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发朋友圈了?
嗯!打开朋友圈看一看吧。
最新一条是半年前还是一个月前?
哈哈哈哈哈哈
我的最新一条是今天,换做以前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曾经的几个月一条,变成现在的天天发。
那天时航在群里分享了一篇关于发朋友圈的文章,文章中说:
就像有人说,表达的意义,不在于得到别人的理解。而在于,让你分辨出,谁才是真正愿意理解你的人。
是啊,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而理解,竟然显得那么珍贵。
粥左罗在《学会写作》这本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关于写作这件事,你会发现,写作者和阅读者对文章内核的理解总会有偏差。
你写一篇文章,心里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写什么,你写得越好的文章越是如此,但读者不是,他们是直接面对一个陌生的东西。
发朋友圈又何尝不是呢?
对于不了解你的人来说,你的朋友圈展示的图片和文字,只是一个切面,一个洞,表达的是你的感受,确确实实是“你的”感受。
而透过这个洞,其他人看到的,是他们理解的“你的”感受。
我曾经和杉杉说过,细碎的生活是常态化的,很多日常感动有时被当成习惯和自然而然,不轻易被发现,幸福感自然就降低了。
因为她感知幸福和快乐的能力挺强的,通过她,我发现,原来快乐还是这样的啊。
是的,曾经我也是一个木呐的人,不会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很难感受到快乐,更没有办法带给别人快乐。
我的朋友中,很少有人和我开玩笑,她们总觉得我太严肃,开不了玩笑。
直到有一天……
3月份的某一天晚上临睡前,我们宿舍三个人聊到了一个话题,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把大家的对话编辑发到了朋友圈。
所有人可见:
然后大家的回复也挺搞笑,我们在宿舍又讨论了起来。
再后来,我们班的几个同学主动拉了个群“催更大队长”,她们也常常也在我的朋友圈底下评论:“已阅”。
说实话,我还挺高兴的,不是因为编辑朋友圈的那种高兴,也不是被回复被点赞的那种开心,而是,我觉得自己不再被很多东西束缚。
我开始接纳身边的事了,好的不好的,开始从身边小事起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她们开始和我开玩笑了,开始和我打趣了……
宿舍的氛围也越来越沙雕……
常常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她们还给我拉了个群……哈哈哈哈哈哈
2021年,我终于不再那么渴望活成别人眼中的自己,我自己想做些什么,尽力而为去做就好了。
原来,之前害怕发朋友圈的我,不是怕他人的眼光,也不是害怕外界的束缚。
我只是放过了自己,开始学着做一个心大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