和孩子中间,让你无法对孩子进行共情。
很多家长没收手机的这个动作,就是在愤怒中完成的,他觉察不到孩子的情感已经崩塌了。
再加上情绪是会传染的,当下可能给孩子一个情绪的推动力,让孩子走向一个极端情况。
再加上现在青少年成长的文化背景跟家长的认知相去甚远。
因为文化是价值观形成的土壤,我们不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又不能觉察他们的情绪变化,那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了。
我们在“被激怒”的情况下去没收手机,就会产生很多的连锁反应。
比如说有些青春期孩子他会直接发生冲突,甚至有打骂家长的这种报复行为。乃至于直接跳楼的情况都不鲜见。
愤怒背后就是恨。
在恨的情感下去做一件事,对方感受到的就是恨,而不是我们自以为是的“教育”,更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教育不能带着“恨”的情绪。
这里其实家长是被自己的情绪绑架了,所以必定是要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再去解决问题。
02 你的一再妥协……
被孩子的情绪绑架的家长,有可能是在培养控制欲的孩子,因为父母不懂沟通,最终只能无奈妥协。
孩子会用情绪、情感去绑架父母。
比如孩子会觉得只要我又哭又闹,或者是我不妥协,最后爸爸妈妈就妥协了。所以他就会有用这种情绪爆发的手段,也就是用情绪作为就是换取手机的筹码。
如果这种方式一再得逞,会把孩子训练成什么样的人呢?
孩子会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情绪不稳定,并且这种模式会成为他的一种沟通和处事的方式,他会把这个方式用在其他的事情上面。
比如说遇到学习挫折,或者跟同伴发生争执了,他也会运用这种情绪爆发的方式。他觉得通过这种方式他就可以换取关系当中的主动性。
一再妥协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示范。他会学会通过情绪爆发的方式去试探别人的底线。
最终这个模式也会成为他以后在人际关系当中的相处模式。
为了达到自己的要求,一再去试探别人的边界,这是一种控制的手段。长此以往,在人际关系中,不是他去控制别人,就是别人来控制他。
他会很难关注到自己内心的成长,不知道真正的自信来自于哪里,搞不清楚“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无法获得全面的成长。
完全去依赖别人的反馈来建立自信,通过去试探别人的底线来获得自己的权利感。(这也是控制欲的来源。控制欲就从一代传到下一代。)
所以我们家长如果一再的去妥协,一再失去自己的边界感。孩子就会发展成为没有边界感的人,其实是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有威胁的。
孩子成长为没有边界感的人,在人际关系中就会让对方觉得压抑和被控制。要培养孩子有底线、有原则,就要从面对他的情绪开始。
03 下期预告
上一期我们从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手机的原因入手,从孩子的内在需求分析,如果作为父母在情绪上头时,直接没收手机,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有因才有果,想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也许作为父母你会更理解孩子,阅读请点击下方链接。
下一期我们将从【规则意识】的角度,来看看为什么你耐着性子和孩子商量只能玩10分钟,最终还是失败了。
如果你想了解怎样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欢迎持续关注。�
我们也将定期推出系列分享,帮助家长们直面家庭教育中面临的诸如沉迷手机、青春期等专题问题。
【达达幸福答】来源于达达老师在咨询或课程中遇到的真实案例哦。
点亮自己、照亮世界,爱的教育就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