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回榴莲老师在群里的分享《你的孩子厌学吗?》,感觉挺有感触的。
一、勾连
1.班里的学霸小晨虽然成绩好,但经常有应付学习的心态,例如记笔记潦草,上课乱画画,开小差,有些题目随便做……他不知道为何要读书,他觉得他就是为妈妈而读书,他说他以后就想开个小卖部,所以都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我知道他在家里读原典英语,上网课,额外要做其他作业。级长是他的姨婆,看到他被我们批评时,级长和他约定,如果一周不被老师批评就可以奖励10元,如果期末考能拿奖就奖励100元。
思考:小蒲是个悟性高,聪明的孩子。但他其实是有厌学的情绪的。他不知道为何学习,没有享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即使成绩好,但他也没因此获得成就感。外在的要求和物质奖励削弱了他学习的内在动机。
2.语丝是个沉迷网络游戏的女孩,但她知道得完成作业,所以经常到最后一刻才熬夜做作业,第二天在课堂上打瞌睡。她与父母的关心系紧张,有对抗情绪,老师和她沟通,给予她的建议她都一一答应,但她知道她什么也做不到,但她想只有答应老师和她的约定,她才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思考:语丝也是有厌学的情绪,而且对生活是逃避的,她在虚拟世界中填补内心的空虚,她知道这是不好的,但她控制不了自己,她很茫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父母怎么样与她相处她才是满意的。
3.佳敏上课容易走神,每天做作业都很拖拉,作业课上有时间做作业,她也是磨磨蹭蹭的,没有抓紧时间做作业,每天晚上作业都做到很晚才睡觉。她喜欢画画和表现自己,如果有表演,或帮助老师做事,她都表现得积极。
思考:佳敏也是有厌学情绪,拖拉做作业就是逃避的方式,因为她在学习上没有获得成就感,大家对她的评价就是“懒”,老师们经常说:“佳敏,你的字写得好看,其实你并不差,就是懒,如果勤快点你一定进步很大。”其实佳敏可能宁愿大家评价她“懒”,也不希望大家评价她“笨”,其实她作业上确实有部分是不会做的,所以选择逃避,以维护她摇摇欲坠的自信心。而在绘画上她能获得成就感,所以内驱力很强。
4.木木自出生以来我都觉得他不是天使宝宝,较敏感,情感需求比较高,带他带得比较累,他经常哭。两岁半后他才开始说词语,三岁后才开始说句子。所以我一直觉得木木不是个聪明的孩子,而且他的固执也让我经常受挫,孩子并不是可以“任我摆布”的,渐渐地我也变得佛系了。让木木按着他的节奏成长。或许本身对木木期待值就比较低,所以当他有超出预期的表现时我们就觉得很惊喜。
(1)我一直担心木木不善于和别人交往,他不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喜欢宅在家。有一天他突然说起了同班同学的名字:杨玥、杜军辉、彭仪玥、赵晨皓……我觉得好惊喜,他还是有认识一些小朋友的嘛。
(2)平时我们在家都经常和木木说:“谢谢”“不客气”“你真棒”。有一天发现木木很自信响亮地和邻居打招呼,叔叔阿姨帮了我们他也主动地说:“谢谢。”有一次叔叔没回应他,木木就一直重复:“谢谢叔叔!”可爱极了!
(3)这周三幼儿园要进行讲故事、唱儿歌比赛给木木报的节目是《字母歌》,但他在家不愿意练习。虽然我内心焦虑:到时候上台怎么办,会不会呆站在那?老师会不会觉得我们不配合工作?唉,老师的孩子表现不怎么样。只能趁木木愿意的时候和他一起清唱。母亲节那天晚上吃饭回来在车上还教他说唱完要鞠躬说“谢谢大家!”当时也不知道沐曦听进去没有。没想到第二天梁老师说沐曦主动举手上台表演,虽然唱的声音不够响亮,也不流畅,但最后他有礼貌地鞠躬说:“谢谢大家!”真的让我太惊喜了!我真为木木感到骄傲,自豪!
(4)对英语感兴趣,我给他买了励步启蒙三个阶级的课程;木木有段时间喜欢认字,我就买了洪恩识字课程;一方面因为我懒一方面我觉得顺其自然,他喜欢学哪个就玩哪个。我没有规定必须每天固定哪个时间学多少,全凭他自己喜欢。所以他学习时并不按顺序一课一课学,对哪个有兴趣就学哪个。最近发现他跟读句子读得挺准了,而且平时说子母时就会联想某个单词,有时候还会做动作。还经常要我们也跟着学跟着读。他学英语就像做游戏一样,他真的是快乐的。我想原因是:他在学英语上全凭兴趣,我并不逼他学,也不会因为他学就奖励他,不因为他不学就批评他,他是没有压力的。他学英语是很自由的。而且我对他学得怎么样并没有要求,也没有期待,觉得学多学少无所谓,他喜欢快乐就好(更重要是我获得了自由的时间)。我也愿意和他一起分享学英语的喜悦,肯定他的输出。
二、复盘
1.教学中我的哪些举措是给学生施加的外在动力?
(1)回答问题加分,走神扣分;
(2)成绩好表扬,成绩不好留堂和罚抄;
(3)只有考好了全班才能获得奖励。
(4)阅读课外书要求3分钟内读11面,加分;抽考阅读课外书的知识点,答对加分,答错罚抄。
……
2. 我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呢?
(1)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心、成就感
当学生做得好时,及时肯定其过程的努力和付出:你用老师的办法找出答案,你悟性很高!你刻苦认真,所以获得了应有的回报!
细心发现每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亮点,肯定努力和付出,不断肯定!做得好的地方,就及时表扬,孩子年龄越大,越不要使用物质奖励,而是重在精神的肯定。
对每个学生都不设期望,静待花开,只要他们享受学习的过程,从中获得成就和快乐就好!
(2)让语文课变得有趣,让学生有探究和学习的欲望。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说:“如果你想让人们造一艘船, 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不要发号施令, 也不要分配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如果你想培养一个自觉主动、能够管理好学习的孩子,重点是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唤起孩子对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取得进步的成就感、满足感。
(3)减少惩罚
心理学上认为:过度的外在动机会减弱一个人做事的内在动机。“强化—刺激”理论中就有很经典的故事,它证明过度的外部刺激对内在动机有消极的影响。
当学生没完成作业时,不惩罚,要求补做。并让其思考:完成作业和没有完成作业区别是什么。
(4)让学生自己设定目标
活动:让学生查资料去了解自己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为什么?这个职业有什么令人向往的?
假如你是一位高三学生,你要填报志愿,你想报哪所大学?这所大学吸引你的是什么?往年分数线多少?
谁是你的偶像?你追哪个“星”?为什么?
(5)以身作则,营造环境
做一个爱阅读的老师,分享好看的书,提出好玩的问题,做一个博学多知的老师,吸引学生,营造出爱学习的氛围。回想高中的语文老师每节课都在吹水,作业也很少改,但我们那时候是喜欢上语文课的,因为没有负担,很轻松,而且崇拜老师,觉得他知道的东西真多,觉得语文很有趣。
(6)适时打“鸡血”
平时注意积累素材,适时给他们喝“鸡汤”,补“鸡血”。例如励志的事迹,励志的视频等。
相信只要让孩子有学习的内驱力,允许犯错、允许等待,给予支持、给予信心,任何落后都能慢慢赶上,甚至是一种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