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看到过在商场里嚎啕大哭的孩子吧。
父母本来陪孩子玩的好好的,突然间,孩子的目光被漂亮的玩具所吸引,
磨家长给买的过程中,由于小心愿没有得到满足而导致情绪失控的情况比比皆是。
我的小外甥就是这样,被无印良品的漂亮彩笔所吸引,哭闹着非让买,
迫于无奈我给买了,据说她家里的彩笔不计其数。
不帮助孩子分清“想要”和“需要”的区别,因为受到“哭闹”的要挟
而一味地满足的结果就是,我们养出的一定是娇纵任性的孩子。
1
现代家庭,普遍是家里有一个孩子最多两个孩子。
父母一般都会对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学习好就行”是家长对孩子提出的唯一要求。
因为家长思维路径就是 学习好=有钱途=生活无忧=永远有钱花
但事实上是这样么?
认识一个关系很好的阿姨,年轻时工作努力,再加上赶上了购房的好时机,
在职期间给家庭积累了相当的财富和房产,她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学习好就行,
孩子提出的物质要求都是有求必应,后来因为退休她的收入也没有更大的突破。
因为孩子习惯了高消费,结婚以后把家长的房产全部变卖挥霍一空。
著名的美国作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巨大的财富对于不习惯于掌握钱财的人是一种毒害,
它会侵入他的品德的血肉和骨髓”。
2
一定会有家长愤愤不平,不是都说孩子要“富养”么,只有富养的孩子才会有出息。
刚才看了特朗普在成为美国总统候选人时,他的女儿伊万卡为了父亲能成功竞选总统
的一段公开演讲。
在演讲中,伊万卡自信、落落大方,在很多关于种族、女性生存、同工同酬等多个
美国民众最关心的几个话题都给予了最完美的诠释,演讲中数次获得热烈的掌声。
伊万卡在著名的特朗普大楼中已经工作十几年了,大楼里的人都知道她能做到总裁的位置,
并不是因为她是特朗普女儿这个身份。
众所周知,特朗普在当选总统之前是个生意人。美国人的家庭信奉“要花钱,就要自己挣”
的观点。
据说,小时候妈妈带伊万卡出门的时候,自己买头等舱,却把伊万卡扔在经济舱,不但不给
零花钱,甚至连电话账单都要她自己支付。
从小伊万卡就练就了对金钱的敏感性,候选演讲时穿的服装、就是由她自己设计的自主品牌。
只要是伊万卡在公众场合穿过的服装最后一定会“贩卖一空”。
所以风靡全球的《富爸爸 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T· 清崎就提出了“财商”这个词。
财商是一个人判断金钱的敏锐性,以及对怎样才能形成财富的了解。
3
美国国际教育基金会会长、著名教育家夏保罗先生说,在孩子IQ(智商)、FQ(情商)
的教育培养中,FQ(财商)的教育培养最重要,要想子女成财,就一定要从她们小的时候
开始进行理财教育,培养她们的财商。
我有个小学同学,他爸爸是师范大学的教授,在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按月发给她10元的零花钱,在家长的引导下,她可以“自由”地支配这笔钱,然后把钱的“去向”记录在本子上。
记得有一次弄丢了手表,她父亲还让她写了份检查。
不用说哈、一个从小对自己的零用钱都记得清楚的人,长大了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目标也
都是有着清晰规划的。
后来参加聚会时,采访她,她也沿用了爸爸的教育方式来教自己的子女,她建议家长尝试着用一下方式培养孩子的财商:
1 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兴趣,可以陪她一起玩儿现金流游戏,读相关的绘本。
2 帮助孩子分清“需要”和“想要”的区别
3 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树立“要花钱、自己挣”的观点。
要让孩子从小懂得赚钱、懂得花钱、懂得存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