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完了《活着》,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部令人沉重的书。感觉像是闷锤重击的胸口,无法喘息的痛。福贵从一个地主家少爷,输光家财沦为平民,然后厄运接踵而至,父亲被气死,母亲生病,为母亲请大夫途中被国军拉去当壮丁,在战场上九死一生,过了两年回来后母亲已经死了,女儿凤霞又因发烧成了聋哑人,儿子有庆被医生抽干了血,凤霞产后大出血,三个月后家珍也死去了,女婿二喜在工地上出了意外,外孙苦根吃豆子撑死了。一开始,我还会为这些人的死去而沉默,总是在读到人死的地方时停下来,过几分钟才会接着看。到了后面,我已经麻木了,知道他们终将会一个个死去。而福贵在亲人一个个的离去后,似乎也麻木了,反而对生活更加豁达了。确实,在经历了这么多不幸后,一个人的心确实已经麻木了,再多的厄运都能扛得住。
总觉得这是一种病态的豁达,畸形的乐观。这是一种被现实打败后不得不形成的心态,也挺佩服福贵依然坚强活着,怀着一颗看破一切的心,面对一切,波澜不惊。只不过这种乐观充满了悲剧色彩,是一种被动的乐观。要不然你也去死,你活下来就说明你乐观,不乐观的肯定也去找死了。
看完书又去看了电影。福贵这个角色由葛优扮演,巩俐演家珍。那时的葛大爷好像还很年轻,不过演技似乎已经成精了,但跟原著里的福贵感觉还是有点差距。电影的改动略多,到结局家珍二喜苦根都活着,可能导演想在电影中留下些美好,确实看了也比较好受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