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的禅意就是当下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次被孩子点醒,为生活顿悟,让自己勇敢的、独立的想想自己要过的生活,和你可以给孩子的帮助和爱。育儿是一门艺术,一次修行,为了更好的自己,和拥有无限可能的孩子。——Lily妈咪
昨天,带着孩子去图书馆,在她的身边发现了一本可爱的英文诗集《Haven’t you grown》,是一本充满了对家庭,对爱,对生活方式的理解的一本小诗集。我把孩子拥在怀里给她念了这首小诗:
Human Affection |人类的情结
Mother, I love you so. |妈妈,我好爱你。
Said the child, I love you more than I Know. |孩子说,我爱你胜过我理解的爱。
She laid her head on her mother’s arm, |她把头靠在妈妈臂弯里。
And the love between them kept them warm. |然后,她们之间的爱温暖着彼此。
——Stevie Smith, Lily妈咪译
几行字描述了我和孩子读诗的场景。爱,便是如此,亲密无间的惬意。
很多时候,不关乎你带着孩子做什么,而是你是不是一起做,一起爱,用爱让彼此更了解幸福的定义。小小的她,能够感受到任何时候,有妈妈的臂弯可以靠,就好,这就是她这个年纪最需要的幸福力吧。
生活的艺术
2014年奥巴马一次到访荷兰时对当地记者说:“我听说有一句荷兰语只可意会,不得言传,没有一个外语可以准确的翻译它的意思,如果让我评价我的这次荷兰之行的感触,那完全就是gezellig.”
这个荷兰词有很多词性,当它是形容词的时候,可以说:“drinking coffee at a gezellig cafe.” 这里的这个词就描述了一个荷兰人眼里的咖啡厅,冬日里温暖的,咖啡香气四溢的,木质结构的咖啡馆里有正在睡觉的慵懒的猫咪,和摇曳的烛光。就些感觉就在这一个词里。当你把这个词形容用到另一个事物时,这个词意又随着思绪和想象开始变化。
语言之美,妙不可言,这荷兰语的gezellig,无论放到哪个句子和描述里,就会瞬间在你的脑海里描绘出一幅惬意幸福的画面。当我读到一本丹麦人Meik Wiking写生活的书时,我就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给我的孩子创造的生活: A gezeliig life.
就像这个作家在书里描述的生活的各个细节和对美的认知,让我无比同意布光大师Poul Henningsen 在《论光》一书中提到的观点:
“It doesn’t cost money to light a room correctly-but it does require culture.”
(以正确的方式点亮你的房间是不需要花钱的,但是确实需要文化。)
在他看来家里的灯光安排是极为重要的,需要你对生活的知识、感悟和人文情结。在我看来,家里的家具、毯子和灯饰,每个角落都是你的内心的样子。
孩子在六岁前,对环境是尤其敏感的。一个让孩子的内心充满惬意和幸福感的家,比一个好玩的玩具更为重要。因为,家的样子印在心里,无论是对秩序敏感期的培养,还是长大后的童年回忆,和独立成家后,对最初的家的感念。小小的她,值得拥有一个gezellig home. 惬意的、温暖心灵的、充满幸福力的家。
育儿的禅意
带着孩子在院子里,收集草地里新开的小花,准备放到瓶子里。她在那插画,我在这品茶。也许,一盏茶之后,她就突发奇想的要开始做另一件事情了,管它呢?这一刻,我们一起享受着彼此的陪伴,这一盏茶的时光,和她花香里的岁月。
美国的育儿畅销书作者Oli Doyle经常和别人家的孩子打交道,一次醒悟让他从此开始不再为小事和自己的孩子发火。Oli在一段文字里写过这样的想法,每天都要和很多孩子在一起相处,跟孩子相处就是他的工作,本着帮助他们,引导他们的原则在工作。一回到家,反而就因为很小的事情,比如孩子把意大利面放在头上玩,这些小事情和孩子发火。
一次,Oli突然问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像在工作时对待其他孩子一样,做个专业的、引导孩子的家长呢?为什么一面对自己的孩子就必须要发火呢?
Oli给出自己的答案是:“I was making their behaviour a part of my sense of self, imagining that it was a reflection on me. I was being ‘your dad’ at home, while at work I was just being with other people’s children, still helping as best as I could, but without a hint of taking anything personally.”
我把他们的行为(自己孩子)看成是自我意识的一部分,我认为这是对我的一种反思和反馈。我在家里是“你爸爸”,在工作的时候,我只是和别人的孩子们在一起,尽我所能地帮助他们,但是没有一丝这样私人化的自我暗示。
其实说白了,就是我们小时候经历的那些:“我管你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你看别人的孩子我管吗?” 爱都是自私又伟大的,但恰恰是这种,我是你的家长这样的自我暗示,让你无法客观,无法更为有效的帮助孩子。就像Oli这样的工作者,面对别人家的孩子是多么的尽力和专业,面对自己的孩子反而无法自持。这样,作为家长的学识和知识反而没有尽最大能力的帮助到自己的孩子,你最爱的孩子,岂不是很可惜?
孩子,渐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绪和情绪。其实,也应该为她骄傲,你果然不是那个小宝宝了,你长大了,居然会批判性思维了。必然,会有点着你怒火的时候。因为,家人的相处时间相对较多,会被这种“批判性思维”引爆的时候更多。作为母亲,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观察和引导。
就像瓜果艺术节展示出来的方形西瓜,瓜农很是自豪,是的,很奇特,很有观感,但是那毕竟夺了西瓜的美。育儿,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强行地把孩子变成了你想要的样子,他们就失去了自己原本的样子。
所以,还是像被点醒的Oli一样,尊重孩子,就像尊重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不要把孩子变得过于私有化,尊重他们个体的存在,和灵魂的独立。
成为一个有客观有爱家长,像Oli一样来一场精神革命:“Be present, aware and caring, and let them take the next step as they see fit. Keep them safe, of course, but drop your identity as a parent, stop treating them as ‘your child’ and see what happens next”(要在场,要注意和关心,让他们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时候采取下一步行动。当然,要保证他们的安全,但要放弃你作为父母的身份,不要把他们当作你的孩子,然后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育儿的禅意就是当下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次被孩子点醒,为生活顿悟,让自己勇敢的、独立的想想自己要过的生活,和你可以给孩子的帮助和爱。育儿是一门艺术,一次修行,为了更好的自己,和拥有无限可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