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年间,朝臣离家上朝前,会与家人告别。由于前途未卜,有点慷慨赴死的意味,有点像诀别。
草根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峻法酷政,严苛野蛮。使用频率很高的就是,剥皮实草。
明太祖朱元璋,痛恨贪官污吏,对“贪酷”之官吏,严惩不贷。
只要有贪污白银六十两的官员,枭首示众。然后“剥皮实草”。有个指定的庙,专门用来处理剥皮“业务”。人皮里面,塞进蒿草,还是个人形。这个“人”,将被立放在官署的座椅旁。不要说守在身边“皮人”,想象一下,就已经心惊肉跳了。虽然如此,被处死的官员,还是“前赴后继”。
毫不手软的朱元璋,把“剥皮实草”推行到底。他的开国功臣蓝玉,死后“享受”了这个待遇。据说蓝玉的“剥皮实草”最终落在了他的亲属手上,保留到了明末衰亡时。
老朱皇帝,主政任性。他眼里没有小错,都是“当诛”的死罪。听闻有官员“不法”,便怒不可遏。下手极狠,常常使大臣顷刻毙命。
数万官员先后被斩杀,以致于出现无人办公的局面。有趣的一幕出现了,有官员戴枷审案。也是明朝特色了。
后果是官员人人自危,唯恐每日早朝,“去为世间一人,归时阴阳相隔”。想想这样,恐惧大于自律。
朱元璋坐稳江山,对开国功臣的猜忌让他寝食难安。太子朱标过于仁厚,一定要为他扫清障碍。
一起打天下的亲军侍卫,很快有了新的工作项目:监视大臣。自此,明朝的“特务治国”,登上历史舞台。
洪武十五年,这些“特务”有了一个新名字,锦衣卫。至此,锦衣卫伴随明王朝二百多年。虽然老朱晚年取消了锦衣卫,但管不住那个靖难起家的儿子朱棣。放出的猛虎,不愿回归笼子。
锦衣卫都是正式国家官员,与宦官不是一回事。锦衣卫只对皇帝负责,其他机构无权过问。锦衣卫的监狱,叫做“诏狱”。凡是进得诏狱的,难有活着走出来的。
诏狱关押的犯人,都是达官显贵。狱中条件很差,老鼠横行。审判的酷刑,是“十八般刑罚”,样样可怕。不管是“洗”还是“刷”,都是不可能生还的。
锦衣卫逮捕人犯,会发“驾帖”,相当于今天的逮捕令。人们最熟悉的“廷杖”,就是锦衣卫校尉执行的。监刑的司礼监太监,双脚岔开,就是留人一命。脚尖并拢,杖下人的性命就交待了。
锦衣卫是无孔不入,能详细侦查到对象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胡惟庸谋反案”,当时锦衣卫的前身,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朝历史上,锦衣卫让人闻之丧胆。其实这也与它的最高长官,锦衣卫指挥使有关。遇上那些本性残暴贪婪的指挥使,锦衣卫的恶名自然升级。
如明成祖时的纪纲、英宗时的逯杲、武宗时的钱宁,都是著名的锦衣卫指挥使,响当当的酷吏。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将之发展到极致。大到高官,小到百姓,都在他们的监控之中。
当锦衣卫发展势头过猛的时候,皇帝又成立了制衡它的部门:东西厂。西厂存在时间很短。东西厂都是太监主管。后来,东厂压过锦衣卫。出现过锦衣卫指挥使,跪拜厂公的现象。
这些组织最可怕之处在于,他们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不经过法律程序,直接审判。典型的草菅人命。
这些令人胆寒的特务组织,终究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明朝特务统治,或许曾经有利于当时。但长期存在,就是祸害。明朝衰亡,与之有极大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