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同事打滴滴快车去杭州湾,一路司机还跟我们聊了几句,司机和我年纪相仿,还是个本地人。到了目的地,周边车很多,司机拿出一个二维码,说希望我扫码转账付钱,而不是通过APP平台付钱,还说,付了也是一样的,马上会在平台将费用清掉。我当时犹豫了一下,想想也就三十几块钱,按理这样的人该不会故意讹我。于是就同意了。下车后也没继续关注APP。
直至几天后,再次使用滴滴,突然跳出上次的行程尚未支付。因上面仍然有司机号码,我试着拨打,结果对方告知我不知道有这回事,也从没开过滴滴。根据当时微信扫码支付记录,可以发送一次提醒,于是我提醒收款人是否是遗忘这事,对方也无回应。直至后来我向滴滴平台投诉此人,滴滴工作人员回应,线下交易,司机是严重违规,将会对司机处于相应处罚,但是未支付的费用,仍然需要我自己再支付一遍,并且拒绝帮我联系司机提醒对方是否真的遗忘。我一度非常郁闷,既然我还有司机的车牌号信息,我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可以报警,但思之再三,最终还是放弃了。
我不管这个司机是否有心骗我,也不管我几个电话,转账信息提醒的举措,是否真的极其意外的让对方真的没有收到而产生不知情。但是我最终平台上的投诉,肯定能让对方知情,既然再等了两天,对方还是没有撤掉这个应付车费,基本对方是有意为之,于是我也只能去再次支付。但是我的投诉可能已经给对方造成一定的警告或者教训了,我也不希望再通过报警再去刨根问底。
给自己的感悟,在于,有时候人总在于一念之间在取舍时,给自己太多的烦恼,习惯性被感性甚至某些感情所左右。既然有滴滴这个平台,而且平台也是对我们有规则保障,只支持线上支付,为何当初我还会听信别人转账支付。就是我这种念头,不但给了人家犯错的机会,也给自己多了金钱损失和精力浪费。对于这个司机,可能我没再追究,可能下一个受骗者也没追究,但终究哪天,会累积成大祸。
联想到平日的工作,明明有很多制度、规则、流程是为了保障同事、以及部门间工作职责分明,条理清晰,效率提高的,但是大家总是碍于情面,或者顾及感情,或者嫌麻烦,绕开这些规则,我行我的,结果总是最后有了问题,相互推诿,或者陷入有理说不清的尴尬。
联想到为人处事,明明发自本心,明白,做人何为正确的“规则”,却因为种种懈怠,私心,惰性,诱惑等等,而产生一念之差,总认为,“偏离一点应该也没事的〞,结果,不断的为自己的一念之差付出代价。
这个世界,本就有因果,本就有规则。只要随本心,坚持以作为人何为正确来判断,遵循规则而去抉择,并不断深入内心而成为潜意识,才是对人,对己,对团队,对家人,对社会最大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