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孝之人,就是终身不变心之人。因为每个人小时候都依恋父母,不依恋都是长大后变了,逐渐有了女朋友、妻子、孩子、工作……样样都比父母重要,父母就越来越靠边站,甚至边都靠不上了。到了五十岁,还像三岁的时候一样怀恋父母的,就是舜这样的圣人。
【万章章句上
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
孟子曰:“怨慕也。”
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
万章,是孟子弟子,齐国人。旻天,就是苍天。
万章问孟子,关于孝:“舜到田里去,一边像天诉苦,一边哭泣,他为什么要这样呢?”
孟子说:“这是对父母一方面有怨恨,一方面又思慕的缘故。”
张居正讲解说,凡人有所图而不得,则怨生,有所怀恋而不舍,则慕生。舜不得于父母,其怨艾之深,思慕之切,不可解于心,是以呼天号泣。不过,张居正又说,舜怨的不是父母,是自己,觉得自己还不够孝,让父母对自己不好!
这一点,王阳明也这样讲。他说“舜是世间大不孝之子,瞽叟是世间大慈之父。”舜因为认为是自己不孝,所以能孝。瞽瞍因为认为我对这儿子已经够好了,所以不好。
舜到底号哭什么呢?大家各自从自己的角度猜。我想,他遭遇人伦大变,父亲和后妈一起要谋杀他。他对天号哭,既哭泣自己失去父亲的爱,也哭泣自己的亲娘吧!
【曰:“长息问於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jia)。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於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於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为不顺於父母,如穷人无所归。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於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於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见之矣。”】
公明高,是曾子的弟子。长息,是公明高的弟子。孟子说:“长息曾经问公明高:‘舜到田里去,这我已经懂得了。他向天号泣,这样来对待父母,我却不懂得为什么?’”
长息的问题很典型,就是对别人的道德要求无限制的拔高。舜的孝,已经是上下五千年来第一人,任何人都做不到,长息却居然问他怎么哭泣,这样对父母不敬?如果把舜的遭遇换给长息,不知道他会怎样呢?
公明高回答长息说:“这真不是你能懂得的。”
公明高认为,孝子之心不能这样“恝”——满不在乎——我好好耕田罢了,尽到做儿子的职责,父母不喜欢我,我有什么办法呢?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君子总是在自己身上找责任。所以王阳明说舜自认自己是大不孝之子。
舜的诚心和孝行,引起了全天下的注意,也引起了尧的注意。尧派自己的九个儿子、两个女儿,跟百官一起,带着牛羊、粮食等东西,到田野里为舜服务。天下的士人也有很多到舜那里去。尧也把整个天下,让给了舜。胥,是全、都,胥天下,就是整个天下。
舜得到了天下,心里却还是因为没有得到父母欢心,像鳏寡孤独一样找不到依靠。天下的士人都喜爱他,这是谁都愿意的,却不足以排解忧愁。美丽的姑娘,是人人都喜欢的,尧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他,他还是不开心。财富,是谁都希望获得的,他富有天下,还是不快乐。尊贵的身份,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他贵为天子,还是愁苦。他只有得到父母的欢心才可以消除忧愁。
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小的时候,都依恋父母,都想得父母欢心。长大了,情窦初开,懂得喜欢“少艾”,艾,是美好,少艾,年轻美好的女子。少年时期,就开始喜欢女孩,对父母就淡了。等到成年,成了家,迷恋妻子,娶了媳妇忘了娘。做了官,便讨好君主,巴结上级,图上进。得不到君王欢心,就内心焦急得发热,像热锅上的蚂蚁。总之父母就一点一点往后排,越来越不重要。只有那最孝的人,才终身怀恋父母。到了五十岁还怀恋父母的,我在伟大的舜身上看到了!
听孟子这么说来,大孝之人,就是始终不变心之人。因为每个人小时候都依恋父母,不依恋都是长大后变了,逐渐有了女朋友、妻子、孩子、工作……样样都比父母重要,父母就越来越靠边站,甚至边都靠不上了。到了五十岁,还像三岁的时候一样怀恋父母的,就是舜这样的圣人。
我的孟子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中华书局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中国华侨出版社
孟子正义,焦循,中华书局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