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蒋勋书画里的孤独之美

单位疗休养征求意向,在纠结去往哪里的时候,突然看到蒋勋老师要在杭州办个书画展,心里激动了一下,及时告知闺蜜约好一起前往。

认识蒋勋是在2011年左右去柬埔寨前,看了他的视频《吴哥窟之美》,很是崇拜,让我对吴哥之行有了更深的体会;再后来听他细说红楼梦,在他娓娓道来的声音中,发现自己原著读的时候好粗糙;然后听他讲苏轼,越来越喜欢苏轼可豪迈、可深情、可喜气、可忧伤的风格;再然后听他漫谈东西方文艺,听他讲解逍遥游,听他的孤独六讲,发现他略带磁性的声音有一种疗愈感,引领我们探寻一个又一个美的世界,我想我已经成为他的一个小粉。

也许追寻美的人太多,当我们定好看展时间打开预约页面的时候,竟然全部约满!心里惋惜不已。只好让闺蜜向她的小舅妈求助,万幸联系上了明月楼的主人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说蒋勋的粉丝大都是女同胞。

看展的那天,下着绵绵细雨,车子把我们停在了西湖边,让我们得以一见湖里的荷花,似乎和这次的画展主题“云淡风轻”很应景。走进西湖山庄,寻着指示牌,穿过一条狭长、通幽的走廊,才来到了这座建于民国时期(1921年)的明月楼。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关于日本茶道的书,进入主人的茶室前,也须穿过庭园里一条长长的石板路,净手、脱鞋,钻入一个高度不超过70厘米的入口,意味着弯腰低头静心,体现出平等与谦卑,把外界的喧嚣和浮躁隔绝于门外,展现着“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

而此次,在穿过幽静的长廊时,不由地让我想起了日本茶道的精神世界,想要遇见美,先要净心,把尘世间的躁动和紧张留在门外。看展前的这份仪式感着实让我激动了一番,这是不是蒋勋老师当年选择这个地方的一个小小原因呢?

进入这幢百年古楼的二层,主人跟我们介绍了明月楼的历史变迁以及曾经的主人,特地安排了一直在跟进这次策展的美院老师为我们讲解,让这次的遇见变得更深入。

特别喜欢蒋勋老师晚年画的几幅花,77岁的高龄,这两年他画的荷花、木棉花、凤凰花特别地艳丽,特别地有张力,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饱含着绽放的快乐!






而对比他的两幅梅花,年轻时候的老梅树有种苍凉无奈的美,而去年完成的梅花却更具有活力和生机,有着一种昂扬的勇气。





蒋勋老师有一次在外面写生时,遇见了一只猫,回家的时候,猫也跟着他回了家,从此便收养了它,此次的作品中有一幅粉色背景《午后的梦》和一幅绿色的背景,柔和地心都要化了。





相比蒋勋老师的画,我更喜欢他的字,有一些来自金刚经,有一些来自他的小散文,美得让人流泪。









“听风的声音,听自己的声音,听秧苗说话的声音,听山上的云跟溪谷告别,我们都要离去,虽然不知道要到哪里,所以你还想拥抱一次吗?”

“我还有泪,可以祭奠美与岁月,我还有泪,一点一滴要还给河山。”

“还至本处”,“持戒修福”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到每一朵花前,凝足,认一认前生”

画展的主题是云淡风轻,老师说:“云淡风轻是要有多么大的智慧,这个智慧是知道赢或输之外,还有一个人自己的品格,所以不去竞争输赢的时候,更容易做到云淡风轻,包括对财富、对权力,包括所谓的情不自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