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豆芽儿很菜
壹
我一直认定自己没有做饭天赋,事实也的确如此,
平时我炒的菜、做的饭十有八九会失败,拿手菜就两个,炒鸡和番茄鸡蛋,
可现在我觉得这跟天赋可能有一些关系,但绝不是必然的因果,
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我不学习,或者说学得不用心。
具体来聊一聊。
贰
到目前为止,我做菜的学习途径有这些:
从母亲那传承下来
偶尔跟着母亲打下手,洗菜、刷盘子时也学了个一招半式的,
知道炒茄子要放西红柿才能色泽丰富,炒土豆要搭配番茄才更酸甜可口,炒鸡要放豆瓣酱才能味道浓郁,炒菜前要把大葱爆香等等,
可关键我母亲也并不擅长做饭,
尤其是我在上小学需要日日在家吃饭的阶段,她的拿手菜除了西红柿鸡蛋捞面和炒土豆丝,我真的再想不出其他的了。
刷视频顺便学习
我关注的视频博主,有几个我每天都会追,她们大多是做菜一流的煮妇,做的家常菜大人小孩都喜欢,
她们用视频记录每日生活,其中一定会出现做菜的详细步骤,我从来都一帧不拉、眼睛不眨地看完,有时还会暂停截图仔细记录,
然后满意地合上手机,一扭头该干啥干啥去了。
等到想做其中一道菜时,会用力回忆,然后依靠着模糊的记忆,尽力复刻,
偶尔也会因为实在拿不准,需要翻找视频,然后再依葫芦画瓢地做,
成品一旦差强人意,吃起来难吃,我会立马放弃这个菜,打定主意是自己学不会、没天赋。
网上临时找教程
或者,我想做某一道菜,家里正好有主食材,就稀里糊涂地做,比如昨天做的糖醋里脊,
买肉的时候,看到里脊肉新鲜,就想着可以做成糖醋里脊,于是买了一块,但是心里免不了嘀咕,好做吗,毕竟自己从没做过,
里脊肉放在案板上,这才开始上网搜索糖醋里脊的做法,
点开一个播放量高的视频,从头到尾认真看了一遍,发现家里没有番茄酱、没有生粉,
转念一想,有番茄和玉米淀粉,于是决定用番茄熬番茄酱,用玉米淀粉代替生粉,不用那么讲究,大差不差就行了,
于是按照视频的步骤,切条、腌制、裹淀粉、下锅炸、炒糖醋汁、均匀裹上糖醋汁、出锅,
结果老公一尝,安慰道,“嗯,这酸肉吃着不错”,
我立马风中凌乱,赶紧夹起一口放进嘴巴,不得不承认他的形容很贴切,
酸味盖过甜味,不仅如此,肉还很柴很干,几乎没有淀粉的痕迹,真的很难吃,又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暗暗下结论,糖醋里脊很难做,我肯定是做不好的,放弃。
叁
仔细回想,自己开火的10个月里,我尝试了不少菜,但90%都如糖醋里脊般,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立即被毙掉,之后没再做过二次尝试。
那我大多数的饭菜都是怎么做的呢?
自创,不按常理,家里有啥吃啥,
土豆就切片或丝,清炒或用番茄;
青菜,下面条或者用蒜瓣清炒;
更多的是,用肉炒一切,只要熟、只要不咸,就OK,味道可想而知。
可我太喜欢香味十足、好吃的饭菜了,于是陷入求而不得、做而不成的恶性循环,
饭越做越吃力,菜越做越单调,我们仨也跟着越吃越瘦,仿佛生活也因此变得乏味起来,只等周末出去吃顿好的,
我真的不敢想象,如果没有周末那一顿,我该用什么来给生活加点糖呢。
可是,我不甘心,想做出好吃的饭菜,想每天都为生活来点甜。
肆
前几天,跟一位很会做饭的朋友聊天,我向她取经,
“你的虾到底是怎么做的?我也买了虾,按你说的爆炒,怎么不入味呢,汁还特别少,想糊锅,完全没你做的好吃。”
“我也不知道啊,我就是用油爆炒的,你是不是油放太少?”
“可能是,你买的是什么虾?我用的是沼虾。”
“沼虾、明虾都可以的,我炒过,都好吃的。”
“你做菜从哪学的?”
“视频啊,网上的教程。”
“你第一次做的时候失败过吗?”
“当然失败过,盐多了、炒糊了、炒时间长了,各种问题”
“啊,原来你也会失败呀?”
“肯定呀,失败之后继续做,记得少放点盐、少炒一会儿,慢慢调整几次,就好了。”
我愣了愣,似乎明白了什么。
之后,又在《富爸爸穷爸爸》中,读到这样一段,
如果你知道自己在某一问题上有所欠缺,你就应该找一位本领域的专家或是一本相关的书,马上开始教育自己。
正如谚语“你爱吃什么,你就是什么。”我有一句近似的“你学习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比如,你学习烹饪,你就会经常做菜,如果你不想再做厨师,那你就要学习其他的东西。
有许多人愿意去做而不愿意思考,也有许多人愿意思考而不愿意付诸行动。而我既愿意思考也愿意行动。行动的人总会击败不行动的人。
毋庸置疑,在做饭这件事上,我一定是愿意思考不愿意付诸行动的那类人,
还紧握“我不擅长做饭”这个挡箭牌,逃避学习,遇到失败就退缩到安全地带,只做自己最擅长不会出错的菜,
甚至坚定地认为做饭好吃的人是因为自带厨艺,从没想过是她们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打磨练就的技能。
我想,我明天会再做一次糖醋里脊,这次我会提前准备好番茄酱和生粉,如果不成功,还有后天、大后天呢。
或许,
做饭,只是生活的一个小缩影,
如何应对做饭,就会如何应对其他困难,
所以,做饭其实是一次契机,
向前走、多尝试、用心学,
一定会收获成长,
未来的我也一定会感谢今天的自己。
公众号:豆芽儿很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