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们不能感知整个世界,只能通过感知自己周遭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平均水平以上。但又因为我们常常高估自己,通常会对自己的能力,成就等给予过高的评价,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优于平均水平,这种效应叫做“乌比干湖效应”。而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是一种自我认知偏差现象相似的还有“邓宁克鲁格效应”指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的结论,且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想起小学的时候我就开始学习英语了,那时候很多学校都没有普及,因为会英语这个事情,我一直觉得自己很牛。但是后来升学去了初中,我发现我的世界那么的狭小,我的同学们比我优秀,世界也比我大,而我一直在自井底世界里不自知,还以为那是全世界。后来大学毕业出来工作也是一样,我一直处在落后的80%里,即使我有在学习成长,但每当我出去参加活动,就会发现原来优秀的人那么多,我还需要更加努力学习,现在我依然是处于落后的80%里,我是我相信通过我不断的学习成长,更新系统,有一天我会成为前20%,现在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崛起。时刻鞭策着我不能懈怠,因为如果我一直落后,那么我迟早会沦为最落后的1%,那很恐怖,也很被动。我不要让自己沦为最后的1%,我要成为前20%甚至1%,这就需要我持续进行并保持耐心,保持谦虚和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提升元认知能力,客观的认识自己和他人。
而且还要践行并相信复利的力量,持续每天做的事情有:
1.每天做好注意力开销统计
2.每天写学习笔记,哪怕一句话都好。
3.每周锻炼2~3次,每次一个小时,比如跑步,跳操,跳绳等等,加强日常运动,如走路,爬楼梯等。
4.每天学习英语半个小时。
5.每天半花半个小时预测未来,并思考如何做到前20%。
6.凡事做计划,列清单,并不断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