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我爸走了两个多月了。今天我妈单位上的一些老同事结伴去家里看望她。先生拍来照片,照片上我妈笑得很开心。
想起我妈前两天晚上跟我微信聊天时还在说“如今的人情好淡啊”,现在是否感觉不那么淡了?
看着照片上那些我曾经熟悉的年轻面孔,已经一个个苍老变形到几乎难以辨认,不由感慨人生的残酷,不知不觉间,岁月流逝,花已残,叶将落。
父母曾经的“小伙伴们”已经走的走,老的老,病的病,残的残,偶尔还能聚在一处,已经十分难得。
想起我爸告别仪式上,他那几个老哥们,有比他老的,有比他年轻的,一个个红了眼,泪洒棺前。送走我爸,联想到他们自己,人生末年,怎一个惨字了得。
尽管如此,父母那辈人还是相对比较重感情的。虽然来得晚,毕竟还来了;虽然走不动,毕竟还去送。
想想我们如今这个拜金的时代,人情的寒冷又岂是一个“彻骨”所能描述的。
现在,从表面上看,大家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住的房子也越来越高档,但是,石屎森林里的铁壁铜墙却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交往,即便是WiFi信号也无法穿越。人们偏安一隅,老死不相往来。
我们家隔壁住了个老护士,平常是点头之交,我爸突然发病时,我妈肯定没有想到要去找她帮忙,如果找了她,也许我爸还有救。
回想我小时候住过的那种几户人家共一个走廊的普通住房,明显更人性化些,人们在走廊上来来去去,去邻居家串门随心所欲。另外,几栋住房合围一个院子,人们常在院子纳凉、聊天,看着孩子们嬉笑玩闹。
世俗的热闹和喧嚣的背后是人情,是互助,是人这种群聚动物彼此之间的关照。可惜,人类自私的天性促使我们最终放弃了简单的群居模式,追求独门独院,用防盗门窗把我们的私有财产保护起来。许多人奋斗一生就为了占据一栋或一套好房子,但它却使我们的家成为了一座孤岛。
人与人之间如果都是各扫门前雪,会有多孤独啊。
忍不住想起孤零零死在美国一个小寓所里多日无人知晓的张爱玲,一代才女,结局竟如此凄凉。所以,是否成名成家,是否腰缠万贯,有什么重要!当我们关上房门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时,也许,也关上了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我爸妈对单位的忠诚是一辈子的,到老,甚至到死都不离单位左右。他们坚持要住在单位分的后来我们买的房里,就为了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感觉心安,偶尔下楼,还能碰见个吧老同事,寒暄一两句。
是啊,人毕竟是恋旧的,对自己工作过几十年的单位,共事过几十年的同事,我父母终生怀有割舍不了的情愫。
到了我这一辈,跳过无数次槽,换过无数单位,见过无数的人和事,对一切都淡漠了,对一切的变化都安之若素。人与人之间,谈不上什么深厚感情,人情在,就继续交往,不在,就拉倒。
还是学会享受孤独吧,既然人人都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