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对人性抱有最美好的期冀的。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失望。
前两天,皮包的拉链坏了。下班回酒店路上看到附近有一个修鞋配钥匙的小摊子,就过去找师傅去修理。简单向修鞋师傅介绍了情况后,我就把包里的书籍、钱包等杂物拿了出来,包里还有平时消费找零的硬币零钱,当时一方面懒得放在钱包里,另一方面为了坐车等使用零钱方便取用,就随手放在皮包里了。想到一会儿就当作师傅修理费,就没有拿出来留在包里了。
师傅修理的很认真,一会儿的功夫就修好如初了。连连对师傅说了谢谢后,问了师傅价钱。拿过包想用包里硬币付钱时,包里的四五个硬币不翼而飞。将包翻了一个底朝天,可是硬币还是毫无踪影。又赶紧将全身上下摸个遍,估计师傅和路人看到那种囧样,还以为我要赖账,修个霸王包。可是硬币还是未能找到。最后,只好用用钱包中钱付了帐。师傅接过钱的那一刻,尴尬地笑了笑(希望是这样)。
回顾整个过程,也许我不应该怀疑其他人。但这件小事也让对人性有了新的认识。自古以来,人性善恶之论历来争论不休。从以孟子为代表的人本善,到以荀子为代表的人本恶,再到近现代以冯友兰先生为代表的近现代哲学家认为人之初本如白纸,无善无恶,但人性是向善的,即人本向善论。
可是问题来了:人本向善的驱动力来自于哪里?其实应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从内驱动来说,就是人的自律、信仰和羞耻观。从外驱动来说,就是外在制度的约束,包括法律、道德等。
反思修拉链事件,我单方面寄希望于每个人都具有自律性,非己财莫取。但往往人之自律性是不够强烈的。所以,若我在事前明确的告知我包里留有硬币,激发起羞耻心,或者干脆就将钱取出来放好。那么也不会发生该类事件。更近一步,假设我包里不是四五块的零钱,而是十万的钱(我要有这么多钱就好了,哈哈),师傅明白若这么多钱丢失了,我必报警,等待的是法律的严惩。那此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
前段时间流行一个观点:你未必是好人,只是你没有机会放荡。可笑的是,很多曾因嫖娼被抓、出轨被拍的三教九流之人纷纷转帖,心中暗喜终于找到为自己放荡开脱的堂而皇之的理由:我放荡是因为我有钱;你个穷屌丝想放荡还没有资本和机会呢。哈哈,我辈屌丝再次受到一万点暴击伤害。且不论我辈屌丝有没有资本放荡。但就其放荡之事实而说,其自律性之差,其羞耻心之弱,其置道德与法律于不顾,都令人扼腕。
最近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形成现象级节目。人们在为侯亮平、沙瑞金等一众清正好官叫好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在为祁同伟等贫苦出身的腐官惋惜,从不同角度解读,贫苦出身易腐论、阶层固化论等等皆有之。我认为,在腐败面前人人也是应该平等的吧。现实中,腐败分子固然很多是穷苦出身,但也不乏出身富贵之人。好官清官中出身寒门者也并非凤毛麟角,如我喜欢的达康书记和陈岩石老检察长。有人会问,陈老也算贫苦农民出身吗?当然是了,1945年背过炸药包的老革命啊,又在十年浩劫中安然无恙地渡过,可想而知,陈老是根正苗红的贫农啊。但达康书记和陈老之所以不腐的原因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前者是因为对法律的敬畏和对自己仕途的珍惜,后者则出于内心强大的信仰。所以,腐不腐败不在于出身,而在于是不是心存信仰、敬畏法律、敬畏人民。可惜,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对法律敬畏者越来越少,心存信仰者更是少之又少啊。
我辈草民,一辈子很可能没有机会面对金钱美女的诱惑。但四五块钱也是钱啊,在小事小非面前坚定了立场,才能在大是大非中岿然不动。还是老话说得好:莫以恶小而为之啊。
经此小事,心绪久久不能平静。以此小文谨记之。
对啦,其实我也不是啥好人。比如五一出去玩差点儿就逃票成功,可惜啊。
2017年5月5日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