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交替的季节都是对超大城市医疗系统的一次大考。最近呼吸道疾病又到了高峰,支原体、甲流、乙流,每年都有新名词。
11月中上海的大降温导致爸爸着凉感冒,再加上11月22日用了免疫治疗(特别后悔,不应该去用药),爸爸得了肺炎。11月29日,我去看爸爸发现他气短严重,说话都气短,一查血氧只有77。我们马上商量去医院吊水。我紧张地考虑了一会儿,决定来到华山医院北院。
好心人一,医院急诊室里人山人海,急诊内科医生,一个年轻的女医生很仔细地询问了病情,给我们开具了检查单,并在做完ct后就给我们开药吊水,后还带着我们一起去做了肺cta检查,稍微注意了她的名字-范晓理。
急诊室里人很多,大都是咳嗽发热的病人,咳嗽声此起彼伏。为了方便,我们晚上没有回去,在急诊室里留观。借了一张共享床,爸爸躺在上面输液。我看输的是甲强龙、消炎药苹果酸奈纳沙星。
好心人二,晚上留在急诊观察,第二天还要用药。为了让我回去休息,爸爸找了钟点工小沈。小沈之前是为爸爸做饭的钟点工,会说话,会哄老人开心,爸爸很喜欢她。最近让她晚上在家里照顾爸爸,但是没有说要到医院陪护。我和她一说,她就同意了,为了表示感谢我给她加100块一天。她完成下午的工作回到家烧晚饭,再把要带的东西找好带过来,一般要晚上8:30了,她来了我就可以回家休息,到家要快10点了。第二天一早我去医院替换她,她回去休息和另外两家工作。就这样在医院里输了三天液,感觉有明显好转,和爸爸商量以后决定离开医院回家,因怕医院里交叉感染,又染上其他病毒就麻烦了。
回家后,我把制氧机打开給爸爸吸氧,又找出要吃的消炎药、平喘药。回家第一天还可以,爸爸精神不错,讲了好多人和事给我听,包括一些以前从没有讲过的事情,我对爸爸家族的事情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是第二天就不太好,第二天清早,小沈和我说制氧机出问题了,我打车赶过去重新换了制氧机,家里有台新的,那时給妈妈备的。爸爸有所好转但是感觉还是没精神,不愿说话,也没有下地吃饭。我心里有些担心。第三天液就是这周一,我去看爸爸发现精神不好,而且加上胃疼,更加精神不好了。
好心人三,上午来了一个新阿姨,本来是找了顶替小沈做下午半天的,后她介绍了一个老乡没地方住就改成了下午加晚上。我本来是不抱期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阿姨,因为之前找了几个阿姨都不合适,一直要加工资。没想到这个杨阿姨特别好,人老实而且善良。她是山东人,嫁到了安徽,生了一女一儿。可能是因为风吹日晒看起来年纪大了,实际上只比我大一岁。
周一下午我去医院呼吸科,本来是给爸爸开消炎药,没想到和杨医生一说她说要立即去医院输液,提出是免疫性肺炎。要知道,我上周在网上咨询的呼吸科主任也没说是免疫性肺炎,说输3-5天就好了。实际上,免疫性肺炎是比较难根治的,需要用激素时间长才能压下去,看来网上看病是不行的,耽误事。听了杨主任的判断,立刻回家带父亲再次来到华山北院急诊室输液,这次是坐120来的,因此直接来到了急诊留观室。120来的病人会更加受重视,医生会更关注。再次借了床摆在了同样的地方。用的药也和之前相同。我特别后悔,不应该自己停药离开医院回家,导致病情加重。
杨阿姨和我们一起来的,没想到她以前有在医院做护工的经历,在上海好几家医院做过,对在医院照顾病人比较熟悉,没想到这次运气好找到有医院护工经历的阿姨。她晚上留在医院,急诊环境很差,没有陪护休息的地方,而且到了后半夜很冷,她穿的衣服又少,真是很辛苦。
好心人四,在急诊留观第二天,我去找医生开药,这次是个人美心善的新疆女医生,叫古丽。她很仔细地查看了病情,并做了耐心解释。几个医生交流下来,感觉不是疑难杂症,但是输液要时间要长,不是几天能停止的。这个时候开始想办法找人联系医院住院。让哥哥找他的同学,联系CH医院。我在周一就联系了Y教授,因为他和医院有些工作上的联系,不确定是否可以。
好心人四,Y教授是一位医学科学家,我因做一些咨询认识,其实认识的时间并不长,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厚着脸请他帮忙。他说他认识的医生也很有限,因为他是做科研工作的不是临床。但他还是帮忙和一个医院的主任联系了。主任答应但要约床位。从周一等到周三没有回音。周三上午,我再次去找周一看的那位呼吸科医生,她说看起来肺炎有些进展,要加大激素剂量,原来1支40g要用2支80g。同时她说这个病不难治,就是要坚持用药,最好能找到家附近医院住院治疗。这和之前一位急诊科医生的建议是一样的。我又开始加紧联系医院,找了黄牛,又联系了之前Y教授帮忙的医生。没想到晚上主任就给我答复第二天可以去办住院。我很开心,但还是纠结了一下,因为担心这家医院能否治疗这个病。实际上担心是多余的,这家医院治疗这个病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周四,我匆匆忙忙赶到医院和父亲商量后决定去住院,我又匆忙来到这家医院,办理入院手续,入院手续很顺利。后我又赶回华山北院叫120 转院,到三点多,父亲顺利躺在医院病床上,看到父亲躺好,我的心才定了下来,一颗悬着的心落地了。
这样才能开始规范治疗,有了专门的床位医生,有不舒服可以第一时间和床位医生和主任沟通。爸爸躺在病床上又想起了妈妈当时住院的样子,又开始流泪,真是太重感情了。
这里用药和之前类似,激素药-甲强龙、消炎药-比阿培南,另外用了治疗肺纤维化药尼达尼布。昨天见到了床位医生,查医生,看起来就很可靠放心的女医生。
这就是两周来带父亲看病的经历,有好几个非常错误的决定,感觉很stupid,但也有好运气,遇到了好医生、好阿姨。遇到重要的事不能轻易做决定,不要盲目自信,要多请教有专业的人,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也很庆幸爸爸这次在急诊没有被感染上其他病毒,真是非常幸运。
感恩所有我们遇到的人和事,遇到困难就去解决,不要惧怕,但是要心存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